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师范学院人文学院
- 作品数:471 被引量:821H指数:10
- 相关作者:赵秦莲洪荣文庄建灵陈明丽张静媛更多>>
- 相关机构:云南师范大学传播学院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浙江大学法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福建省社会科学规划项目福建省教育厅社会科学研究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文学经济管理文化科学语言文字更多>>
- 明清几本闽语韵书的亲疏关系——以韵类的差异性为例
- 2009年
- 闽方言古老而复杂,反映闽方言的韵书众多。明清时期的学者根据闽地不同的方言区域特点,编撰出许多方言韵书。从明清几本闽音韵书韵类的差异性来探讨韵书之间的亲疏关系,并从闽地的地理特点和语言接触这两个方面分析论证了这几本韵书间形成这种亲疏关系和闽地的区划归属情况互相吻合。
- 黄薇
- 关键词:明清韵类亲疏
- 戏剧、狂欢与建构中共意识形态的叙事功能——刍议延安秧歌运动的兴起被引量:5
- 2006年
- 在当时的延安,新型的秧歌带来狂欢是全民性的。而处在当时极其艰难的生活和斗争环境中的中共政权,在政治上最紧要的任务是建立自己的民族国家的认同基础。新型秧歌剧体现出来的全民性狂欢的欢庆仪式和承担建构中共意识形态的叙事功能,确实是其它文艺体裁所难替代的重要门类。
- 黄科安
- 关键词:秧歌狂欢想象共同体政治认同
- 我国农业合作化与农村发展问题研究探析被引量:7
- 2005年
- 中国传统小农经济的重要特征是在有限的土地资源上承载了过多的人口。这种传统小农经济的普遍存在造成了近代中国的贫困落后,因而改造传统小农经济就成了中国人民寻求自身解放和发展的首要任务。中国共产党在倡导和推行农业互助合作化的过程中对此进行了伟大的探索,取得了巨大成就,但也遗留下了大量的问题,从一定程度上诱发了当前倍受关注的三农问题的出现。反思这段探索的历程,我们会发现农业人口过多与土地资源稀缺的基本国情并没有发生根本的转变,而这一基本国情是制约中国农业发展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因素。
- 王桂强杨丽娟
- 关键词:小农经济农村农业合作化农业战略
- 刘勰赋学观的缺失——从魏晋赋首谈起被引量:3
- 2005年
- 从刘勰对“魏晋赋首”八家的称举与评述中,反映出他“尚宏丽”、“重讽谕”的赋学观,这一赋学观承传于汉人而迥异于魏晋。刘勰以汉人的辞赋标准来观照魏晋赋家赋作,缺失自然产生,对魏晋抒情小赋缺乏应有的重视。刘勰赋学观的偏执和缺失,因其反对齐梁文风而致,但归根到底,又决定于他的儒家思想及诗教观。
- 于浴贤
- 关键词:魏晋辞赋
- “主体间性”美学理论对中国美学发展的意义——近年来“主体间性”理论讨论述评被引量:4
- 2010年
- 以"主体间性"美学为代表的后实践美学在20世纪90年代被提出后,引起了学术界的广泛关注与争议。通过对"主体间性"美学理论发展过程的梳理和阐发,同时对比主体性美学与后实践美学的美学特征,可以发现,"主体间性"美学理论的提出在中国美学理论发展史上具有特别的意义。它在感知世界时从主客二分到主客一体,改变了人们认识世界的思维角度,在某种程度上克服了主体性美学的理论缺陷,解决了前实践美学没法解决的一些问题;它的提出也开辟了审美实践的新视野,为审美实践提供了一种新的审视方法,促进了美学理论建构的创新和完善,是当代美学理论发展中具有独特意义的重要成果。但是,作为一种新的美学理论形态,它面临着学者们的质疑也是必然的,因为它还有很多有价值的理论探讨空间,也有不少问题有待商榷,还需要不断地发展与完善。
- 戴冠青陈志超
- 关键词:主体性主体间性后实践美学
- 关于“有的+VP”被引量:14
- 2003年
- 现代汉语中“有的”与谓词性成分组合可以形成多种格式,它们的结构性质、语法表现和所表示的语法意义各不相同。文章最后讨论了近似固定词语的“有的是”。
- 谢英
- 关键词:语法意义
- 论家族企业的留人对策被引量:1
- 2008年
- 介绍了家族企业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分析了家族企业现状与问题,探讨了家族企业留人的对策。
- 赵秦莲
- 关键词:家族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以员工为本
- 知识经济对人的素质的要求
- 2005年
- 知识经济时代对人的能力提出了特殊的要求,对人的素质提出了全新的要求。即要求个人应当具备智力能力、创造能力、社交能力、应变能力等。知识经济将促进人的智力不断发展,人们利用教育信息网络,直接接近现代教育,逐步开启自身的智力资源,提高整体素质。知识经济的发展不单纯靠知识要素,人力资源创造能力的开发在经济中具有重要作用,知识经济以其特有的方式把人们联系起来,一个人的交往能力显得何等重要。随着新技术的突破和应用,职业的流动更加频繁,对一个人的适应能力、应变能力要求很高。总之,知识经济社会,每个人都必须自觉地靠科技自强,勤奋学习,勇于创新,成为有益于人类的知识型劳动者。
- 吴凤梅
- 关键词:知识经济教育
- 关于构建和谐医患关系的思考
- 2009年
- 构建和谐的医患关系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在有关社会学理论的指导下,我们将医患关系不和谐的原因归结为本原性社会事实和派生性社会事实两种,前者包括政府对医疗体制改革的不合理和社会转型期相关社会规范缺乏或不完善,后者包括医疗服务质量问题、媒体的推波助澜以及患者的高期望值,根据成因提出相关对策。
- 张超
- 关键词:医患关系
- 和谐社会中公民法治理念之构建
- <正>党在十六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中,第一次鲜明地提出和阐述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科学命题,2005年2月19日,胡景涛在中共中央举办的"提高构建社会注意和谐社会能力"专题研讨...
- 徐莉
-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