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齐齐哈尔大学理学院

作品数:1,394 被引量:2,542H指数:18
相关作者:李晓红张敬罗金明张水胜李瑞更多>>
相关机构:南京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哈尔滨理工大学应用科学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黑龙江省教育厅科学技术研究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黑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理学文化科学经济管理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1,322篇期刊文章
  • 34篇会议论文

领域

  • 771篇理学
  • 241篇文化科学
  • 107篇经济管理
  • 103篇自动化与计算...
  • 51篇天文地球
  • 44篇农业科学
  • 41篇环境科学与工...
  • 31篇机械工程
  • 29篇历史地理
  • 26篇社会学
  • 19篇电子电信
  • 17篇生物学
  • 17篇一般工业技术
  • 11篇医药卫生
  • 10篇建筑科学
  • 8篇政治法律
  • 8篇自然科学总论
  • 6篇水利工程
  • 5篇金属学及工艺
  • 5篇电气工程

主题

  • 165篇教学
  • 123篇数学
  • 64篇教育
  • 59篇代数
  • 58篇课程
  • 57篇函数
  • 42篇矩阵
  • 41篇定理
  • 40篇算子
  • 36篇动点
  • 35篇旅游
  • 34篇湿地
  • 34篇不动点
  • 33篇映射
  • 32篇地理
  • 30篇非线性
  • 29篇渐近
  • 28篇高校
  • 27篇高等数学
  • 25篇城市

机构

  • 1,356篇齐齐哈尔大学
  • 37篇中国科学院
  • 27篇哈尔滨师范大...
  • 23篇哈尔滨理工大...
  • 23篇东北师范大学
  • 22篇吉林大学
  • 19篇南京师范大学
  • 13篇东北林业大学
  • 10篇齐齐哈尔医学...
  • 9篇哈尔滨工业大...
  • 9篇北京理工大学
  • 9篇牡丹江师范学...
  • 8篇东北农业大学
  • 7篇黑龙江科技学...
  • 7篇清华大学
  • 7篇齐齐哈尔市第...
  • 6篇西南交通大学
  • 6篇青岛理工大学
  • 6篇黑龙江大学
  • 5篇阜阳师范学院

作者

  • 71篇李晓红
  • 54篇堵秀凤
  • 53篇张水胜
  • 52篇张敬
  • 51篇王永洁
  • 51篇张海鹰
  • 45篇罗金明
  • 44篇李立
  • 44篇杨雅琴
  • 43篇宇世航
  • 38篇刘复刚
  • 38篇杜君花
  • 37篇刘晓军
  • 34篇谷峰
  • 34篇李瑞
  • 33篇马丽丽
  • 33篇关宝玲
  • 32篇周莉
  • 29篇吴险峰
  • 28篇张剑

传媒

  • 411篇高师理科学刊
  • 122篇齐齐哈尔大学...
  • 82篇数学的实践与...
  • 33篇黑龙江大学自...
  • 26篇科技通报
  • 22篇理论观察
  • 22篇齐齐哈尔大学...
  • 19篇吉林大学学报...
  • 18篇东北师大学报...
  • 17篇地球物理学进...
  • 14篇哈尔滨理工大...
  • 14篇计算机仿真
  • 13篇大学物理
  • 11篇牡丹江师范学...
  • 11篇哈尔滨商业大...
  • 10篇黑龙江科技信...
  • 10篇学园
  • 10篇黑龙江科学
  • 8篇山东大学学报...
  • 8篇市场周刊

年份

  • 3篇2024
  • 42篇2023
  • 62篇2022
  • 65篇2021
  • 65篇2020
  • 44篇2019
  • 63篇2018
  • 35篇2017
  • 63篇2016
  • 58篇2015
  • 57篇2014
  • 76篇2013
  • 61篇2012
  • 59篇2011
  • 62篇2010
  • 65篇2009
  • 65篇2008
  • 56篇2007
  • 56篇2006
  • 52篇2005
1,39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微晶纤维素电流变液在挤压流中的粘弹性被引量:5
2000年
测量了微晶纤维素 /蓖麻油悬浮体构成的电流变液在挤压流中的动态粘弹性 .给出了平行于电场方向的储能模量G′和损耗模量G″对电场和应变幅度的依赖关系 .实验显示 ,当电场超过临界电场后 ,随着应变幅度增加 ,电流变液的粘弹性从线性变到非线性 ,电流变液出现了应变导致的“类固体”和流体之间的转变过程 .还研究了应变幅度和振荡频率对电流变液粘弹性非线性的影响 .
刘立伟王作维周鲁卫王治金高广君刘晓军
关键词:电流变液粘弹性微晶纤维素
基于微课的高师数学专业常微分方程课程翻转课堂教学模式被引量:4
2016年
在常微分方程教学中设计和实践了基于微课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教学实践表明,该教学模式具有实践性和可操作性,在提升学生学习主动性,提高学生学习效率方面都有显著效果.
邵为爽李晓红韩旸马腾宇
关键词:常微分方程
一类反应扩散方程组解的性质研究被引量:3
2008年
针对一类描述抗体和病毒反应过程的反应扩散方程组,利用变量变换的方法得到了与其同解的热传导方程。在对抗体正浓度φ(t)做出较弱假设下,研究了热传导方程解的性质,并由紧性知存在φ(t)满足原假设的解的收敛序列,从而得到热传导方程解的存在性、惟一性以及反应速率k→∞时解的收敛性。借助于热传导方程与反应扩散方程组的同解性,最终得到了反应扩散方程组解的存在性、惟一性以及收敛性。
张敬高文杰
关键词:反应扩散方程组热传导方程存在性惟一性收敛性
基于压电的传感器自供电系统设计方法
2020年
针对规模化养殖场通风状态监测的需求,设计风致振动压电俘能系统解决监测传感器自供电问题.自供电系统由压电俘能结构和能量管理电路组成,可将风能转换为电能.分析和测试结果表明压电式俘能结构可输出电压10.88 V,功率6.975 mW;LTspice软件仿真结果表明能量管理电路可实现电压转换,并稳定输出电压3.3 V.根据机械系统与电路系统的相似关系,对自供电系统整体建模,Matlab/Simulink软件仿真结果显示:压电俘能结构输出电压10.87 V、功率6.989 mW,自供电系统终端可输出3.3 V电压,结果与俘能结构和能量管理电路仿真、测试结果基本一致,说明系统整体建模正确,方案合理.通过现场测试,通风口处风速为2.6 m/s时,自供电系统能够输出电压3.3 V,为监测传感器稳定供电,该研究可在通风监测传感器自供电系统中广泛应用.
吴志东吴志东房俊龙冯宇琛汪光亚潘迪
关键词:风致振动仿真现场测试
保积3-Hom-李超代数的积结构
2023年
把3-李代数的积结构推广到3-Hom-李超代数。引入了保积3-Hom-李超代数上的积结构定义,给出了积结构存在的充分必要条件,得到一种特殊的积结构,严格积结构。
关宝玲田馨心田丽军闫煦王春艳李艳君董红月汪禹淼蒋加欣赵芬芬
离散时间模糊控制系统的新型状态观测器设计被引量:1
2015年
针对离散时间模糊控制系统的状态估计问题,设计出一种新颖的多时刻依赖型模糊状态观测器.与已有结果不同,所设计的模糊状态观测器设计不仅依赖于当前时刻的模糊隶属函数,还依赖于过去时刻的模糊隶属函数;这些特性为状态估计设计引入更多的自由度,可以得到保守性显著降低的模糊状态观测器.此外,针对衍生出多时刻模糊求和问题,还提出了一种新型松弛变量技术来进一步降低模糊状态估计问题的保守性.特别地,本文所设计的模糊观测器属于可求解的一组线性矩阵不等式,所以具有较好的可实现性.最后,通过一组仿真实验来验证本文结果的优越性.
王红吴险峰张友
关键词:离散时间系统状态估计模糊系统观测器设计
从小尺度探讨扎龙盐沼湿地的持水性特征被引量:2
2010年
通过野外定位观测和室内分析,探讨了冻融季节扎龙湿地的物质迁移和转变规律。结果表明:季节性冻融对扎龙湿地的演化有着明显的影响。扎龙湿地在小尺度内常表现为盐化沼泽土-碱化草甸土-浅位柱状碱土-白盖苏打碱土-风沙土的微域格局。芦苇沼泽孔隙度高达62%,这有利于湿地保持水分和盐沼湿地的形成。碱土和草甸土富含粘粒和粉砂对土壤含水率起限制作用,如草甸土和碱土表层(0~30 cm)的饱和含水率仅为38%和28%。季节性冻融导致扎龙湿地土壤表层的持水量有显著的增加。盐沼湿地冻融前后的含水率从200%增加到260%(达过饱和状态),但是碱土和草甸土的含水率增加不明显。
王文锋罗金明王永洁高忠彦逄世良
关键词:持水性盐沼湿地冻融作用
含梯度压电覆盖层的半空间中Rayleigh波的传播
<正>研究了含梯度压电覆盖层的半空间中Rayleigh波的传播.
李立
文献传递
集值映射的弱余切广义梯度的性质及应用被引量:1
2012年
给出了集值映射的弱余切广义梯度的2个性质,并且借助弱余切广义梯度得到了一类集值优化问题取得局部弱极小解的一个必要条件.
万莉娟高艳林
关键词:余切上图导数最优性条件
基于行星会合指数对太阳轨道运动速度和加速度指数的建立——对太阳自转运动周期性振荡成因机制的探讨被引量:2
2018年
Tlatov(2007)研究表明太阳自转具有准22年振荡周期,并认为是太阳系自引力造成的.根据刘复刚和王建(2013)创建的行星会合指数KP(令KP=K是为了和其他指数的表现形式相统一)和获得的修正系数发现:太阳轨道运动具有平均准22.1826年运动周期,认为太阳轨道角动量和太阳自转角动量的周期性叠加致使太阳自转角速度具有准22.20年周期性变化.基于行星会合指数KP同时标定了太阳质心S相对于一个无法观测到的太阳系质心C位置关系的变化规律,进而通过太阳轨道运动指数KS、速率指数Kv、加速度指数Kα对太阳轨道运动特征进行了系统描述,这使得从行星系统之视角分析、揭示太阳运动和太阳活动成为可能,并对太阳自转运动的准11年和22年周期振荡受控于太阳轨道运动的调控进行了分析,这从探索途径和思想方法上是一种突破.依K_P表达式给出的太阳轨道运动轨迹与Jose(1965)、杨志根等(1988)、Scafetta(2014)、Mc Cracken等(2014)给出的图像不但形态特征相同而且图像的相位也完全一致.行星会合指数KP更重要的作用是标定了行星系统质心距离太阳位置关系的变化.本文从行星系统质心出发,根据行星系统质心P与太阳质心S绕太阳系质心C同步运动这一基本原理来进一步揭示太阳轨道运动规律.由于研究问题的出发点和视角不同,按这一途径可根据8大行星公开的天文数据分析太阳轨道运动规律.这种方法不但把纷繁复杂的行星系统统一起来,呈现出行星系统固有的整体运动规律,而且在整个太阳系中建立了与太阳处于相同子系统地位的行星系统质心.在此基础上,通过行星系统质心P与太阳S间位置关系变化,系统分析了太阳S和太阳系质心C的统一与分野规律.其重要意义是通过行星系质心运动规律发现它与太阳轨道运动特征间的本质联系,这使得从行星系统质心的运动特征对太阳运动与
刘复刚鲍锟山姚允龙侯建秋陈凯马丽伟罗金明
共136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