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1376133)

作品数:23 被引量:120H指数:8
相关作者:马洪安曾文陈保东徐丽李海霞更多>>
相关机构:沈阳航空航天大学沈阳理工大学西安交通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航空科学基金沈阳市科技攻关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航空宇航科学技术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石油与天然气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2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8篇航空宇航科学...
  • 9篇动力工程及工...
  • 1篇石油与天然气...

主题

  • 15篇燃烧
  • 10篇燃烧特性
  • 7篇燃烧室
  • 5篇替代燃料
  • 5篇燃料
  • 5篇着火延迟
  • 5篇着火延迟时间
  • 4篇贫油熄火
  • 4篇燃烧速度
  • 4篇着火
  • 4篇着火特性
  • 4篇层流燃烧
  • 4篇层流燃烧速度
  • 3篇旋流
  • 3篇预混
  • 3篇数值模拟
  • 3篇气轮机
  • 3篇燃气轮机
  • 3篇火焰筒
  • 3篇值模拟

机构

  • 19篇沈阳航空航天...
  • 5篇沈阳理工大学
  • 2篇西安交通大学
  • 1篇大连理工大学
  • 1篇西北工业大学
  • 1篇中航工业沈阳...
  • 1篇沈阳黎明航空...

作者

  • 8篇曾文
  • 8篇马洪安
  • 7篇陈保东
  • 5篇徐丽
  • 3篇李海霞
  • 3篇刘凯
  • 3篇刘宇
  • 2篇胡二江
  • 2篇梁双
  • 1篇陈潇潇
  • 1篇赵国昌
  • 1篇张宝诚
  • 1篇解茂昭
  • 1篇范玮
  • 1篇宋丽萍
  • 1篇陈欣
  • 1篇李静
  • 1篇路天栋
  • 1篇曹磊
  • 1篇杜霞

传媒

  • 6篇航空动力学报
  • 5篇推进技术
  • 3篇沈阳航空航天...
  • 2篇热能动力工程
  • 2篇热力发电
  • 2篇航空发动机
  • 1篇汽轮机技术
  • 1篇石油机械
  • 1篇Chines...

年份

  • 3篇2023
  • 1篇2022
  • 2篇2021
  • 1篇2019
  • 3篇2018
  • 1篇2017
  • 3篇2016
  • 5篇2015
  • 4篇2014
2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掺混孔结构对燃烧室性能影响研究被引量:2
2022年
针对燃气轮机NO_(x)排放较高的问题,试验研究了某型燃气轮机火焰筒掺混孔前移后,点火、熄火、污染物排放及出口温度场等燃烧性能。研究结果表明:将火焰筒掺混孔前移20 mm至第2道冷却气膜后,贫油点火油气比由0.02335~0.03302增加到0.02446~0.03633;熄火油气比由0.00518~0.00688增加到0.00590~0.00717;污染物排放中CO_(x)由969.54增加到1090.45 mg/m^(3)UHC(未燃碳氢)由116.93增加到145.91 mg/m^(3)NO由163.85降低到87.0 mg/m^(3)出口温度分布系数由0.2255增加到0.2449。通过调整掺混孔孔径比,温度分布系数降低至0.2292,接近原型水平,可以实现较低NO_(x)排放。
刘凯王峻宁曾文孙丽艳
关键词:燃气轮机燃烧室燃烧特性
涡流工具排水采气技术研究被引量:8
2017年
涡流排水采气技术可明显降低临界产量,增加产水和产气量,进而延长气井寿命,然涡流工具几何参数较多,对工况变化敏感,各参数间的相互影响关系不清。为此,采用数值模拟、地面试验和井下试验相结合的手段,研究了涡流工具各几何参数对不同工况的适应规律。分析结果表明:各工况下涡流工具螺旋角50°和55°均具有较好的旋流特性和损失特性,为首选螺旋角;涡流工具中心体直径与所适应产气量有直接相关性,中心体直径每增加1 mm可使最低产气量降低15%~20%;螺旋线宽度不会影响涡流工具对产气量的适应范围,但会影响工具的作用距离。所得结论可为涡流工具的设计和现场应用提供参考依据。
刘凯孙丽艳
关键词:排水采气气井螺旋角
涡轮盘腔层流流动与传热相似研究被引量:1
2014年
对描述转-静盘腔流体层流流动与传热的控制方程进行无量纲变换得到相似准则,获得了层流条件下流动与传热相似需满足的准则条件:Re,Ro(或Reω),Pr和Grωi(i=1,2,3)对应相等。分别对高温和低温条件下涡轮盘腔内流动和传热进行数值模拟,在满足对应准则数相等和单值性条件相似时,两个盘腔模型的无量纲速度和无量纲温度等值线分布都吻合,高温和低温模型的流场和温度场相似,从而证明了通过低温涡轮盘腔实验定量模拟高温条件下涡轮盘腔流动与传热的可行性。
兰昌明赵国昌李静宋丽萍曹磊路天栋杜霞
关键词:数值模拟
火焰筒头部结构对燃烧特性影响研究
2023年
火焰筒头部结构是影响预混燃烧的关键参数,试验研究了扩张角55°(渐扩)、90°(突扩)火焰筒分别匹配旋流数0.45、0.65旋流器对燃烧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突扩火焰筒较渐扩具有更低的贫油熄火极限,且无论突扩还是渐扩火焰筒,均匹配较大旋流数(S_(N)=0.65)具有更低的熄火极限;突扩型火焰筒温度场对旋流器适应性好,各旋流数下均获得较均匀温度场,出口温度分布系数为0.1313~0.1392;渐扩火焰筒对旋流器适应性差,匹配较小旋流数(S_(N)=0.45)温度场均匀性更好,出口温度分布系数为0.1335;突扩火焰筒在NOx排放上具有优势,且匹配小旋流数更佳;渐扩火焰筒在CO、UHC排放上具有优势,且匹配大旋流数更佳。
刘凯吴跃扬徐婉蓉姜广仁
关键词:贫油熄火出口温度场
氢气添加对RP-3航空煤油着火特性的影响被引量:8
2016年
为了揭示可燃小分子气体H2添加对RP-3航空煤油着火特性的影响,采用激波管实验装置对RP-3航空煤油的着火特性进行了实验测量,获得了多工况下RP-3航空煤油的着火延迟时间。以RP-3航空煤油的正癸烷、甲苯和丙基环己烷三组分模拟替代燃料的燃烧反应机理为基础,构建了RP-3/H2混合燃料的Zeng-Jachimowski燃烧反应机理,并对该机理进行了验证。采用该机理对RP-3/H2混合燃料多工况下的着火延迟时间进行计算与分析,结果表明:Zeng-Jachimowski机理可以较好预测高温条件下RP-3/H2混合气着火特性;当H2添加比小于70%时,着火延迟时间随H2添加缓慢减小,当H2添加比大于90%时,RP-3航空煤油/氢气混合气活性显著提升,着火延迟时间随H2添加急剧减小;通过对H,OH和O活性自由基的浓度及H自由基生成速率ROP分析解释了H2添加对RP-3航空煤油着火延迟时间的非线性影响。
刘宇曾文马洪安陈保东
关键词:氢气反应机理着火延迟时间活性自由基
RP-3航空煤油3组分模拟替代燃料燃烧反应机理被引量:12
2016年
提出了一种包括65%正癸烷、10%甲苯与25%丙基环己烷3组分的RP-3航空煤油模拟替代燃料的燃烧反应机理,该机理由150种组分和591个基元反应组成.采用该燃烧反应机理对RP-3航空煤油模拟替代燃料在激波管和定容燃烧弹中的着火与燃烧特性进行数值模拟,并与相应工况实验数据进行对比分析.通过与RP-3航空煤油单组分正癸烷模拟替代燃料的燃烧反应机理进行对比分析发现:正癸烷、甲苯与丙基环己烷3组分替代燃料的燃烧反应机理对着火延迟时间的计算偏差能够控制在5%以内,对层流燃烧速度的计算偏差能够控制在10%以内,计算值明显优于正癸烷单组分替代燃料;进一步采用敏感性分析方法对3组分模拟替代燃料的燃料反应机理进行了适当修正,修正后机理对层流燃烧速度的计算偏差由10%提高到5%以内,能够更好预测所研究参数下的RP-3航空煤油的着火延迟时间和层流燃烧速度.
刘宇曾文马洪安陈保东
关键词:着火延迟时间层流燃烧速度
某型发动机燃烧室流量分配计算方法被引量:4
2015年
流量分配是燃烧室设计、研制中的关键问题之一,分别采用有效面积法、流阻法完成了某环形燃烧室流量分配理论计算,并采用数值模拟的方法对其适用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有效面积法及流阻法计算简化条件基本可以得到满足,计算结果可以信赖。有效面积法虽做了较多简化,但由于多年的工程积累,精度上与更复杂的流阻法相差不多,更适于燃烧室设计初期及现场试验使用。
徐丽孙丽艳
关键词:燃烧室数值模拟
径向分级低污染燃烧室燃烧性能试验被引量:6
2019年
以某型径向三级燃烧室为研究对象,采用天然气为燃料,通过试验研究了各级不同燃料比例及燃烧模式下燃烧室的贫油点火、贫油熄火、出口温度场、污染物排放等燃烧性能。结果表明:在环形区扩散燃烧、主燃区预混燃烧模式下,贫油点火油气比为0.027 0~0.040 1,贫油熄火油气比为0.006 9~0.005 5,环形区改为预混燃烧模式后,点火油气比和熄火油气比均有所增大;随主燃区预混燃料当量比(当量比)的增加,出口温度系数逐步改善,至当量比0.54时则有所恶化,环形区改为预混燃烧模式后,主燃区当量比为0.51时,出口温度系数改善明显;随主燃区当量比的增加,CO、未燃碳氢(UHC)、Nox及碳烟排放均呈下降趋势,但当量比为0.54时,Nox排放有所增加,环形区改为预混燃烧模式后,各污染物排放指数降低,但未达到预期。建议径向分级燃烧室在低负荷工况下采用环形区扩散燃烧、主燃区预混燃烧模式,在高负荷工况下均采用预混燃烧方式。
刘凯李之予曾文刘爱虢
关键词:燃烧室当量比燃烧特性污染物排放扩散燃烧预混燃烧
某型燃气轮机燃烧室改进试验被引量:4
2018年
针对燃气轮机低污染排放要求,对某型常规航空发动机燃烧室进行了增大主燃孔直径及掺混孔提前的改进,试验以0号柴油为燃料,进行了点火、熄火特性、出口温度场、污染物排放、燃烧效率研究。结果表明:主燃孔孔径由Φ9 mm增大到Φ11 mm,进气量由26.2%增大到39.1%,主燃区余气系数由0.95增大到1.10,常温常压贫油点火油气比由0.025 50~0.032 44变为0.024 46~0.036 25,但优于0.05的低污染燃烧室设计标准;出口温度分布系数由0.226 4降为0.207 1,提高了温度场品质;CO及未燃烃UHC排放指数有所提高,但NO_x排放指数由2.26 g/kg减小到1.34 g/kg,降低了40.7%;燃烧效率由0.984 2略有降低为0.982 3;在此基础上将掺混孔提前,但各项指标未见改善。研究结论为低污染燃气轮机的设计及常规燃烧室改型提供了参考。
刘凯曾文刘爱虢
关键词:燃气轮机燃烧室火焰筒油气比燃烧特性
RP-3航空煤油五组分模拟替代燃料的层流燃烧特性被引量:2
2021年
为了研究一种RP-3航空煤油的五组分模拟替代燃料(包含摩尔分数为14%正癸烷、10%正十二烷、30%异十六烷、36%甲基环己烷和10%甲苯)的燃烧特性,在定容燃烧装置中对初始温度390K,400K和420K,初始压力0.1MPa和0.3MPa,当量比0.8~1.5的该五组分混合燃料进行了层流燃烧特性试验。通过对火焰照片进行边界提取和测量,获得了火焰面发展规律、马克斯坦长度和层流燃烧速率,并将试验结果与RP-3航空煤油的层流燃烧速度进行了对比,得出结论:温度升高会促进球形火焰面的传播;压力升高或混合气过浓和过稀都不利于五组分混合燃料的火焰传播。在本文的试验工况下,温度对火焰前锋面不稳定性的影响不明显;随着当量比增加,马克斯坦长度减小,质量扩散的作用逐渐增强而使火焰面变得不稳定;压力升高使火焰前锋面的不稳定程度明显加剧,表现为初始压力较高时火焰面破碎情况严重并出现大量细胞状结构。五组分混合燃料层流燃烧速度的峰值出现在当量比1.2左右,偏离该当量比时,火焰传播速度随着偏离量逐渐减小。通过与RP-3航空煤油的试验数据进行对比,发现在试验工况下,该五组分混合燃料与RP-3航空煤油的层流燃烧速度基本吻合。
付意罗睿史鹏宇夏文博范玮
关键词:替代燃料层流燃烧速度马克斯坦长度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