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解放军理工大学气象学院

作品数:3,682 被引量:12,916H指数:43
相关作者:黄峰强学民王敏罗雨张维桓更多>>
相关机构:南京大学大气科学学院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大气科学学院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应用气象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电子电信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006篇期刊文章
  • 1,563篇会议论文
  • 48篇专利
  • 2篇科技成果

领域

  • 2,635篇天文地球
  • 455篇自动化与计算...
  • 160篇电子电信
  • 79篇文化科学
  • 72篇理学
  • 68篇环境科学与工...
  • 53篇军事
  • 47篇机械工程
  • 39篇航空宇航科学...
  • 38篇医药卫生
  • 36篇水利工程
  • 18篇经济管理
  • 17篇电气工程
  • 15篇农业科学
  • 15篇一般工业技术
  • 14篇交通运输工程
  • 10篇建筑科学
  • 9篇兵器科学与技...
  • 7篇哲学宗教
  • 7篇动力工程及工...

主题

  • 354篇值模拟
  • 343篇数值模拟
  • 303篇热带
  • 275篇暴雨
  • 248篇台风
  • 211篇降水
  • 189篇气象
  • 170篇雷达
  • 167篇气候
  • 139篇气旋
  • 138篇中尺度
  • 134篇环流
  • 133篇反演
  • 125篇热带气旋
  • 120篇网络
  • 109篇同化
  • 101篇暴雨过程
  • 94篇季风
  • 93篇副热带
  • 92篇小波

机构

  • 3,619篇解放军理工大...
  • 251篇中国科学院大...
  • 122篇南京信息工程...
  • 105篇南京大学
  • 74篇中国人民解放...
  • 53篇空军装备研究...
  • 52篇中国科学院
  • 35篇空军装备研究...
  • 35篇南京军区气象...
  • 32篇中国气象科学...
  • 31篇中国气象局
  • 30篇中国人民解放...
  • 29篇中国气象局国...
  • 27篇南京气象学院
  • 24篇北京大学
  • 24篇中国海洋大学
  • 20篇东南大学
  • 19篇空军航空气象...
  • 18篇国防科学技术...
  • 17篇中国气象局广...

作者

  • 185篇张韧
  • 156篇张铭
  • 150篇张立凤
  • 123篇费建芳
  • 108篇黄思训
  • 95篇李崇银
  • 89篇陆汉城
  • 88篇高太长
  • 88篇钟中
  • 82篇沙文钰
  • 82篇谭言科
  • 75篇王晓蕾
  • 73篇严卫
  • 67篇潘晓滨
  • 67篇何宏让
  • 64篇臧增亮
  • 58篇黄小刚
  • 57篇周树道
  • 53篇方涵先
  • 51篇顾大权

传媒

  • 236篇解放军理工大...
  • 173篇气象科学
  • 113篇热带气象学报
  • 94篇海洋预报
  • 67篇大气科学
  • 63篇2011年第...
  • 58篇气象水文海洋...
  • 49篇中国气象学会...
  • 47篇第26届中国...
  • 46篇物理学报
  • 40篇气象学报
  • 40篇第27届中国...
  • 37篇气候与环境研...
  • 35篇中国气象学会...
  • 34篇海洋通报
  • 33篇高原气象
  • 32篇地球物理学报
  • 30篇气象科技
  • 29篇教学与研究(...
  • 29篇第29届中国...

年份

  • 1篇2019
  • 1篇2017
  • 4篇2016
  • 11篇2015
  • 9篇2014
  • 78篇2013
  • 342篇2012
  • 551篇2011
  • 415篇2010
  • 439篇2009
  • 355篇2008
  • 250篇2007
  • 346篇2006
  • 227篇2005
  • 193篇2004
  • 130篇2003
  • 121篇2002
  • 83篇2001
  • 62篇2000
  • 1篇1999
3,68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分块地形坐标大气环流模式动力框架对大地形强迫的数值模拟
本文利用我们研制的分块地形坐标大气环流模式的动力框架,对青藏高原等大地形的纯动力强迫作了数值模拟,得到了地形强迫平均槽脊的分布特征;发现初始场不同,地形强迫产生的扰动系统其位置和强弱均不同;研究了地形纯机械动力强迫对准定...
梁丹青张铭曾庆存
关键词:数值模拟动力框架
文献传递
基于TM资料对上海区域热环境特征的分析被引量:3
2012年
为了揭示城市热岛(UHI)形成机制,以TM卫星遥感资料为主要数据源,结合地面自动气象站(AWS)实测的气象资料,利用地表能量平衡参数化(SEBAL)的方法估算了净辐射通量和土壤热通量,分析了上海区域热环境特征。结果表明,TM地表温度与AWS实测地表温度具有较好的一致性;不同类型地表其地表温度差异明显,城市道路是城市中重要热量来源,绿地和水体面积的增加能有效地减轻城市热岛强度,同时也表明了卫星遥感资料在城市气候环境研究中的潜在价值。
王桂玲谈建国崔林丽王成林金赛花
关键词:卫星遥感TM城市地表土壤热通量
磁暴不同相位期间低纬海南地区电离层扩展F分布特性研究
2013年
基于2002—2007年海南地区DPS—4测高仪探测数据,对海南地区电离层四种类型扩展F,包括频率型(FSF)、区域型(RSF)、混合型(MSF)和强区域型(SSF),在磁暴不同相位期间的年际变化和总体分布特性进行了统计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在初相期间,较为活跃的扩展F是在高年(2002)和下降年(2003—2004)的SSF,以及低年(2005—2007)的MSF;(2)在主相期间,较为活跃的扩展F是2002、2006年的SSF和2005、2007年的MSF;(3)在恢复相期间,较为活跃的扩展F是2002年的SSF和2003—2006年的MSF,并且MSF的发生率随太阳活动减弱(从2002年到2006年)有增加趋势。总体上,最为活跃的是SSF和MSF,其次是FSF,而最不活跃的是RSF。分析还表明,初相期间扩展F的发生率要高于主相和恢复相的发生率,这说明快速渗透电场对初相期间的扩展F有促进作用;而主相和恢复相期间扩展F的发生率则受到了快速渗透电场、扰动电场等因素的共同作用。
王国军史建魁王霄罗智贤
关键词:低纬电离层扩展F
甘肃东南部一次暴雨天气的数值模拟和螺旋度分析被引量:25
2010年
利用NCEP每6h一次的1°×1°格点资料和中尺度模式WRF(V3.1),对2005年7月1~2日发生在甘肃东南部的一次暴雨天气进行了诊断分析和数值模拟,运用模式输出资料对本次天气过程的螺旋度与降水的关系进行了分析讨论。结果表明:高原短波槽的生成,以及来自南海和孟加拉湾的水汽输送是造成此次暴雨天气过程的主要原因;WRF模式对西北暴雨具有一定的模拟能力;螺旋度的空间分布对西北地区东部暴雨的预报具有一定的指示意义;700hPa正值螺旋度的分布形状与高原短波槽和700hPa切变线的形状存在对应关系;而400hPa以下大值正螺旋度的产生可能是西北暴雨发生发展的重要原因之一。
李安泰何宏让阳向荣
关键词:暴雨数值模拟螺旋度
浅析军校图书馆的读者群及其阅读需求
2002年
本文从军校图书馆的读者分类出发,对各类读者群的具体情况及其阅读需求进行了分析,以期更好地提高图书的利用率和图书馆的服务水平。
王向婷
关键词:读者群图书利用率
基于COSMIC资料的大气波导时空分布特征分析
<正>大气波导是大气边界层中频繁出现的一种异常大气折射现象,它的发生不仅可以使电磁波偏离原来的传播方向,而且能够使电磁波以较小的衰减实现超视距传播,这严重影响了基于标准大气折射模式设计和评估的雷达等无线电电磁通信系统的工...
廖麒翔石汉青赵小峰项杰俞宏
文献传递
热带大气季节内振荡对西北太平洋台风的调制作用
利用澳大利亚气象局的RMM-MJO(Real-time Multivariate MJO)指数,分析研究了热带大气季节内振荡(简称MJO)对西北太平洋台风的调制作用及其机理,结果表明MJO活动对西北太平洋台风的生成有比较...
潘静李崇银宋洁
关键词:调制作用西北太平洋台风
文献传递
一次低涡后部特大梅雨暴雨成因分析
利用卫星、雷达、NECP再分析等多种资料和较精细的数值模拟结果,对2010年7月13日发生在梅雨锋低涡后部安庆地区的特大暴雨进行机理分析,以期为预报此类暴雨提供思路。结果表明:此次特大暴雨发生在500hPa槽后、850h...
张云张立凤王春明钱贞成
关键词:动态过程中尺度低涡
文献传递
基于OMI卫星数据的渤海对流层NO2分布特征被引量:4
2012年
利用OMI卫星数据,分析了2005~2009年渤海对流层NO2的时空分布特征,研究发现近5 a渤海海域对流层NO2浓度空间分布不均,季节变化及年度增长趋势明显。空间分布上渤海西南部的渤海湾及莱州湾等海域浓度比较大,而东北部的辽东湾浓度比较低;NO2浓度季节变化也非常大,12月份垂直柱浓度(13.464×1015mol/cm2)是8月份(4.959×1015mol/cm2)的2.7倍。分析渤海湾与其周边的京津塘、环渤海西南部地区NO2浓度的月变化,发现冬季京津塘地区对渤海NO2浓度影响比较大,而夏季环渤海西南部地区对其影响比较大。
姜杰查勇阮鲲张倩倩许秀玲
一种新的海面空气动力学粗糙度方案被引量:1
2008年
综合利用6个国际海洋观测试验资料,共同验证Charnock参数与无因次粗糙度长度(z0/Hs)对波龄的依赖性,建立粗糙度回归模型,并对其进行显著性和适用性检验,从而导出粗糙度无因子形式与有效波高有关.利用研制的粗糙度方案(SP07)研究充分发展风浪与风区、风时和水深的关系,及粗糙度长度对摩擦速度和波龄的敏感度.把SP07方案引入国际上最先进的计算海气通量的COARE(V3.0)算法中,选择1985年12月在北海的FPN平台上的试验资料,进一步检验SP07方案的适用性.得出目前国际上最先进的O02和TY01方案较高估计了摩擦速度,YT96方案略偏低估计了摩擦速度,文中研制的方案计算结果与实测结果最接近.
沙文钰潘玉萍朱首贤王巨华葛苏放蔡美琼
共362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