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海南大学材料与化工学院

作品数:1,934 被引量:5,262H指数:21
相关作者:姚伯元陈永林华胡月英杜杰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农产品加工研究所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橡胶研究所海南师范大学化学与化工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海南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化学工程理学医药卫生一般工业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1,561篇期刊文章
  • 337篇会议论文
  • 2篇科技成果

领域

  • 598篇化学工程
  • 355篇理学
  • 162篇医药卫生
  • 161篇一般工业技术
  • 150篇轻工技术与工...
  • 107篇文化科学
  • 104篇农业科学
  • 90篇生物学
  • 66篇环境科学与工...
  • 50篇建筑科学
  • 43篇金属学及工艺
  • 30篇自动化与计算...
  • 28篇电气工程
  • 19篇石油与天然气...
  • 18篇自然科学总论
  • 17篇天文地球
  • 15篇经济管理
  • 14篇电子电信
  • 11篇机械工程
  • 7篇动力工程及工...

主题

  • 205篇橡胶
  • 146篇天然橡胶
  • 133篇纳米
  • 95篇胶乳
  • 91篇改性
  • 90篇教学
  • 79篇天然胶
  • 78篇天然胶乳
  • 75篇复合材料
  • 75篇复合材
  • 72篇活性
  • 66篇催化
  • 54篇壳聚糖
  • 50篇性能研究
  • 49篇色谱
  • 48篇学成
  • 48篇化学成分
  • 47篇淀粉
  • 45篇分子
  • 44篇相色谱

机构

  • 1,900篇海南大学
  • 131篇中国热带农业...
  • 62篇海南师范大学
  • 53篇教育部
  • 39篇广东海洋大学
  • 39篇清华大学
  • 33篇天津师范大学
  • 22篇江苏大学
  • 21篇海南医学院
  • 19篇中国科学院
  • 17篇天津大学
  • 16篇四川大学
  • 14篇昆明理工大学
  • 12篇海南省农业科...
  • 11篇南京理工大学
  • 11篇海南天然橡胶...
  • 10篇中华人民共和...
  • 10篇海南省产品质...
  • 10篇海南中航特玻...
  • 8篇华南理工大学

作者

  • 116篇廖双泉
  • 116篇林强
  • 94篇曹阳
  • 78篇刘平怀
  • 63篇梁振益
  • 63篇李嘉诚
  • 61篇潘莉莎
  • 60篇冯玉红
  • 58篇廖小雪
  • 56篇张岐
  • 56篇庞素娟
  • 54篇赵艳芳
  • 53篇徐鼐
  • 50篇廖建和
  • 47篇汪志芬
  • 47篇符新
  • 46篇李建保
  • 45篇王江
  • 45篇林仕伟
  • 44篇杨亮

传媒

  • 142篇海南大学学报...
  • 55篇广东化工
  • 55篇弹性体
  • 49篇热带作物学报
  • 41篇化工新型材料
  • 35篇精细化工
  • 34篇热带生物学报
  • 32篇广州化工
  • 29篇橡胶工业
  • 27篇化学工程师
  • 26篇功能材料
  • 25篇材料导报
  • 21篇时珍国医国药
  • 18篇人工晶体学报
  • 17篇安徽农业科学
  • 17篇热带农业科学
  • 17篇材料科学与工...
  • 16篇食品工业科技
  • 16篇食品科技
  • 14篇化学分析计量

年份

  • 1篇2023
  • 2篇2021
  • 8篇2020
  • 52篇2019
  • 116篇2018
  • 136篇2017
  • 163篇2016
  • 128篇2015
  • 142篇2014
  • 179篇2013
  • 155篇2012
  • 165篇2011
  • 171篇2010
  • 130篇2009
  • 119篇2008
  • 32篇2007
  • 14篇2006
  • 15篇2005
  • 11篇2004
  • 5篇2003
1,93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机械化学法合成间苯二甲酸类MOFs
李冠君袁文兵
关键词:机械化学
纳米Al2O3对橡胶衬板料硫化特性及耐热稳定性能的影响
耐磨橡胶衬板使用过程中与矿料的摩擦会导致衬板产生温升,高温长时间作用会使橡胶的分子结构发生变化,从而使衬板的力学性能及耐磨耗性能降低,最终导致衬板的使用寿命不佳。本文采用比表面大且具有较高结构性及活性的γ型纳米AlO增强...
李志君王英姑廖双泉赵艳芳于人同郑鸿达
关键词:橡胶衬板纳米AL2O3硫化特性耐热性能
文献传递
差示扫描量热法研究天然橡胶的低温结晶与熔融行为被引量:7
2016年
采用差示扫描量热法(DSC)对天然橡胶(NR)等温结晶过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天然橡胶在等温结晶6~8小时后结晶基本完善,具有两种结晶结构。在-25℃结晶时,结晶速率和结晶程度最大。以大于5℃/min的升温速率熔融时,熔融曲线出现明显的双峰。通过Hoffman-Weeks方程拟合得到天然橡胶的平衡熔点为18.03℃~62.42℃。由等温结晶动力学计算,得出天然橡胶等温结晶过程的Avrmai指数在2.21~3.02之间。
高扬建树汪志芬李思东钟杰平彭政廖双泉
关键词:天然橡胶DSC熔融结晶动力学
土壤-苦丁茶树系统中Cu的分布及迁移富集规律被引量:5
2010年
采用火焰原子吸收光谱(FAAS)技术,测定出苦丁茶冬青(Ilex kudingcha C.J.Tseng)的根、茎、叶及其栖息土壤中Cu的含量,并对土壤-苦丁茶树系统中Cu的分布特征进行了研究,以探讨苦丁茶树对Cu的富集规律。结果表明:栖息土壤中Cu的含量不同时,苦丁茶树中Cu的含量表现出吸收根>嫩叶>茎>主根;茶树对Cu的吸收存在饱和特性,表现为随土壤Cu含量升高,茶树对Cu的富集系数和传输效率降低,使得根际土壤中Cu含量高于非根际土壤。同时对土壤剖面不同深度Cu含量研究表明:苦丁茶栖息土壤中Cu含量呈现出随土层深度增加而增加的垂直分布趋势。本研究旨在认清Cu迁移到苦丁茶树的内在规律,以利于进一步研究其迁移的调控,使苦丁茶产品中元素处在安全有效的利用范围内。
吴良罗盛旭杜兵兵贾振亚刘永根
关键词:苦丁茶树土壤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
微波辐射凝固天然橡胶的性能研究被引量:11
2011年
采用新型微波辐射凝固法凝固天然橡胶,并与传统天然橡胶凝固方法作比较,对其性能进行了全面研究。通过正交实验探索了实验室微波辐射凝固的适宜工艺条件。对比了微波辐射凝固胶(NR-m)、酸凝固胶(NR-a)和自然凝固胶(NR-n)的性能,结果表明,在理化性能方面,NR-m的氮含量比NR-a和NR-n高,塑性初值比NR-a高;在物理机械性能方面,NR-m硫化胶老化前的定伸应力和拉伸强度比NR-a高,老化后的拉伸强度保持率比NR-a低,但比NR-n高;在硫化特性方面,NR-m的硫化诱导时间比NR-a和NR-n的短,最大转矩和硫化速度更高。
李一民廖建和赵艳芳廖禄生黄桂春陈桂雄
关键词:天然橡胶微波辐射凝固
不同种植年份橡胶树PR107生胶性能的研究被引量:5
2012年
研究了1981年、1986年、1990年、1996年4种不同种植年份的PR107天然橡胶的生胶性能和混炼胶的硫化特性以及硫化胶的物理机械性能,并对胶样进行TG/DTG分析。结果表明:1986年份的生胶相对分子质量最大,硫化速率最快,硫化胶的物理机械性能最好,热稳定性最好;1996年份的生胶的热稳定性最差。
吴翠廖小雪廖双泉赵艳芳罗明超
关键词:PR107天然橡胶
Br?nsted酸性离子液体催化麻疯树油制备生物柴油被引量:4
2019年
合成了Br?nsted酸性离子液体[HSO_3-pmin]^+[HSO_4]^-,采用FT-IR表征了结构,并用该离子液体作为催化剂催化麻疯树油制备生物柴油。研究了反应温度、醇油比、反应时间和催化剂用量对生物柴油转化率和酸值两种因素的影响,分析酸值和转化率之间的关系。实验结果表明:在反应温度70℃,醇油比25∶1,反应时间3 h,催化剂用量油重3%条件下,转化率为90.13%,所得生物柴油酸值(KOH)仅为0.049 mg/g,GC-MS测定生物柴油中脂肪酸甲酯的相对含量高达100%。离子液体稳定性较好,循环使用6次仍然保持较高催化活性。
杨子飞曹阳李进
关键词:离子液体催化生物柴油
“胶乳共混法”制备天然橡胶/二氧化硅纳米复合材料及其性能被引量:5
2009年
采用γ-甲基丙烯酰氧基丙基三甲氧基硅烷(KH570)改性纳米二氧化硅(SiO2),然后通过乳液聚合接枝上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再将其与甲基丙烯酸甲酯(MMA)改性的天然胶乳,通过胶乳共混法制备天然橡胶/二氧化硅纳米复合材料,结果显示,纳米二氧化硅表面接枝上了PMMA,二氧化硅在橡胶基体中分散良好,粒径在60~100 nm之间,得到的胶膜力学性能有很大的提高。
邱权芳彭政罗勇悦李永振
关键词:天然橡胶纳米二氧化硅纳米复合材料
天然胶乳的补强研究进展被引量:6
2011年
综述了近年来天然胶乳的无机粒子、有机粒子、树脂乳液及其他填料对天然胶乳的补强研究进展,并对未来胶乳补强技术的发展方向做了简单的分析。
罗文杰汪志芬李思东方林林华
关键词:天然胶乳无机粒子树脂补强
椰衣粉中多酚类物质提取工艺的优化被引量:1
2010年
[目的]探索提取椰衣粉中多酚类物质的最佳工艺条件。[方法]采用不同浓度的乙醇溶液浸提的方法,结合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探讨影响椰子多酚提取的主要因素。[结果]研究结果表明,对提取产率的影响程度从高到低的因素依次是乙醇体积浓度、提取温度、提取时间、料液比。在80℃,料液比1:12条件下,采用体积浓度为50%的乙醇溶液提取1h,椰子多酚的提取率最高。[结论]该研究确立了采用乙醇溶液作为浸提剂从椰衣粉中提取椰子多酚的最佳工艺条件,为椰子多酚的工业化生产提供理论依据。
吴周新牛成罗勇为陈俊华冯玉红
共190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