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农林科学院杂交小麦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 作品数:112 被引量:869H指数:16
- 相关作者:苑少华廖祥政常利芳郭仁峻季伟更多>>
- 相关机构:首都师范大学内蒙古农业大学北京农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轻工技术与工程医药卫生更多>>
- 小麦光温敏雄性不育系BS366铜锌超氧化物歧化酶基因的克隆及表达分析被引量:6
- 2017年
- 超氧化物歧化酶(SOD,superoxide dismutase)是植物中一种主要的抗氧化酶,在植物应对逆境胁迫及抗衰老中起重要作用。本研究从基因芯片数据中筛选获得小麦Cu/Zn-SOD基因的EST序列,通过序列比对后拼接得到小麦Cu/Zn-SOD的候选基因,利用PCR技术在小麦光温敏雄性不育材料BS366中克隆并获得该基因。通过对Cu/Zn-SOD基因序列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表明,该基因拥有连续且完整的开放阅读框,长495bp,编码164个氨基酸。氨基酸序列分析发现,该蛋白具有保守的Cu/Zn-SOD功能结构域与典型的Cu/Zn-SOD三维结构,且定位于细胞质中。通过同源进化分析表明,该蛋白与二穗短柄草(Brachypodium distachyon(L.)Beauv.)和大麦(Hordeum vulgare L.)的Cu/Zn-SOD蛋白亲缘关系较近,相似度分别为89%和94%。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对其在小麦不同组织的表达特异性及不同逆境胁迫下的表达模式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该基因在根、茎、叶、雌蕊、雄蕊、颖壳中均有表达,属于组成型表达,且在小麦的地上部含叶绿体的组织中含量较高;同时受多种胁迫诱导,可能参与了多种胁迫诱导调控途径。通过对该基因在不同育性环境中BS366育性转换期花药中的表达模式分析,发现可育环境下,在小孢子母细胞时期和减数分裂期的表达量分别约为对照的8倍与16倍;而不育环境下,该基因表达水平无明显变化。因而推测,小麦Cu/Zn-SOD基因可能参与了光温敏雄性不育系BS366的育性调控。本研究为深入研究Cu/Zn-SOD基因在小麦中的作用机理奠定了重要基础。
- 王鹏段文静段文静白建芳王玉昆苑少华白建芳张立平苑国良
- 关键词:小麦铜锌超氧化物歧化酶亚细胞定位逆境胁迫雄性不育实时荧光定量PCR
- 高产多抗小麦新品种--京冬24被引量:1
- 2014年
- 京冬24号是北京杂交小麦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着眼于协调高产与稳产,采用“以粒大为特点,穗粒重为优势,同时兼顾产量三要素协调发展”的中间型育种模式,成功选育的小麦新品种,其亲本组合为京核951/原冬93(3).2005-2007参加天津区试和生产试验,2007年通过天津市品种审定,编号津审麦2007005.2006-2008年参加北京市节水区试和生产试验,2009年通过北京市审定,编号为京审麦2009001.
- 单福华田立平高新欢任立平张风廷
- 关键词:多抗品种审定杂交小麦育种模式
- 高粱DNA导入引起小麦HMW-GS的变异及其品质改良和变异机理分析被引量:4
- 2011年
- 采用花粉管通道法,将高粱(Sorghum bicolor L.)基因组DNA导入粉质籽粒的稳定品系89122中,后代经多代连续选择优良变异系,并进行了高分子质量麦谷蛋白亚基的SDS-PAGE电泳检测和品质化验分析。获得1个稳定遗传变异新品种,与导入受体89122相比,后代新品系2001502-23含有7+8、5+10优质亚基,HMW-GS发生明显变异,Gul D1位点基因发生等位变异,其表达产物由原来(89122)的2+12亚基为5+10亚基;其品质指标较受体得到改善,从而实现了受体小麦HMW-GS基因的遗传转化和品质改良。说明利用花粉管通道法完全可以实现小麦HMW-GS基因的转化和品质目标性状的遗传改良。而生物诱变是其可能的遗传转化和变异机理之一。
- 欧巧明倪建福崔文娟庞斌双
- 关键词:小麦高粱DNA花粉管通道法等位变异
- 外源茉莉酮酸甲酯通过调节相关基因表达诱导光温敏雄性不育小麦BS366离体花药开裂被引量:9
- 2010年
- 植物育性与花药开裂性状相关.茉莉酮酸甲酯(methyl jasmonic acid,MeJA)是一种植物激素,广泛参与植物的胁迫应答和生长发育过程.植物体内存在6类基因所编码的酶共同维持茉莉酮酸(JA)代谢途径的畅通,并与植物花药开裂有关.本研究以小麦光温敏不育系BS366为材料,于抽穗期—开花期进行穗部离体48 h的MeJA外源处理.分别于0、1、3、6、12、24和48 h时间点收集花药并进行RNA提取.通过半定量RT-PCR分析发现,在内参基因甘油醛-3-磷酸脱氢酶(glyceraldehyde-3-phosphate dehydrogenase,GAPDH)表达基本一致的情况下,BS366的JA代谢途径中参与调控的6种基因均存在不同程度的诱导表达.经MeJA的48 h处理后的离体花药开裂程度明显增大.本研究获得了BS366离体环境下JA代谢途径基因经MeJA诱导后表达水平的概况,并为诱导BS366花药开裂及人工调控育性,达到高效制种及繁种的目的提供了初步的理论依据.
- 向群张立平赵昌平唐忠辉徐小芹苑少华
- 关键词:花药开裂半定量
- 小麦新品种京冬23号的选育、特性及应用分析被引量:7
- 2014年
- 为了全面分析和比较小麦新品种京冬23号的特征特性和生产利用价值,以北京节水区域试验结果为依据,采用与对照品种相比较的方法,分析了小麦品种京冬23号的特征特性和产量结构。结果表明,京冬23号小麦品种产量三因素协调,其平均产量在参试14个品种(10个点次试验)中位居前列,在北京节水区试和生产试验中,平均比对照京冬8号增产4.5%。京冬23号小麦品种具有较好的丰产、稳产和适应性。
- 田立平单福华高新欢任立平赵昌平张风廷
- 关键词:小麦
- 小麦光温敏雄性不育系BS366抽穗期的QTL分析被引量:1
- 2010年
- [目的]对小麦光温敏不育系BS366的抽穗期进行QTL分析,为BS366的品种改良和标记辅助育种奠定基础。[方法]以小麦光温敏雄性不育系BS366和常规品种Baiyu149杂交得到的234个DH(doubled haploid)株系为材料,于2007~2008年分别种植于北京海淀和安徽阜南试验田,采用复合区间作图法,对抽穗期进行QTL分析。[结果]共检测到15个抽穗期QTL,在两地都检测到的QTL有8个,分别位于染色体1B、2A、2D、3B(2个)、6B(2个)和7B,单个QTL的贡献率为2.42%~10.98%。[结论]在1B染色体上新发现了1个抽穗期QTL,丰富了QTL资源。在两地都检测到的8个QTL,可用于小麦光温敏雄性不育系BS366抽穗期的改良和标记辅助育种。
- 徐小芹张立平赵昌平苑少华
- 关键词:小麦抽穗期QTL分析
- “京冬20”小麦
- 特征特性:冬性。中晚熟,成熟期比对照京冬8号晚2天。幼苗半匍匐,分蘖力较强,植株繁茂性较好,株高72厘米。分蘖成穗率偏低,穗长方型,长芒、白壳、白粒。产量要素中成穗数偏少,穗粒数较多,千粒重较高,区试平均亩穗数33.8万...
- 关键词:
- 关键词:小麦栽培病虫害防治施肥节水管理
- “京冬18”小麦
- 特征特性:冬性。中早熟,抽穗成熟期与京411相近。幼苗半匍匐,叶色深绿,分蘖力中等,株高75-80厘米,植株生长较繁茂。分蘖成穗率较高,穗纺锤型,长芒、白壳、白粒,粒质较硬,籽粒饱满。产量要素比较协调,区试平均亩穗数44...
- 关键词:
- 关键词:小麦栽培病虫害防治施肥
- 光温敏二系杂交小麦恢复系遗传多样性和群体结构分析被引量:38
- 2009年
- 为揭示光温敏雄性不育小麦恢复系资源的遗传基础,选用49个Genomic-SSR和40个EST-SSR标记位点对100份冬性光温敏雄性不育小麦恢复系进行遗传多样性和群体结构分析.结果表明:89个位点共扩增出531个等位变异,平均每个位点5.96个;平均基因多样性和多态性信息量(PIC)分别为0.63和0.57,说明本研究所选用的恢复系的遗传多样性比较丰富;利用NJ法聚类和Structure群体结构分析均将100份恢复系划分为6大类群,且聚类结果基本吻合,同时揭示出北方冬麦区和黄淮海冬麦区恢复系间存在较广泛的基因交流;群体结构分析阐明了各恢复系的遗传组成,推测58%的恢复系血缘相对比较单一,42%的恢复系拥有混合来源.研究结果为新恢复系的选育和现有恢复系的利用提供了理论依据,并为重要农艺性状数量性状位点的关联分析奠定了基础.
- 刘丽华王立新赵昌平姚骥张风廷张华叶志杰秦志列郑用琏
- 关键词:光温敏恢复系群体遗传结构
- 小麦数量性状基因定位研究进展被引量:11
- 2007年
- 小麦的许多重要农艺性状都是数量性状,研究小麦数量性状遗传对小麦育种及其杂种优势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文章综述了近年来小麦QTL定位原理及前提条件,常用的分子标记,QTL定位常用的作图群体,QTL定位的方法,QTL定位的统计软件和阈值,QTL的作图精度及小麦QTL定位的研究进展。讨论了小麦QTL定位存在的问题,展望了该领域的发展前景。
- 田再民张立平孙庆林单福华田自华
- 关键词:小麦数量性状QTL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