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0605019)

作品数:2 被引量:51H指数:2
相关作者:吴秋霞杨克明毛冬艳徐辉张芳华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中国气象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篇天文地球

主题

  • 2篇中尺度
  • 2篇暴雨
  • 2篇大暴雨
  • 1篇对流复合体
  • 1篇中尺度对流
  • 1篇中尺度对流复...
  • 1篇中尺度分析
  • 1篇中尺度模拟
  • 1篇中尺度系统
  • 1篇突发性大暴雨
  • 1篇热力
  • 1篇热力强迫

机构

  • 1篇中国气象科学...
  • 1篇中国气象局

作者

  • 1篇李峰
  • 1篇张芳华
  • 1篇徐辉
  • 1篇毛冬艳
  • 1篇吴秋霞
  • 1篇杨克明

传媒

  • 1篇高原气象
  • 1篇南京气象学院...

年份

  • 2篇2007
2 条 记 录,以下是 1-2
排序方式:
贵州南部一次突发性大暴雨的中尺度分析被引量:30
2007年
利用地面加密观测资料、贵州自动站雨量资料、FY-2C卫星红外辐射亮度温度(tbb)资料等,对2006年6月12日夜间贵州南部突发性大暴雨过程进行了中尺度分析。结果表明:具有类似于MCC(Mesoscale Convective Complex)特征的中尺度对流云团的发生发展及其缓慢东移是造成此次大暴雨的直接原因。对流层中低层大量的水汽输送和对流有效位能的积累为大暴雨的形成提供了有利的环境条件,中高层弱冷空气入侵使偏南暖湿气流被迫抬升、地面中尺度低压和辐合线的形成是暴雨发生的可能触发机制。中尺度天气系统具有低层辐合、高层辐散的高、低空配置,暴雨区南、北两侧的正、反垂直环流构成了中尺度次级环流圈的垂直结构特征。
毛冬艳钱传海乔林陈涛吴秋霞
关键词:突发性大暴雨中尺度分析中尺度对流复合体
2005年“5.31”湖南大暴雨中尺度模拟和发生机制被引量:22
2007年
利用NCEP 1°×1°的6 h再分析资料和MM5模式15 km水平分辨率模拟的逐时资料,对2005年初夏湖南大暴雨的中尺度系统及其触发、维持机制进行了诊断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高低空急流最佳配置,动力耦合关系建立为暴雨发生提供了有利的环境条件;中尺度系统在渝南、黔西生成后移入湖南停滞发展,加强了湖南上空动力不稳定条件,促进对流发展;偏南暖湿气流整层突然增强对暴雨的对流系统爆发性发展起十分重要的作用,它在中高层凝结释放潜热加热高层大气,对上升气流起到正反馈作用;高层大气强“抽吸”效应和前期降水产生地表潜热和感热的强迫作用亦是对流爆发性发展的重要因子。湖南复杂地形在暴雨启动机制中起重要作用。但敏感性试验表明,地形抬升不是这次暴雨唯一必需的触发条件,削平南方山地不仅能增强水汽输送,低层偏南气流增强还能加强地面中尺度系统的辐合作用,辐合抬升是触发机制之一。降雨过程发生发展主要受天气系统控制,地形效应可明显改变降雨落区和强度,迎(背)风坡度的增加(减小)通常使降雨加强,反之使降雨减弱。
李峰杨克明毛冬艳张芳华徐辉
关键词:大暴雨中尺度系统热力强迫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