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BK2009454)

作品数:5 被引量:48H指数:4
相关作者:李冰王水高鸣田爱军周家艳更多>>
相关机构:江苏省环境科学研究院南京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国家林业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经济管理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环境科学与工...
  • 2篇经济管理
  • 1篇天文地球

主题

  • 1篇遥感
  • 1篇生态
  • 1篇生态系统
  • 1篇生态系统服务
  • 1篇生态系统服务...
  • 1篇土地利用
  • 1篇土地利用变化
  • 1篇农业
  • 1篇区位
  • 1篇驱动力
  • 1篇污染
  • 1篇污染控制
  • 1篇污染控制对策
  • 1篇污染特征
  • 1篇污染物
  • 1篇污染物来源
  • 1篇小流域
  • 1篇景观
  • 1篇淮河下游
  • 1篇环评

机构

  • 4篇江苏省环境科...
  • 2篇南京大学

作者

  • 4篇李冰
  • 3篇高鸣
  • 3篇王水
  • 2篇田爱军
  • 2篇周家艳
  • 1篇陈皓
  • 1篇汤浩
  • 1篇田颖
  • 1篇徐驰
  • 1篇沈忱
  • 1篇刘茂松
  • 1篇毕军
  • 1篇刘伟
  • 1篇黄夏银
  • 1篇黄涛
  • 1篇屈健

传媒

  • 1篇海洋科学
  • 1篇湖泊科学
  • 1篇环境科学与技...
  • 1篇生态学杂志
  • 1篇地理科学

年份

  • 5篇2012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江苏省灌河流域污染特征及污染控制对策被引量:21
2012年
基于2008年江苏省沿海地区灌河流域各城市污染源统计及调查数据,分析灌河流域主要污染物来源构成和污染特征,对污染物入河量进行计算及修正.结果表明:灌河的CODMn入河总量为36944.2 t/a,氨氮入河总量为4366.5 t/a,总氮和总磷入河总量分别为6507.4 t/a、444.6 t/a,各污染源均主要来源于农业污染.同时,针对灌河流域的污染特征,明确各类污染源的治理重点,提出了污染控制对策,为有效保护灌河水环境质量,支撑灌河口和灌河沿线的开发提供依据.
田爱军李冰屈健王水高鸣
关键词:污染物来源污染特征污染控制对策
太湖流域重污染区土地利用变化对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影响被引量:16
2012年
通过对太湖流域重污染区1999年、2007年遥感影像数据解译结果的分析,获取了太湖流域重污染区主要土地利用类型的信息,分析了8 a来研究区内土地利用与覆被变化趋势,对区域土地利用类型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进行评估。结果表明,1999~2007年,太湖流域重污染区内耕地面积从2 033.53 km2减少到1 401.04 km2,而林地、建设用地、园地、水域总体呈增加的趋势,其中减少的耕地主要转化为建设用地。1999~2007年太湖流域重污染区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呈减少趋势,土地利用变化使研究区生态资产减少了2.40亿元,除气体调节和原材料以外,各单项服务功能的价值量均呈现递减的趋势。
李冰毕军田颖
关键词:土地利用遥感生态系统服务价值
淮河下游小流域空间开发功能分区研究——以江苏沿海地区为例被引量:1
2012年
基于区域开发与水环境保护的相互作用关系,以江苏沿海地区某小流域为研究对象,在流域层面上,建立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环境、经济、社会紧密结合的区域分析方法。选取水体使用功能、水质目标、清水通道、水体通达性、现状水质达标情况5项指标,将流域分为强约束区、较强约束区、中等约束区、弱约束区4类空间开发功能区。以此为依据,对各分区针对性提出了空间开发和产业发展的导向。其中水环境约束较弱的地区可以适当布局酿造、造纸、化工等水污染物排放量相对较大的产业;水环境约束较强的地区需要严格控制乃至禁止水污染物排放量大的产业,而适度发展编织品制造等不排水的农副产品加工业,或清洁生产水平先进、中水回用率高、排水量小的家具制造、木材加工等。
周家艳李冰王水刘伟田爱军高鸣
关键词:小流域
基于层次分析法的生态敏感海岛开发决策研究——以江苏沿海地区发展规划环评为例被引量:4
2012年
针对生态敏感型海岛开发难以决策,特别是无法定量的难题,首次采用层次分析法,综合考虑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环境影响三方面因素,建立4层10指标2方案综合决策系统,并将其应用于江苏沿海开发规划环评的前三岛、西太阳沙开发决策研究中。结果表明,该决策系统能够客观体现系统要素的全面影响,具有一定的科学性和实用价值,对沿海开发中各类生态敏感海岛及沙洲的开发决策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周家艳李冰黄夏银高鸣王水
关键词:层次分析法规划环评
无锡市农业用地变化的景观驱动机制及其演变被引量:6
2012年
为揭示农业用地减少热点的驱动因子时空变异特征,本文以无锡市为研究对象,在多时相LandsatTM遥感影像的支持下,应用邻域分析法和Logistic回归模型对1995—2010年农业用地动态变化及驱动机制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农业用地面积不断减小,减少热点主要分布于主要城市及乡镇周围,其空间格局经历了较分散、相对集中、更加分散3个阶段;可达性因子对农业用地的影响在不同时期基本一致,农业用地减少的相对速度随可达性的上升而增加;经济因子和社会人口因子对农业用地减少影响强烈,但具有较强的阶段性和区位差异性;地形要素等自然环境因子对农业用地减少的作用强度相对较小,但在不同时期各区位表现出较显著的影响。总体上,对农业用地减少影响最大的景观因子逐渐由交通可达性、地形等自然地理要素演变为工业生产总值及人均收入等经济、社会要素;经济、社会要素对农业用地变化的影响随景观发育而逐渐增强。
黄涛刘茂松徐驰陈皓沈忱汤浩
关键词:驱动力区位耕地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