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西安理工大学自动化与信息工程学院

作品数:3,647 被引量:16,388H指数:45
相关作者:柯熙政陈治明孙强王林刘军更多>>
相关机构:西安交通大学电气工程学院西安工程大学电子信息学院西安交通大学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陕西省教育厅科研计划项目陕西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电气工程电子电信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理学更多>>

文献类型

  • 3,130篇期刊文章
  • 499篇会议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1,113篇电气工程
  • 1,105篇电子电信
  • 977篇自动化与计算...
  • 194篇理学
  • 125篇机械工程
  • 103篇文化科学
  • 44篇航空宇航科学...
  • 44篇一般工业技术
  • 38篇金属学及工艺
  • 34篇交通运输工程
  • 31篇天文地球
  • 26篇动力工程及工...
  • 22篇建筑科学
  • 21篇自然科学总论
  • 20篇经济管理
  • 20篇化学工程
  • 18篇医药卫生
  • 17篇冶金工程
  • 16篇水利工程
  • 14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317篇通信
  • 259篇光通信
  • 216篇电机
  • 177篇电网
  • 153篇网络
  • 141篇无线
  • 136篇图像
  • 133篇电压
  • 132篇变换器
  • 117篇配电
  • 112篇逆变
  • 109篇神经网
  • 109篇神经网络
  • 103篇配电网
  • 101篇传感
  • 99篇功率
  • 98篇逆变器
  • 94篇信号
  • 92篇仿真
  • 91篇电力

机构

  • 3,630篇西安理工大学
  • 139篇西安交通大学
  • 73篇西安工程大学
  • 53篇西安工业大学
  • 39篇清华大学
  • 31篇西安电子科技...
  • 25篇中国科学院
  • 24篇西安科技大学
  • 22篇陕西理工大学
  • 20篇兰州理工大学
  • 20篇西北工业大学
  • 14篇西安建筑科技...
  • 12篇陕西电力科学...
  • 12篇陕西科技大学
  • 11篇北方民族大学
  • 11篇第四军医大学
  • 11篇西安热工研究...
  • 10篇长安大学
  • 10篇西北大学
  • 10篇西安航空学院

作者

  • 360篇柯熙政
  • 204篇同向前
  • 195篇钟彦儒
  • 191篇刘丁
  • 174篇高勇
  • 113篇赵太飞
  • 106篇余宁梅
  • 93篇杨媛
  • 89篇钱富才
  • 89篇陈治明
  • 81篇王林
  • 80篇朱虹
  • 77篇孙向东
  • 76篇席晓莉
  • 72篇张辉
  • 64篇刘涵
  • 61篇余健明
  • 61篇张志禹
  • 53篇李生民
  • 52篇刘军

传媒

  • 380篇西安理工大学...
  • 118篇电力电子技术
  • 97篇电气传动
  • 88篇计算机工程与...
  • 82篇电工技术学报
  • 66篇计算机系统应...
  • 60篇激光与光电子...
  • 56篇微型机与应用
  • 55篇光学学报
  • 48篇红外与激光工...
  • 48篇仪器仪表学报
  • 47篇物理学报
  • 47篇电子器件
  • 44篇电网技术
  • 41篇中国电机工程...
  • 37篇固体电子学研...
  • 36篇系统仿真学报
  • 35篇电子学报
  • 34篇控制理论与应...
  • 34篇激光杂志

年份

  • 5篇2024
  • 125篇2023
  • 129篇2022
  • 101篇2021
  • 123篇2020
  • 179篇2019
  • 230篇2018
  • 184篇2017
  • 173篇2016
  • 208篇2015
  • 177篇2014
  • 155篇2013
  • 171篇2012
  • 168篇2011
  • 197篇2010
  • 162篇2009
  • 198篇2008
  • 155篇2007
  • 163篇2006
  • 162篇2005
3,64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基于基波矢量的PRC逆变器开关状态分析
在只考虑基波情况下,采用谐振槽路相量分析法,分析了基于负载并联谐振电路(PRC)的正弦波逆变电源中负载变化对开关器件软开关运行状态的影响。分析发现,当逆变器负载由重向轻的合理变化时,逆变器的工作状态是向容性方向(电流相对...
李金刚钟彦儒马鑫
关键词:逆变器相量分析法谐振电路
文献传递
GPS软件接收机载波跟踪环路鲁棒滤波算法被引量:1
2013年
在全球定位系统(GPS)软件接收机中,环路滤波器对噪声抖动的抑制作用,是用户精确连续跟踪卫星信号的重要保证.本文用噪声未知但有界的假设,代替了传统方法中噪声统计特性已知的苛刻要求,应用半定规划方法将滤波问题转化为凸优化问题,提出了载波跟踪环路鲁棒滤波算法,获得了包含多普勒频移的置信椭球,解决了复杂多变环境下GPS软件接收机的滤波跟踪问题.应用模拟载波信号和实际卫星信号对该算法进行验证,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连续有效跟踪GPS卫星信号,为GPS软件接收机设计环路滤波器提供了新的思路.
李江钱富才刘丁
关键词:全球定位系统半定规划鲁棒滤波
基于LoRa的智能抄表系统设计与实现被引量:117
2016年
针对ZigBee在无线抄表网络中通信距离短、网络路由复杂、抗干扰能力弱的缺点,提出了一种基于LoRa的无线智能抄表系统的设计方案;该方案以SX1278的LoRa调制技术为核心,采用星型、链型网络进行自组网络设计,构建了通信距离远、可抵抗多种干扰源等复杂网络环境下的智能抄表系统;介绍了系统网络拓扑结构、LoRa节点软硬件和应用层自定义通信协议的设计过程,实现了对智能电表的能耗数据采集和远程管理,最后对系统进行了测试分析;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案具有通信距离远、功耗低、组网便捷、实时性好的特点,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
赵太飞陈伦斌袁麓胡小乔
关键词:智能抄表数据采集STM32
基于局部线性聚类算法的模糊建模被引量:1
2006年
提出了一种新的基于T-S模糊模型的建模方法,首先通过一种局部线性聚类算法,自适应确定模糊规则数目及初始T-S模型的前提和结论参数,建立相应的一阶T-S模糊神经网络.并用梯度下降和递推最小二乘混合算法训练网络参数,从而提高建模精度.最后,通过两个仿真实例验证了本文方法的有效性.*
张峰李守智
关键词:T-S模糊模型聚类算法模糊神经网络模糊规则
多尺度高阶FDTD逆时偏移在煤田地震勘探中的应用被引量:1
2018年
目前煤田地震勘探的主要难点是深部复杂构造的成像。随着逆时偏移技术的发展,针对煤田地震勘探,如何在保证偏移成像精度的前提下,提高成像计算效率是急需解决的问题之一。从成像区域网格离散化的角度出发,针对高速层过采样和低速夹层采样不足问题,提出赋予研究对象多尺度网格的概念,具有较好的灵活性,能够对同一个地质模型采用疏密结合的方式成像。首先,根据速度模型设计多尺度网格模型,低速区域采用小尺度网格覆盖,高速区域采用大尺度网格覆盖;其次,采用高阶FDTD方法计算多尺度模型内各点的波场值,尤其过渡带内的点;最后,根据成像条件完成地下介质的逆时偏移成像。实验结果表明在保证模拟相同阶数精度条件下,多尺度逆时偏移方法比传统方法计算效率平均提升25. 05%。
张晓丹刘贵忠张志禹张志禹朱磊章为川
关键词:煤田地震勘探多尺度逆时偏移
蜂群无人机编队内无线紫外光协作避让算法
2020年
在战场复杂电磁环境下,保证蜂群无人机编队机间飞行安全和编队内可靠通信尤为重要。本文提出一种蜂群无人机编队内无线紫外光协作避让算法,结合无线紫外光覆盖特点设计紫外虚拟围栏避让策略,基于增强矢量场直方图法针对无人机在避让时的运动状态的代价函数进行改进,采用无迹卡尔曼预测器预测邻近无人机的飞行状态。在两种预测场景下的避让仿真中,结果表明,与增强矢量场直方图法进行对比,本文算法的整体运动轨迹平滑,局部避让时无明显抖动,避让路径总长度平均减少3.46%,总耗时平均减小18.94%,验证了蜂群无人机编队内无线紫外光协作避让算法的有效性。
赵太飞高鹏高鹏李星善
具有二次型性能指标的离散双线性系统最优控制
讨论了具有二次型性能指标的离散双线性系统的最优控制问题.对于给定双线性优化控制问题,将其化为一系列线性子问题,利用动态规划求解此系列线性子问题即可得到原问题的近似最优解.证明了线性子问题的解收敛于原问题的最优解.仿真例子...
王德明许东霞姚侃
关键词:最优控制动态规划
文献传递
激光干扰下红外成像系统性能预测研究
激光干扰是抑制红外成像系统现场性能的有效手段,为实现对激光干扰下红外成像系统性能预测,文中以激光干扰红外成像探测器的作用机理为基础,通过对红外成像系统吸收的激光能量与对比度增强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得到干扰激光的能量与对比...
张方芳阮江洋王晓蕊
关键词:红外成像系统激光干扰
基于启发式算法的乘用车物流运输计划问题研究被引量:4
2015年
主要解决的是乘用车整车物流的运输调度问题,通过对轿运车的空间利用率和运输成本进行优化,建立整数规划模型,设计了启发式算法,求解出了各种运输条件下的详细装载与运输方案.
柯俊山胡凯朱文奇
关键词:整数规划分支定界法排样算法
直流微电网改进分级控制策略研究被引量:22
2016年
针对适用于任意用户的小型直流微电网,在分析其组成结构及发电单元输出特性的基础上,提出一种改进分级控制策略。该控制策略分为3级:第3级为上级电网提供调度接口;第2级通过设计电压等级确定微源的优先级,不使用通信线路仅通过采集本地信息完成对微源的调度,实现再生能源的优先发电和自主均流,并通过改变储能装置的下垂系数提升直流微电网离并网切换时的瞬态特性;第1级实现各变换器的底层控制。仿真和实验结果表明该控制策略能够根据母线电压变化实现直流微电网的自主控制。
支娜张辉
关键词:直流微电网优化控制平滑切换
共363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