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明医学院药学院
- 作品数:730 被引量:3,557H指数:23
- 相关作者:陈植和蒋家雄杨为民王继良郭晓红更多>>
- 相关机构: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云南中医学院中药学院云南大学化学科学与工程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云南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云南省教育厅科学研究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理学文化科学更多>>
- 丹莪妇康胶囊抗炎镇痛作用及对血小板聚集的影响被引量:4
- 2008年
- 目的:研究丹莪妇康胶囊的抗炎、镇痛作用,以及对兔血小板聚集的影响。方法:镇痛作用采用催产素致小鼠痛经和醋酸致小鼠扭体试验,抗炎作用采用二甲苯致小鼠耳廓肿胀试验,血小板聚集试验采用Born氏比浊法观察对家兔血小板聚集的影响。结果:丹莪妇康胶囊显著减少性激素和醋酸所致的小鼠扭体次数;剂量依赖性的减轻二甲苯致小鼠耳廓肿胀,其药效与丹莪妇康煎膏相当;丹莪妇康胶囊体外对腺苷二磷酸(adenosine diphosphate,ADP)、血小板活化因子(platelet activating factor,PAF)和花生四烯酸(arachidonic acid,AA)诱导的兔血小板聚集均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其IC50分别为0.62±0.26、0.51±0.12和0.39±0.12g/L,而丹莪妇康煎膏仅对ADP诱导的兔血小板聚集有抑制作用。结论:丹莪妇康胶囊有显著的抗炎镇痛和抑制血小板聚集的作用。
- 牛艳芬高丽辉孙玲徐云峰李玲
- 关键词:抗炎镇痛血小板聚集
- 组培半夏与野生半夏的生药学初步比较研究被引量:7
- 2006年
- 目的:为实现半夏人工集约化栽培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方法:采用来源鉴别、性状鉴别、显微及理化鉴别等方法就培养诱导形成的带顶芽的半夏块茎与野生半夏的生药学进行了初步比较研究。结果:二者在植物形态、性状及显微特征等方面有明显的相似;薄层斑点数目、颜色、Rf值、紫外吸收峰数目、波长及峰形方面也基本相似。结论:初步证实组织培养诱导形成半夏块茎,是对保护野生半夏资源的一种可行性尝试。
- 张洁杨耀文胡建林王晓佳
- 关键词:半夏生药学
- 吴茱萸中吴茱萸次碱与吴茱萸碱含量的超临界流体色谱法测定被引量:15
- 2010年
- 建立了超临界流体色谱法分离测定吴茱萸中吴茱萸次碱和吴茱萸碱含量的方法,并研究了其影响因素。使用Kromasil Slica填充柱,流动相为含13%甲醇的CO2,流速2.0 mL.min-1,柱温60℃,背压2.0×107Pa,检测波长225 nm,测得吴茱萸次碱和吴茱萸碱的线性范围分别为0.33~8.25μg(r=0.999 3)、0.68~17μg(r=0.999 8),平均加标回收率均为100%。与传统方法相比,超临界流体色谱可在简单的流动相条件下对吴茱萸中的吴茱萸次碱和吴茱萸碱进行良好分离。
- 杨敏周萍徐路马银海郭亚东
- 关键词:超临界流体色谱吴茱萸次碱吴茱萸碱
- 抗肿瘤药物体外筛选方法被引量:17
- 2005年
- 肿瘤的化疗目前还是一项有效的治疗措施.但用于临床的抗肿瘤药物普遍存在选择性差、毒副作用大、易产生耐药性等问题,因此继续寻找选择性高、毒副作用小的抗癌药是抗肿瘤新药研究的重点.每年都有大量的植物提取物以及化合物出现,如何进行药物初筛仍是工作的一个重要环节.本文就常用抗肿瘤药物的体外筛选方法进行简要介绍.
- 吴慧
- 关键词:抗肿瘤药物体外筛选毒副作用初筛抗肿瘤新药抗癌药
- 18种中草药提取物抗金葡菌作用的筛选研究被引量:25
- 2005年
- 目的:测定中草药提取物体外抗金葡菌(MRSA)活性,比较18种常用中草药对MRSA的抑菌作用。方法:琼脂扩散法。结果:赤芍、石榴皮和黄连抑制MRSA的活性较高,平均MIC分别为1.9,3.1和5.8 mg·ml-1;对标准菌活性较大的提取物对耐药菌也具有较大的活性。结论:18种中草药中有4种对MRSA敏感。
- 左国营余巍徐贵丽王根春彭虎邝文喜
- 关键词:中草药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
- RP-HPLC同时测定云南白药中三七皂苷R_1及人参皂苷Rg_1、Re、Rb_1含量被引量:3
- 2009年
- 目的:建立一种RP-HPLC方法,用于分离测定云南白药(三七、重楼、草乌、朱砂、等)中三七皂苷R1和人参皂苷Rg1、Re、Rb1的含量,为该产品质量控制提供方法依据和参考。方法:采用C18色谱柱,乙腈-0.4%磷酸溶液为流动相,梯度洗脱,流速:1 mL/min,检测波长:203 nm,柱温:30℃。结果:4个化合物在测定的范围内具有良好的线性,方法的回收率在99.6%-101.2%。结论:该方法准确可靠,重现性好,可作为该产品的质量标准。
- 杨敏郭亚东马银海
- 关键词:三七皂苷R1人参皂苷RE人参皂苷RB1
- 松毛虫中壳聚糖(CDG)的安全性实验研究被引量:3
- 2001年
- 为评价从松毛中制备的壳聚糖 (ChitosanpreparedfromDendrolimusGermar,CDG)的安全性 ,进行了长期毒性试验、小鼠嗜多染红细胞微核试验、Ames试验和小鼠精子畸变试验 ,结果没有发现任何毒性反应 ,表明从松毛虫中制备的壳聚糖是安全的。
- 张荣梁崇礼张荣平刘光
- 关键词:壳聚糖松毛虫毒性试验AMES试验精子畸形试验
- 女贞花的化学成分研究被引量:16
- 2011年
- 目的研究女贞花蕾中的化学成分。方法提取和分离纯化女贞花的化学成分,并通过波谱分析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从女贞花的丙酮提物中分离出12个化合物,分别是:β-谷甾醇(Ⅰ)、胡萝卜苷(Ⅱ)、麦角甾-7,22-二烯-3β,5α,6β-三醇(Ⅲ)、柚皮素(Ⅳ)、木犀草素(Ⅴ)、芹菜素(Ⅵ)、槲皮素(Ⅶ)、芹菜素7-O-β-D-吡喃葡萄糖苷(Ⅷ)、木犀草素-7-O-β-D-吡喃葡萄糖苷(Ⅸ)、山奈酚-3-O-β-D-吡喃葡萄糖苷(Ⅹ)、槲皮素-3-O-β-D-吡喃葡萄糖苷(Ⅺ)和芦丁(Ⅻ)。结论化合物Ⅰ~Ⅵ、Ⅹ~Ⅺ为首次从女贞花中分离得到,化合物Ⅲ、Ⅳ、Ⅹ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 龙飞邓亮陈阳
- 关键词:女贞化学成分黄酮
- (4R,5R)-2-乙基-2-(6-甲氧基-2-萘基)-1,3-二氧戊环-4,5-二羧酸二甲酯的合成
- 1999年
- 以对甲苯碘酸为催化剂合成(4R,5R)-2-乙基-2-(6-甲氯基-2-萘基)-1,3-二氧戊环-4。
- 王继良郭俊
- 关键词:二氧戊环对甲苯磺酸制药
- 后处理对大鼠肠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抗氧化作用
- 2011年
- 目的:探讨后处理对大鼠肠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抗氧化作用。方法:SD大鼠32只随机分为4组(n=8):假手术(S)组、缺血-再灌注(I/R)组、缺血预处理(IPC)组、缺血后处理(IPOST)组。必须要严格按照试剂盒的说明书方法来进行操作,采用分光分析法这种方法来分别检测各组大鼠肠粘膜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髓过氧化物酶(MPO)和丙二醛(MDA)含量三种参数的变化。以此来评价后处理对大鼠肠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抗氧化作用。结果:与缺血-再灌注组相比,缺血后处理组大鼠肠粘膜MDA含量和MPO活性均显著降低(P<0.05),而SOD活性明显升高(P<0.05),后处理组和预处理组相比,各项指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后处理这种方法可以对大鼠肠缺血-再灌注的抗氧化作用和抗损伤作用有着良好的效果,原因可能在于它通过抑制脂质过氧化、清除氧自由基来减轻中性粒细胞的聚集、提高肠组织的抗氧化能力等方式来发挥积极的作用。
- 褚薇薇和新盈聂蕾闫爱丽周伊李晟吴庚利张润岐王殿华
- 关键词:缺血-再灌注缺血后处理缺血预处理抗氧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