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黑龙江省教育厅科学技术研究项目(11511115)

作品数:2 被引量:10H指数:2
相关作者:张丽娟康春国何葵臧淑英谢远云更多>>
相关机构:哈尔滨师范大学哈尔滨学院中国地质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黑龙江省教育厅科学技术研究项目黑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篇天文地球
  • 1篇农业科学

主题

  • 1篇沙尘
  • 1篇沙尘天气
  • 1篇松花江哈尔滨...
  • 1篇粒度
  • 1篇粒度组成
  • 1篇哈尔滨段

机构

  • 2篇哈尔滨师范大...
  • 1篇哈尔滨学院
  • 1篇中国地质大学

作者

  • 2篇何葵
  • 2篇康春国
  • 2篇张丽娟
  • 1篇谢远云
  • 1篇臧淑英

传媒

  • 1篇中国地质
  • 1篇中国农学通报

年份

  • 1篇2009
  • 1篇2008
2 条 记 录,以下是 1-2
排序方式:
哈尔滨沙尘沉降物的粒度组成及其源地分析被引量:8
2009年
对2002年3月20日和2006年3月10日哈尔滨沙尘沉降物进行收集,同时还对城市松散的地表裸土进行了采样。粒度分析结果显示,沙尘沉降物粒度组成存在一定的差异。2002年沉降物的粉砂占71.2%,砂粒组分占21.7%,粘粒组分含量仅占7.1%;2006年沉降物的粉砂含量占73.6%,粘粒占19.8%,砂粒占6.6%。总体上看,2002年沉降物粒度比2006年沉降物明显偏粗。2002年沙尘沉降物粒度组成表现出明显的三峰分布特征,而2006年沉降物则呈双峰分布特征,说明哈尔滨沙尘沉降物是由多种不同成因的组分构成。城市地表裸土中可供远程搬运的细颗粒物质(〈63μm)含量较多,在60%以上,可为沙尘天气提供较多的粉尘物质。认为哈尔滨沙尘沉降物中砂粒级的粗颗粒物质是就地起沙,属于近源堆积;长期悬浮颗粒(〈18μm)主要来源于远距离的外源输入,包括黄土高原在内的西北地区可能为哈尔滨沙尘提供了一定量的粉尘物质;而短期悬浮颗粒(18~63μm)主要是区域内部沙尘天气产生,来源于城市地表裸土。2002年沙尘以内源输入为主,但外源输入也占据一定比例,而2006年沙尘主要以外源输入为主,内源输入占据的比例相对较小。
何葵谢远云康春国张丽娟臧淑英
关键词:粒度组成
松花江哈尔滨段河床冲积物与沙尘天气关系的讨论被引量:3
2008年
笔者重点分析了哈尔滨河床冲积物的粒度组成,结合沙尘沉降物的粒度组成,论述了裸露河床冲积物对沙尘天气的影响。河床冲积物及沙尘沉降物粒度分析结果显示,裸露河床冲积物粒径大于63μm的颗粒占84%以上,而小于63μm粒径的颗粒很少,小于10μm的颗粒微乎其微;沙尘沉降物中小于63μm的粉粘颗粒含量在90%以上。对河床冲积物而言,无论是砂级别的粗颗粒物质还是粉粘级别的细颗粒物质都与沙尘沉降物的粒度无相关性,对沙尘暴物质组成没有影响或影响很小。受砂级别的粗颗粒物质扬起高度和搬运距离的限制,沙尘暴发生时,裸露河床中的冲积物颗粒不会被远距离搬运而影响到整个哈尔滨地区,真正影响整个哈尔滨地区的沙尘物质是小于63μm的粉砂级别的颗粒,特别是小于10μm的粉尘。笔者认为对哈尔滨沙尘天气产生重大影响的是含有大量细颗粒物质的城市地表土和建筑土等,这些地域是防止沙尘天气的重点治理区域。
何葵康春国张丽娟
关键词:沙尘天气粒度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