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08JC820036)

作品数:13 被引量:134H指数:4
相关作者:汪青松石纪虎冯博赵万一牟骏睿更多>>
相关机构:天津财经大学西南政法大学湖南工业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中国法学会部级法学研究课题更多>>
相关领域:政治法律经济管理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0篇政治法律
  • 4篇经济管理

主题

  • 5篇股东
  • 2篇主义
  • 2篇逻辑
  • 2篇控制股东
  • 2篇公司治理
  • 2篇法律
  • 1篇信贷
  • 1篇行为主义
  • 1篇虚拟经济
  • 1篇演进
  • 1篇异质化
  • 1篇政治
  • 1篇政治民主
  • 1篇政治学
  • 1篇政治学分析
  • 1篇制权
  • 1篇中国消费信贷
  • 1篇三农
  • 1篇三农问题
  • 1篇三权

机构

  • 8篇天津财经大学
  • 8篇西南政法大学
  • 3篇湖南工业大学

作者

  • 7篇汪青松
  • 3篇石纪虎
  • 2篇冯博
  • 1篇赵万一

传媒

  • 2篇东北大学学报...
  • 2篇政法论丛
  • 1篇云南大学学报...
  • 1篇河北法学
  • 1篇河南大学学报...
  • 1篇求索
  • 1篇现代法学
  • 1篇中国商贸
  • 1篇西南民族大学...
  • 1篇华南农业大学...

年份

  • 3篇2011
  • 4篇2010
  • 5篇2009
1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股份公司内部权力配置的结构性变革——以股东“同质化”假定到“异质化”现实的演进为视角被引量:99
2011年
传统公司代理理论与制度基于股东"同质化"假定的逻辑基础而展开,"资合性"正是对这一基础的法理化表达。股东"同质化"假定具有人性同质与利益同质之内涵,建构其上的股份公司内部权力配置以资本作为唯一标准,形成了权力定位中的股东会中心主义、权力分配中的股份平等原则和权力运行中的资本多数决原则。但这些权力配置原则所产生的诸多流弊已然昭示出其逻辑基础存在先天缺陷。股份公司股东"异质化"现实已经得到公司理论和实践的有力佐证,并不断催生出股份公司内部权力配置的结构性变革。
汪青松赵万一
关键词:公司治理逻辑基础
中国消费信贷发展评析被引量:2
2010年
我国的消费信贷正处于起步阶段,存在着信用体系不完善、立法严重滞后、风险监管水平不高等问题。我们根据美国等国家在消费信贷等方面的经验与教训,提出了完善我国消费信贷市场的政策建议。
冯博
关键词:消费信贷违约
公司内部权力配置的股东本位模式评析被引量:3
2009年
传统的所有者理论、委托—代理理论及其股东"同质化"假定使得公司内部权力配置的股东本位模式具有其形式上的合理性;公司立法所赋予股东的某些特殊权利和资格也极易被解读为实在法采纳股东本位模式的有力佐证。但通过对股东本位模式的理论基础、实在法依据和内在缺陷的剖析与反思,将会发现其理论之基绝非坚不可摧,实在法佐证只是臆断误读,而其内在诸多缺陷也表明股东本位模式无法成为公司内部权力配置的最佳范式。
汪青松
关键词:剩余索取权
论商事主体判定标准的立法选择被引量:4
2010年
商事主体资格的判定对于商事法律关系的建构和商事特别法律的适用意义重大,但我国关于商事主体的理论认知和立法现状却难以有效解决现实中缤纷复杂的商事主体资格判断问题。各国商事立法关于商事主体的判定标准的规定不一而足,但对于以商事行为能力为表征的理性的判定是制度构造的核心。理性判定的方式包括法律判定和事实判定。我国未来的商事主体立法应当按照是否存在有限责任为标准分别采用法律判定和事实判定的方式。
汪青松
关键词:商事主体
从“三农”问题的结构主义特征反思法律制度的行为主义逻辑
2009年
现行法律制度以个体行为为起点,以个体的权利义务为工具,最终以个体责任为依归,属于典型的个体行为主义范式构造。但中国的"三农"问题却具有鲜明的结构主义特征,对法律调整有着特殊的需求。因此,中国"三农"问题的破解需要法律构造遵循个体行为主义与整体结构主义相结合的逻辑思路。
汪青松
关键词:结构主义行为主义法律制度
基于投资偏好差异的股份公司股东类别化分析被引量:7
2011年
关于股份公司本质特征的"资合性"归纳隐含着对股份公司股东的"同质化"假定,即股份公司股东具有人性同质、利益同质的共同特征,可以被简单化为抽象无差异资本的载体。但是,个体间的投资偏好差异的客观存在足以证明了股东的"异质性",以此为视角,可以将股份公司股东简单类别化为单纯型股东与多元化股东、短线型股东与长线型股东、投机型股东与投资型股东、营利型股东与公益型股东。
汪青松
关键词:类别股东
股份公司控制权集中及其对公司治理的影响被引量:3
2011年
股份公司控制权集中化趋势正在全球范围内上演,用以解释这种趋势产生原因的学说主要有法律质量决定说、政治力量决定说和综合因素决定说。股份公司控制权实现的主要路径包括普通股权型控制、杠杆股权型控制和契约代理型控制。控制股东的存在一方面可以作为股份公司内部监督的另一种替代性选择机制,因而有助于解决股份公司中因所有与控制分离所导致的传统代理问题;另一方面,控制股东在代表全体股东监控公司管理者的同时也极有可能利用其支配地位肆意攫取控制权私利而引发新的代理问题。
汪青松
关键词:控制股东控制权私利公司治理
虚拟经济非稳态下建构和谐社会的法律路径被引量:2
2010年
非稳态特性是虚拟经济区别于实体经济最本质的特征,正因为如此,虚拟经济系统中违法者与守法者、大投资者与中小投资者、股东与债权人、中小投资者与高级管理者、公司与民众等相互之间的利益冲突就更加容易被细微因素激化,这给构建和谐社会带来极大的挑战。在明确政府定位的前提下,应通过完善相关法律制度严厉打击金融犯罪,切实维护中小投资者等利益相关者的权利,进而协调好虚拟经济系统内外的各种利益冲突。
冯博
关键词:虚拟经济非稳态和谐社会法律路径
社会责任推动下的公司内部权力配置新趋向被引量:5
2010年
公司内部权力配置的股东本位模式、董事本位模式以及利益相关者本位模式都有其立足的理论基础与实在法依据,但本位主义模式的狭隘思维逻辑及其在配置公司内部权力时所可能招致的种种现实弊端注定了它们均无法成为公司内部权力配置的最佳范式。股东"异质化"演进之现实和社会责任承担之需要已然推动着公司治理制度与实践在加强股东保护、变革董事会结构以及促进利益相关者参与等多元维度上演绎出公司内部权力配置的协同主义新路径。
汪青松
关键词:本位主义协同主义公司社会责任
论公司机关关系的异化与重构——兼对“三权分立”公司机关关系理论之质疑被引量:6
2009年
在公司存在控制股东的情况下,股东大会决议实际上只能反映控制股东的意志,沦为控制股东利益的代言人,而由股东大会选举产生的董事会和监事会也就变相地沦为控制股东的"傀儡",三者之间根本就不可能形成理论上所说的公司机关之间的分权制衡关系。只有将监事会独立于普通股东大会,改由类别股东大会选举产生,同时实行监事资格制度,才能真正发挥其对董事会的监督功能。
石纪虎
关键词:控制股东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