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0605020)

作品数:5 被引量:129H指数:5
相关作者:丁一汇孙颖张莉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气象局国家气候中心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自然科学总论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5篇天文地球
  • 1篇自然科学总论

主题

  • 3篇降水
  • 2篇气候
  • 2篇气候模式
  • 2篇强降水
  • 2篇全球海气耦合...
  • 2篇极端强降水
  • 2篇海气
  • 2篇海气耦合
  • 2篇海气耦合模式
  • 1篇年代际
  • 1篇年代际变化
  • 1篇夏季
  • 1篇SUMMER
  • 1篇ANOMAL...
  • 1篇ASIAN
  • 1篇DURING
  • 1篇EAST_A...
  • 1篇EAST_A...
  • 1篇EFFECT...
  • 1篇FUTURE

机构

  • 4篇中国气象局国...
  • 2篇中国气象科学...
  • 1篇中国科学院研...

作者

  • 4篇丁一汇
  • 2篇孙颖
  • 2篇张莉

传媒

  • 1篇中国科学(D...
  • 1篇应用气象学报
  • 1篇气象学报
  • 1篇Advanc...
  • 1篇Scienc...

年份

  • 1篇2010
  • 1篇2009
  • 4篇2008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A projection of future changes in summer precipitation and monsoon in East Asia被引量:23
2010年
The future potential changes in precipitation and monsoon circulation in the summer in East Asia are projected using the latest generation of coupled climate models under Intergovernmental Panel on Climate Change (IPCC) Special Report on Emission Scenarios (SRES) A1B scenario (a medium emission scenario).The multi-model ensemble means show that during the period of 2010-2099,the summer precipitation in East Asia will increase and experience a prominent change around the 2040s,with a small increase (~1%) before the end of the 2040s and a large increase (~9%) afterward.This kind of two-stage evolution characteristic of precipitation change can be seen most clearly in North China,and then in South China and in the mid and lower Yangtze River Valley.In 2010-2099,the projected precipitation pattern will be dominated by a pattern of "wet East China" that explains 33.6% of EOF total variance.The corresponded time coefficient will markedly increase after the 2040s,indicating a great contribution from this mode to the enhanced precipitation across all East China.Other precipitation patterns that prevail in the current climate only contribute a small proportion to the total variance,with no prominent liner trend in the future.By the late 21st century,the monsoon circulation will be stronger in East Asia.At low level,this is due to the intensification of southwesterly airflow north of the anticyclone over the western Pacific and the SCS,and at high level,it is caused by the increased northeasterly airflow east of the anticyclone over South Asia.The enhanced monsoon circulation will also experience a two-stage evolution in 2010-2099,with a prominent increase (by ~0.6 m s-1) after the 2040s.The atmospheric water vapor content over East Asia will greatly increase (by ~9%) at the end of 21st century.The water vapor transported northward into East China will be intensified and display a prominent increase around the 2040s similar to other examined variables.These indicate that the enhanced precipitation over East Asia is
Ying SunYiHui Ding
关键词:ASIANSUMMERMONSOONFUTUREPROJECTION
未来百年东亚夏季降水和季风预测的研究被引量:39
2009年
利用最新一代气候模式结果对政府间气候变化委员会(IPCC)SRES A 1B情景(中等排放情景)下的东亚夏季降水和季风环流未来演变特征进行了预测.结果表明,东亚地区的降水在未来将会增加,在21世纪40年代末(2040s年代末)出现阶段性变化,在此之前降水的增加量较小(~1%),并有较明显的振荡特征,而在2040s年代末之后降水明显增加(~9%),中国东部地区进入全面的多雨期.这种变化以华北最为明显,华南和长江中下游地区次之.而气候模式对未来中国东部夏季降水型预测的EOF分析表明,未来百年中国东部的雨型将以多雨型为主,相应的时间系数在2040s年代末后进入正位相的高值期,而其它降水型的方差贡献较小,无明显变化趋势.相应,未来东亚地区的夏季风环流将会加强,在低层这主要是由于西北太平洋地区的副热带反气旋西北侧西南气流加强的结果;而在高层主要是由于南亚上空异常反气旋东侧东北气流加强的结果.这一季风环流的加强在中国东部也呈现出阶段性的变化特征,在2040s年代末之后东亚夏季风得到全面加强.同时,未来东亚大气中的水汽含量将会逐渐增加,进入中国东部地区的西南水汽输送在2040s年代末也出现阶段性的增强.这说明,在全球气候变化的背景下,东亚地区的水循环和环流场对全球变暖的响应基本一致,即降水和水汽的增加对应着季风环流的加强,降水的变化是气候变暖条件下动力和热力学因子共同作用的结果.
孙颖丁一汇
关键词:降水气候模式
IPCC AR4气候模式对东亚夏季风年代际变化的模拟性能评估被引量:54
2008年
文中使用多种观测资料和分类的方法评估了IPCCAR4(政府间气候变化委员会第4次评估报告)气候模式(亦称Coupled Model Intercomparison Program 3,CMIP3)对东亚夏季风降水与环流年代际变化的模拟性能。结果表明,在评估的19个模式中,有9个模式可以较好地再现中国东部地区多年平均降水场,但仅有3个模式(第1类模式)可以较好地对东亚夏季风降水的年代际变化作出模拟,这3个模式是:GFDL-CM2.0、MIROC3.2(hires)和MIROC3.2(medres),其中模式GFDL-CM2.0具有最好的模拟性能。进一步的分析表明,大部分模式对东亚夏季风变化模拟能力的缺乏是因为这些模式没有抓住东亚夏季风降水变化的主要动力和热力学机制,即东亚地区在过去所出现的大范围对流层变冷和变干。而第1类模式由于较好地再现了东亚地区垂直速度场(动力学因子)和水汽场(热力学因子)的变化特征,因此较好地模拟出中国东部南涝北旱的气候变化特征。本文的评估清楚地表明,当选择不同模式进行集合时,模式对某一研究变量的模拟性能好坏极大地影响了集合的结果。当模拟性能较好的模式在一起进行集合时,所得到的结果更加接近于真实的观测结果。就特定的研究变量而言,这种集合更加优于将可得到的所有模式进行集合。这说明,虽然多模式集合一般优于单个模式的结果,但应考虑使参与集合的模式对所研究变量具有一定的模拟能力。
孙颖丁一汇
关键词:气候模式
全球海气耦合模式对我国极端强降水模拟检验被引量:12
2008年
以1961—1999年我国地面观测逐日降水资料作为观测基础,初步分析了18个全球海气耦合模式对我国20世纪极端强降水的模拟能力。分析模式对不同级别降水的模拟发现,各模式模拟的我国1~10mm小雨日数普遍明显偏多;10~25mm中雨日数的模拟结果总体上也以偏多为主,虽然部分模式能够模拟出我国南方存在的高值中心,但位置偏北至长江中下游地区;25~50mm大雨日数在我国南方明显偏少,并且大值中心的位置基本都没能模拟出来;50mm以上暴雨日数的模拟结果也明显偏小,除MIROC3.2(hires)外大部分模式在长江以南地区的结果都未超过2d;大部分模式不能正确模拟出我国东部地区大雨日数变化趋势的空间分布。进一步分析各模式对极端强降水的模拟发现:各模式极端强降水阈值明显低于观测;半数左右的模式模拟出了1961—1999年西北西部极端降水增加的趋势,个别模式趋势系数的大小与观测相当,大部分模式对东北和长江中下游地区的模拟结果呈与观测反向的变化趋势,没有模式能够模拟出我国东部地区存在的东北—华北与华中—长江中下游—华南存在的极端强降水日数增加-减少-增加-减少的空间分布;大部分模式模拟的极端强降水日数标准差与观测结果比较接近,这可能主要是由于对观测和各模式使用了同样的判定极端强降水发生的方法。总的来看,全球海气耦合模式对我国极端强降水的模拟能力还有待进一步改进。
张莉丁一汇
关键词:全球海气耦合模式极端强降水
Effects of Intraseasonal Oscillation on the Anomalous East Asian Summer Monsoon During 1999被引量:5
2008年
1999 东方亚洲夏季风是很不平常的为它的弱向北方,进展和显著地异常的气候调节。monsoonal 在东亚的西南的气流和相关的雨带长江山谷向南被堵住。monsoonal 气流和主要潮湿作为在正常的年里从华南海(SCS ) 从热带西方的太平洋而非到华东向北方把东方、转弯的转移的行为搬运到日本。严重、延长的干旱在华南和日本发生在诺思中国和重降水的广泛的区域上。与如此的一异常季风年有关的可能的内在的机制上的调查证明了 intraseasonal 摆动的唯一的行为可以在这个过程期间起一个必要作用。在今年期间,向北方, 30 60 天的异常低级气旋 / 反气旋的繁殖在 20 ° N 附近在这个区域崩溃了并且没由于强壮的冷空气侵入的障碍在长江盆的纬度以外延长从中间纬度。在西方的诺思太平洋的逆旋风的潮湿运输系统的西北的胁腹上的西南的潮湿流动,它被调整由向北方 30 60 天的气旋 / 逆旋风的潮湿运输变,也没也 30 ° N 向北到达这个区域。在这种情形下面,弱向北方季风偏午进展并且向北方联系了潮湿运输不能到达诺思中国并且在 1999 在那里导致严重干旱。SCS 和华南被气流主要在分别地, 30 60 天的气旋或反气旋由将近反向的带的风和潮湿控制了的一样的南部、北的胁腹影响会聚 / 分叉的条件。在 SCS 和华南的降雨通过短暂本地哈德利发行量看了 out-of-phase 摆动,与发生在 SCS (华南) 的降雨最大值 30 60 天的反气旋(气旋) 什么时候到达了它的山峰阶段。
孙颖丁一汇
关键词:夏季
全球海气耦合模式对中国地区极端强降水模拟的检验
以中国地面观测1961-1999年逐日降水资料作为观测基础,初步分析了18个全球海气耦合模式对中国地区20世纪极端强降水的模拟能力。分析模式对不同级别降水的模拟发现,各模式模拟中国地区的1-10mm小雨日数普遍明显偏多;...
张莉丁一汇
关键词:全球海气耦合模式极端强降水
文献传递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