中国健康教育中心
- 作品数:826 被引量:6,760H指数:41
- 相关作者:李英华陶茂萱徐岫茹胡俊峰沈雁英更多>>
- 相关机构: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北京大学北京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国家科技支撑计划世界糖尿病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经济管理哲学宗教更多>>
- 手机应用综合健康教育课程对三年级学生健康相关知识和行为影响研究
- 2024年
- 目的分析健康教育课程(基于学校的减盐健康教育推广项目,EduSaltS)的实施对小学生健康相关知识和行为的影响。方法2022年10月-2023年7月在江苏省镇江市和江西省赣州市168所小学所有三年级学生中推广EduSaltS。学生参与课程情况根据累计积分分为好、中和差3组。参与课程前后,学生采用线上测评的形式完成健康相关知识和行为测评,结果换算成百分制得分后进行分析。结果共27533名学生完成了前后2次调查问卷,占参加项目学生的65.5%,其中22716名(82.5%)学生参与课程情况为好或中等。课程结束后学生健康知识和健康行为百分制总得分分别平均提高5.6分和3.3分,健康知识和行为总得分平均提高4.8分。调整其他因素后,与参与课程表现差组相比,参与课程表现好组总得分增长高4.95分(β=4.95,95%CI:4.56~5.35),表现中等组得分增长高2.16分(β=2.16,95%CI:1.81~2.52)。结论EduSaltS能够提高学生健康知识,改善健康行为,建议探讨将该课程纳入各地健康教育体系进行可持续推广。
- 李园郭海军李莉骆蓉王兰兰易广明张刚张普洪李英华
- 关键词:健康教育儿童
- 我国6省市5类职业人群心脑血管疾病及影响因素研究被引量:20
- 2012年
- 目的了解我国6省市城市职业人群心脑血管疾病现状,探索影响心脑血管疾病发生因素。方法采用多阶段分层抽样方法,在北京、河北、吉林、湖北、甘肃和宁夏6省(自治区、直辖市)中,抽取18~60岁公务员、科技人员、企事业管理人员、教师、体力劳动者5类职业人员进行问卷调查,了解心脑血管疾病患病情况及相关因素。结果共调查5类职业人员15 213人,收回有效问卷11 231份,问卷有效率为73.8%。调查对象心脏病、脑血管疾病、高血压、血脂异常的患病率分别为5.0%、1.9%、10.6%和7.7%。男性心脑血管疾病患病率为23.3%,高于女性的14.6%;18~30岁、31~40岁、41~50岁、51~60岁组患病率分别为6.5%、14.5%、27.9%和40.7%;5类职业人群患病率由高到低依次为公务员24.8%、科技人员21.1%、体力劳动者19.7%、教师14.9%和企事业管理人员14.8%。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男性、高年龄组、公务员、科技人员、超重、肥胖、有抑郁倾向、工作时间<8 h、经常/总是感到工作强度大、饮食不规律、睡眠时间<7 h、睡眠质量差、吸烟是心脑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结论职业人群心脑血管疾病患病率较高,心脑血管疾病与超重、抑郁倾向、吸烟、饮酒、工作强度大等因素密切相关。
- 李英华聂雪琼杨宠庞静陶茂萱
- 关键词:心脑血管疾病影响因素
- 我国突发公共事件心理危机干预能力资源状况调查被引量:9
- 2013年
- 目的评估我国目前开展突发公共事件心理危机干预的能力资源现状,为今后进行突发公共事件心理危机干预能力资源建设提供依据。方法采用问卷调查和访谈结合的方法,对全国31个省级卫生行政部门、项目市市级卫生行政部门及专业机构进行调查。结果有效问卷的27个省中,有15个省明确了突发公共事件心理危机干预工作行政主管部门;27个省中,分别有14个、16个及12个省的突发事件应对专家咨询委员会、应对专家库及应对队伍中有心理危机干预专业人员。在专业机构调查中,28.0%的专业人员具备应对创伤后心理问题/精神疾病的能力。27个省中,仅有6个省的13个突发公共事件应对预案涉及"心理危机干预"方面的内容;1个省报告本省卫生厅(局)过去1年经费中有心理危机干预专项经费。结论我国突发事件心理危机干预工作尚未纳入突发公共事件应对体系内,经费和能力都存在着一定的不足。
- 陈国永张继彬孟艳张巍陶茂萱李正懋钱玲
- 关键词:突发公共事件心理危机干预
- 四川省汶川、理县部分地区地震后卫生状况及居民卫生需求调查被引量:1
- 2010年
- 目的了解汶川县、理县部分地区地震后卫生状况及居民灾后卫生与健康教育需求,为地震灾区卫生防疫与健康教育工作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地震发生后第14~36天,在四川省理县和汶川县部分城乡居民点进行卫生现状与需求调查,调查访谈受灾居民90人。结果城乡各安置点饮用水供应充足,食品供应基本充足。居民最急需的是帐篷(81.1%)。81.0%的居民认为厕所蹲坑数量能满足需要,66.7%的居民认为厕所比较脏或很脏。92.2%的居民地震后从不饮用生水。8.1%的居民能做到生熟刀板分开。24.6%的居民能将剩菜剩饭煮透后再吃。近一半农村居民没有获得过任何形式的健康教育。82.0%的居民希望获得传染病防治知识,地震后城乡卫生状况与居民卫生需求在多个方面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地震后农村地区厕所卫生、垃圾处理等问题较突出,农村居民卫生防病知识和技能还很欠缺。卫生工作者与村干部在健康教育中发挥了作用。
- 张巍万康林阮玉华马伟蒋定国贾铁武毛乃颖熊衍文樊春祥张晓光鱼涛田青
- 关键词:地震灾区卫生需求健康教育
- 玉树地震灾后健康教育工作的做法和体会被引量:3
- 2011年
- 4·14玉树地震发生后,受灾地区满目疮痍,大量受灾群众住在临时搭建的帐篷里,卫生条件相对较差。同时,受灾群众生活环境的变化、情绪的波动、免疫能力的下降,以及一些不良的卫生习俗等极易引发相关传染病的发生。因此,为了保障受灾群众的健康,实现大灾之后无大疫,一方面需要积极开展卫生防疫工作;另一方面,
- 艾溪涛星敏姚晓群李静何莉霞许玲吴黎田向阳孙建国
- 关键词:灾后健康教育
- 脱贫地区农村初一年级留守儿童伤害发生现况及影响因素分析被引量:1
- 2022年
- 目的 了解中国脱贫地区农村初一年级留守儿童伤害发生现况及影响因素,为制定降低留守儿童伤害发生的干预策略提供参考。方法 于2016—2017年,采用配额抽样方法,抽取中国中、西部6个省6个县脱贫地区农村初一年级留守儿童,采用面对面问卷调查方式开展调查。结果 共调查初一年级留守儿童1014人,伤害发生率为15.6%。伤害意图以非故意为主,伤害类型以跌伤、锐器伤、交通事故为主,伤害发生地点以学校、家中和公路街道为主,玩耍娱乐时发生伤害的比例为44.3%,伤害处理方式常见为门急诊就诊和自行处理,81.0%的儿童伤害结果为痊愈。多因素Logistic分析显示:与家中没有洗衣机的儿童相比,家中有洗衣机的儿童更不易发生伤害(OR=0.540,95%CI:0.347~0.841);与学校不开展青春期教育的儿童相比,开展青春期教育的儿童更不易发生伤害(OR=0.638,95%CI:0.412~0.990)。与不喝酒的儿童相比,喝酒的留守儿童更易发生伤害(OR=2.027,95%CI:1.374~2.990);与没被威胁恐吓的儿童相比,被威胁恐吓者的更易发生伤害(OR=2.021,95%Cl:1.291~3.164);在是否因身体缺陷被取笑方面,与没有被取笑的儿童相比,被取笑者更易受到伤害(OR=1.824,95%CI:1.195~2.786)。结论 应将饮酒、被威胁、因身体缺陷被取笑的留守儿童作为重点人群,将跌伤、锐器伤、交通事故作为优先领域,将学校、家中和公路街道列为主要场所,普及现场自救及青春期知识并干预。
- 何建章程玉兰刘语方杜维婧
- 关键词:留守儿童
- 我国城乡居民健康素养影响因素分析被引量:170
- 2012年
- 目的分析我国城乡居民健康素养的主要影响因素,为制定相关政策提供依据。方法采取多阶段分层随机抽样方法,对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79 542名15~69岁常住人口开展问卷调查。结果中国居民具备健康素养的比例是6.48%,城市为9.94%,农村为3.43%。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均发现,文化程度、地域、民族、婚姻、家庭规模和收入是城乡居民健康素养共同影响因素。文化程度是最重要的影响因素,文化程度越高,具备健康素养的人口比例越高(城市OR=1.854,农村OR=2.972)。与东部地区比较,中部地区居民健康素养水平较高(城市OR=1.063,农村OR=1.255),西部较低(城市OR=0.86,农村OR=0.72)。少数民族低于汉族;已婚者略高于未婚者;家庭规模越大,家庭收入越低,家庭成员的健康素养水平越低。多因素分析发现,城市居民年龄越大健康素养越高(OR=1.005),农村居民与此相反,年龄越大健康素养越低(OR=0.985);城市男性健康素养水平高于女性(OR=1.069),但农村不同性别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城乡居民健康素养影响因素略有差异。文化程度是居民健康素养最重要的影响因素,地域、民族、婚姻、家庭规模和收入不同程度地影响城乡居民健康素养。
- 严丽萍魏南方解瑞谦杜维婧卫薇庞静黄相刚
- 关键词:城乡居民影响因素
- 校外青少年生殖健康高危行为与社会心理因素关系被引量:6
- 2014年
- 目的了解云南、深圳两地校外青少年生殖健康相关行为的发生状况,探讨影响生殖健康高危行为发生的社会心理学因素。方法采用非概率抽样中的偶遇抽样方法,于2012年5—6月对云南和深圳两地862名15—24岁的校外青少年进行生殖健康、社会支持、总体幸福感、自尊相关情况的问卷调查。结果校外青少年中与异性有过牵手、拥抱、接吻、抚摸身体、性交行为的比例分别为92.5%、85.7%、75.9%、60.2%和54.5%;在发生性行为的校外青少年中,最近一次性行为未使用安全套和有≥2个性伴的比例分别为45.7%和62.6%;女性为最近一次性行为是否使用安全套行为的高危人群(OR:2.318,95%CI=1.601~3.356),未婚(OR=0.367,95%CI:0.190~0.709)和总体幸福感高(OR=0.971,95%CI=0.955—0.987)为校外青少年该行为的保护性因素;居住地为昆明(OR=2.690,95%CI=1.511~4.790)、深圳(OR=,4.644,95%CI=1.007~2.729)、女性(OR=4.464,95%CI=3.180—6.783)、年龄越大(OR=1.225,95%CI=1.113~1.349)、务工时间越长(OR=1.102,95%CI=1.003~1.022)为校外青少年是否有1〉2个性伴的危险因素,总体幸福感高(OR=0.969,95%CI=0.953~0.986)为其保护因素。结论云南和深圳两地校外青少年生殖健康高危行为的发生率较高,总体幸福感是生殖健康高危行为的保护因素,应注重对校外青少年的心理干预。
- 孙思伟李英华刘宝花聂雪琼程玉兰卫薇魏南方
- 关键词:校外青少年生殖健康社会心理影响因素
- 我国省级健康教育机构专业技术人员工作现状及能力提升需求调查
- 2024年
- 目的了解我国省级健康教育机构专业技术人员的工作现状及能力提升需求,为今后开展省级健康教育专业培训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方法,调查全国省级健康教育机构所有专业技术人员的基本情况与健康教育9大能力领域专业培训需求。采用χ^(2)检验比较不同特征专业技术人员的工作现状及能力提升需求差异。结果我国省级健康教育机构专业技术人员近3年主要参与工作领域的前3位分别为“传播与沟通”“项目管理”和“计划制定”,参与率分别为68.9%、44.7%和44.5%;“科学研究”工作参与较少,参与率为28.0%;近3年参加国家级培训的比例为55.1%;能力提升需求的前3位依次为“传播与沟通”“科学研究”和“评估与应用”,比例分别为44.1%、38.1%和30.9%。χ^(2)检验结果显示,不同地区的专业技术人员对“基本知识”的培训需求存在差异;不同职称的专业技术人员对“基本知识”“传播与沟通”“评估与应用”“科学研究”的培训需求存在差异;不同专业的专业技术人员对“基本知识”“需求评估”“干预实施”“传播与沟通”“评估与应用”“科学研究”的培训需求存在差异,以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我国省级健康教育专业技术人员能力提升需求较为强烈,未来应围绕健康教育9大能力领域,针对不同地区、职称、专业开展分层分类培训。
- 刘语方杜维婧聂雪琼黄凯何建章冯睿媛程玉兰
- 关键词:健康教育人力资源
- 健康教育在腹水型晚期血吸虫病患者护理中的应用被引量:2
- 2017年
- 目的探讨健康教育在腹水型晚期血吸虫病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方法将80例腹水型晚期血吸虫病住院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40例)和观察组(4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健康教育,并对两组健教前后生活质量及健教后患者满意度进行比较。结果干预前两组生活质量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在活动(t=5.252,P<0.05)、日常生活(t=4.356,P<0.05)、健康(t=3.102,P<0.05)、支持(t=2.468,P<0.05)、精神(t=4.560,P<0.05)5个主题方面以及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χ~2=8.658,P<0.01)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健康教育能改善患者的健康态度和健康行为,有效提高患者的自我护理能力和自我保健意识,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和降低复发率。
- 庞美霞吴敬
- 关键词:健康教育晚期血吸虫病生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