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医科大学鼓楼临床医学院
- 作品数:1,530 被引量:7,988H指数:26
- 相关作者:丁义涛姚根宏施鸿飞王骏飞王恒进更多>>
- 相关机构:南京大学医学院南京大学医学院南京鼓楼医院东南大学医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南京市医学科技发展项目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文化科学电子电信更多>>
- 感染性心内膜炎患者的栓塞风险预测被引量:6
- 2013年
- 目的探求可以预测感染性心内膜炎患者住院期间总栓塞事件的独立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南京鼓楼医院2005~2012年收治的133例感染性心内膜炎患者的发病特点,包括基本情况、生化结果、超声心动图表现和血培养结果与栓塞的关系。结果单因素分析发现WBC>15×109/L、CRP>40mg/L、赘生物累及多个瓣膜以及赘生物大小>1cm与栓塞相关(P值分别为0.023、0.029、0.004、<0.001),将其纳入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后发现赘生物累及多个瓣膜以及大小>1cm是栓塞的独立预测因素(P=0.003,OR=3.34,95%CI:1.52~7.31;P=0.030,OR=2.37,95%CI:1.09~5.18)。结论赘生物累及多个瓣膜以及大小>1cm是栓塞的独立预测因素,临床中处理这类感染性心内膜炎患者时可能需尽早手术,以减少栓塞事件的发生。
- 耿金胡婷婷乔青常慧艳张荣林
- 关键词:栓塞独立预测因素
- 早期那屈肝素预防脑出血患者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安全性被引量:8
- 2014年
- 目的评价自发性脑出血(spontaneous intracerebral hemorrhage,sICH)患者早期皮下注射小剂量低分子肝素(low molecular weight heparin,LMWH)那屈肝素预防深静脉血栓形成(deep vein thrombosis,DVT)的安全性。方法纳人早期使用那屈肝素或下肢间歇式充气加压装置(intermittent pneumatic compression,IPC)预防DVT的急性sICH患者。那屈肝素组从入院后第4天开始连续10d皮下注射那屈肝素0.4ml/d,IPC组使用IPC治疗。入院后第3天、第5天和第14天复查头颅CT评估血肿体积变化,记录治疗过程中的出血事件,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下肢DVT。结果共纳入早期使用那屈肝素或IPC预防DVT的急性sICH患者94例,那屈肝素组41例,IPC组53例。共有14例发生下肢DVT,其中那屈肝素组5例(12.2%),IPC组9例(17.0%),但2组DVT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418,P=0.518)。治疗期间所有患者均未出现颅内血肿增大和再出血。结论sICH患者早期皮下注射小剂量那屈肝素预防DVT是安全的。
- 顾双双张均韩玲李瑾李启明钱健沙杜鹃
- 关键词:脑出血静脉血栓栓塞肝素低分子量那屈肝素
- 宫颈癌根治术后并发乳糜腹1例
- 2015年
- 乳糜微粒主要含有外源性甘油三酯,是运输外源性甘油三酯及胆固醇的主要形式,它由肠上皮细胞吸收脂肪后合成,并分泌人淋巴管与淋巴管内的其余成分一起形成乳糜液。当淋巴管的结构异常或受损时,其中的乳糜液流人腹腔,形成乳糜腹。乳糜腹较多并发于胃、胰腺、肠管等腹部手术后,而在妇科手术中十分罕见。我院2014年8月收治1例宫颈癌根治术后并发乳糜腹患者,现将病情与诊疗过程报告如下。
- 王澄赵建飞周怀君
- 关键词:宫颈癌乳糜腹淋巴管
- 大鼠急性心肌梗死后心肌组织整合素连接激酶表达的变化被引量:1
- 2010年
- 目的观察实验性大鼠急性心肌梗死后不同时间点心肌整合素连接激酶表达水平和心功能的动态变化,探讨心肌梗死后心功能不全和整合素连接激酶表达变化的关系。方法成年雄性SD大鼠,开胸结扎左冠状动脉前降支建立心肌梗死模型,在心肌梗死后不同时间点分别用超声心动图和左心室导管评估心功能,实时定量PCR和Western blotting检测非梗死区心肌组织内整合素连接激酶表达。结果与假手术组相比,心肌梗死组心功能明显下降。在心肌梗死后第1、4和8周三个时间点中,第8周组±dp/dtmax明显低于第1周组和第4周组,左心室舒张末压明显高于第1周组和第4周组。实时定量PCR和Western blotting检测发现,非梗死区心肌整合素连接激酶表达水平在心肌梗死后第1、4周显著升高,第8周表达降低,回落到假手术组水平,且明显低于心肌梗死后第1、4周。结论心肌梗死后非梗死区心肌组织内整合素连接激酶由短期内的表达增加到长期的表达减少,可能参与心肌梗死后心功能由代偿到失代偿的发展过程。
- 戴庆白剑徐标
- 关键词:急性心肌梗死心功能不全整合素连接激酶
- Lenke5C型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选择性融合术后胸弯自发性矫正分析:前路与后路疗效对比被引量:4
- 2018年
- 目的分析Lenke5C型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AIS)患者行选择性前路或后路手术后未融合胸弯自发性矫正的长期疗效及影响因素。方法将2005年1月至2011年12月89例在南京鼓楼医院骨科接受选择性胸腰/腰弯矫形手术治疗且随访5年以上的Lenke5C型AIS患者纳入本研究,其中行前路手术43例,后路手术46例。术前、术后即刻及末次随访时测量两组患者胸弯Cobb角、胸腰/腰弯Cobb角、躯干偏移、胸弯顶椎偏距、上端固定椎倾斜、胸椎后凸角、近端交界性后凸角、矢状面整体平衡等影像学参数并进行比较分析,同时分析两组影响胸弯自发矫正的因素。组间数据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前路组平均融合节段小于后路组[(5.4±0.6)个比(5.9±0.8)个,t=3.318,P=0.001],手术时间长于后路组[(276±28)min比(186±36)min,t:13.101,P〈0.001]。术后即刻畸形得到显著矫正,其中两组胸弯自发矫正率分别为50%±21%和56%±2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沁1.489,P=0.140)。两组平均随访(6.8±1.7)年和(6.3±1.3)年。末次随访时胸弯白发矫正率分别为46%±22%和49%±19%(t=0.703,P=0.484),无明显矫正丢失。其他影像学参数同样维持稳定。两组末次随访时代偿胸弯自发矫正率均与上端固定椎(UIV)倾斜呈显著负相关(前路组:r=一0.526,后路组r:一0.399,均P〈0.05),与其他因素无显著相关。结论选择性前路或后路手术治疗Lenke5C型AIS代偿胸弯自发矫正长期随访效果满意,且手术入路对于自发矫正无影响,UIV倾斜是影响胸弯自发矫正的重要因素。
- 潘伟潘伟刘臻李劼曾昌淳朱泽章朱泽章王斌钱邦平俞杨
- 关键词: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LENKE
- 中耳胆脂瘤伴高位颈静脉球1例并文献复习
- 2024年
- 目的探讨中耳胆脂瘤伴高位颈静脉球的临床表现、诊断依据以及治疗策略。方法回顾分析1例中耳胆脂瘤伴高位颈静脉球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复习相关文献进行总结。结果术前耳内镜及CT预判高位颈静脉球达中鼓室,手术采用耳内镜水下操作模式,彻底清除胆脂瘤、掀起松弛部和紧张部后上方内陷袋,去除被部分破坏吸收的锤骨和砧骨残体,镫骨上结构消失,底板活动正常。掀起外耳道皮瓣分离鼓环的同时避免损伤颈静脉球,2.5 mm全听骨链赝复物重建听骨链,耳屏软骨筋膜瓣修复。结论中耳手术术前除了评估乳突及鼓窦、听骨链、面神经之外,还应充分评估颈静脉球情况,以免术中大出血等严重并发症。耳内镜水下技术对合并有高位颈静脉球的中耳胆脂瘤有独特优势。
- 高欣妤周函刘丁丁陆玲陈杰钱晓云
- 关键词:中耳胆脂瘤
- 雪荔方总黄酮对LPS致RAW264.7细胞炎症的保护作用被引量:11
- 2017年
- 目的观察雪荔方总黄酮(紫花地丁、六月雪、车前草、荔枝草,TFXL)对脂多糖(LPS)致RAW264.7巨噬细胞的抗炎作用。方法噻唑蓝(MTT)法检测不同浓度的雪荔方总黄酮对RAW264.7细胞活性的影响;NO试剂盒法检测雪荔方总黄酮对LPS致RAW264.7细胞的NO释放量;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6(IL-6)和白介素-10(IL-10)的分泌;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法(RT-PCR)检测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TNF-α、IL6和IL10 mRNA的表达;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细胞IκB-α、p65蛋白表达。结果与LPS模型组相比,雪荔方总黄酮能显著降低NO、TNF-α和IL-6分泌,增加IL-10分泌;抑制iNOS、TNF-α、IL6mRNA表达,促进IL10 mRNA表达;抑制IκB-α、p65的磷酸化,其高剂量组能抑制IκB-α的降解。结论本研究初步证实了雪荔方总黄酮对LPS致RAW264.7巨噬细胞炎症的保护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NF-κB信号通路有关。
- 丛友权韩晶晶方芸陈军
- 关键词:总黄酮脂多糖
- Wnt信号通路在阿尔茨海默病中的研究进展被引量:2
- 2013年
- Wnt信号通路参与调控了神经系统的发育和功能,近来研究发现wnt信号通路尤其是Wnt/Bcatenin信号通路的异常与阿尔茨海默病的发病密切相关,现对wnt信号通路结构特点、功能及与阿尔茨海默病关系等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 王苏雷徐运
- 关键词:阿尔茨海默病WNT信号通路
- Lenke 5C型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后路选择性腰椎融合术后冠状面失代偿的临床分析
- 2025年
- 目的:探讨Lenke 5C型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AIS)后路选择性腰椎融合术后冠状面失代偿的发生率、危险因素及预后。方法:2009—2022年在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行后路选择性腰椎融合术的Lenke 5C型AIS患者共308例,选择术后随访期间发生冠状面失代偿的4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30例患者术后发生胸弯失代偿(胸弯失代偿组),18例患者术后发生腰弯失代偿(腰弯失代偿组)。记录患者基本临床资料和影像学参数。结果:Lenke 5C型AIS患者术后冠状面失代偿的发生率为15.6%(48/308)。胸弯失代偿组胸弯顶椎位置在T8及以下的比例为80.0%(24/30),腰弯失代偿组胸弯顶椎位置在T7及以上的比例为88.9%(16/18)。胸弯失代偿组、腰弯失代偿组患者应用“超选”方案(即Cobb−1 to Cobb)的比例分别为23.3%(7/30)、66.7%(12/18)。胸弯失代偿组腰弯Cobb角由术前的42.8°±7.1°矫正至术后即刻的16.5°±4.9°,矫正率为61.4%,末次随访时为20.2°±4.1°;胸弯Cobb角由术前的26.0°±7.4°矫正至术后即刻的14.9°±4.4°,末次随访时进展至22.8°±5.9°;LIV下位椎间盘角度由术前的−3.1°±3.2°矫正至术后即刻的6.7°±2.6°,末次随访时进展至8.4°±2.9°;内固定倾斜角由术前的−2.0°±4.0°矫正至术后即刻的−3.0°±3.3°,而末次随访时进展至−9.2°±3.1°,且向胸弯凸侧倾斜。腰弯失代偿组腰弯Cobb角由术前的46.2°±7.0°矫正至术后即刻的17.2°±6.4°,矫正率为62.8%,末次随访时进展至24.6°±6.8°;胸弯Cobb角由术前的26.2°±7.2°改善至术后即刻的17.2°±5.2°,而末次随访时为18.3°±6.9°;内固定倾斜角由术前的7.5°±3.2°矫正至术后即刻的0.9°±2.6°,末次随访时进展至5.3°±2.7°,且向腰弯凸侧倾斜。结论:Lenke 5C型AIS患者后路选择性腰椎融合术后2种特殊类型的冠状面失代偿的发生率为15.6%。胸弯进展的原因可能与胸弯顶椎位置相对较低(T8�
- 周杰李松朱泽章朱奕同孙凯刘臻史本龙乔军邱勇毛赛虎
- 关键词:脊柱侧凸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
- 老年先天性矫正型大动脉转位行心瓣膜置换术一例
- 2013年
- 临床资料患者,女,72岁。体检发现心脏杂音20余年,因活动后胸闷、气促半个月余人院就诊。患者既往身体健康,无高血压病、糖尿病等。入院体检:心率90次/分,呼吸18次/分,血压113/66mmHg;神智清楚,自主体位,口唇无紫绀,颈静脉无怒张,颈动脉搏动不明显;
- 薛云星周庆曹海龙陈小芳王东进
- 关键词:先天性心脏病大动脉转位心瓣膜置换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