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20102104110018)

作品数:5 被引量:14H指数:2
相关作者:金红牛术孟郭志华杨松刘思楠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医科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5篇医药卫生
  • 2篇生物学

主题

  • 5篇流感
  • 5篇流感病毒
  • 5篇病毒
  • 4篇流感病毒感染
  • 4篇病毒感染
  • 3篇细胞
  • 2篇免疫
  • 2篇交叉免疫
  • 2篇IL-2
  • 1篇毒性
  • 1篇亚群
  • 1篇疫苗
  • 1篇疫苗佐剂
  • 1篇有效性
  • 1篇佐剂
  • 1篇细胞毒
  • 1篇细胞毒性
  • 1篇细胞毒性T淋...
  • 1篇细胞因子
  • 1篇小鼠

机构

  • 5篇中国医科大学

作者

  • 5篇金红
  • 2篇原野
  • 2篇邹婷婷
  • 2篇刘思楠
  • 2篇杨松
  • 2篇郭志华
  • 2篇牛术孟
  • 1篇张智洁
  • 1篇薛琨
  • 1篇薛坤
  • 1篇李佳峰
  • 1篇张家铭

传媒

  • 3篇微生物学杂志
  • 1篇中国感染控制...
  • 1篇中国病原生物...

年份

  • 1篇2014
  • 3篇2013
  • 1篇2011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异型流感病毒感染小鼠T细胞亚群变化研究被引量:1
2013年
目的制备能够抵御不同类型流感病毒感染疫苗,揭示机体对异型流感病毒感染交叉免疫保护作用的主要机制。方法小鼠流感病毒疫苗免疫后分别感染同型、异型流感病毒,另设使用免疫增强剂IL-2后感染异型流感病毒组,观察小鼠的一般状况和肺指数,并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小鼠肺和脾中的CD4+、CD8+T细胞水平。结果异型免疫组和异型免疫加强组流感病毒感染后小鼠肺和脾中CD4+、CD8+T细胞百分率显著高于感染前及同型免疫组和对照组(P<0.05)。病毒感染后7d,同型免疫组和异型免疫加强组小鼠存活率均为100%,异形免疫组为67%。结论小鼠感染异型流感病毒后CD4+、CD8+T细胞水平显著增高,此细胞可能在流感病毒异型间交叉保护免疫应答反应中起重要作用,其机制有待进一步研究。
牛术孟郭志华金红
关键词:流感病毒IL-2
异型流感病毒感染相关T淋巴细胞增殖活性及IFN-γ阳性T淋巴细胞水平研究
2013年
为探讨机体异型流感病毒间交叉保护作用机制,将实验动物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测定异型流感病毒感染后病毒载量,T淋巴细胞增殖活性和IFN-γ阳性CD3+CD8+及CD3+CD4+淋巴细胞水平的变化。结果显示,异型流感病毒感染后产生的交叉免疫应答反应可能与T淋巴细胞增殖有关;与CTL及Th1类淋巴细胞水平相关,并有时间限制性;IL-2可以加强异型流感病毒感染后IFN-γ阳性CD3+CD8+淋巴细胞水平。本研究为制备能够抵御变异流感病毒感染的疫苗提供了理论基础。
原野杨松薛坤刘思楠邹婷婷金红
关键词:流感病毒交叉免疫IL-2干扰素Γ
流感病毒疫苗佐剂研究现状
2013年
流行性感冒是一类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其发病率高、传染性强,因此作为最佳预防手段的流感疫苗关注度日益提升。而佐剂的使用可提升流感疫苗的效果并减少相应抗原的使用量,因此成为研究热点。就应用于流感疫苗中佐剂的研究现状做一综述。
王旻钰李佳峰张家铭金红
关键词:佐剂流感疫苗安全性有效性
异型流感病毒感染小鼠肺细胞因子水平变化被引量:6
2011年
为了制备能够抵御不同型别流感病毒感染的疫苗,揭示机体对异型流感病毒感染交叉免疫保护作用的主要机制,用流感病毒疫苗免疫小鼠后分别感染同型、异型流感病毒,另设使用免疫增强剂IL-2后感染异型流感病毒组,观察小鼠的一般状况和肺指数,并用ELISA方法测定肺匀浆中细胞因子IFN-γ、IL-2、IL-4及IL-10的含量。结果显示,异型免疫组和异型免疫加强组病毒感染后细胞因子IFN-γ含量明显高于感染前(P<0.05)。研究表明,异型病毒感染后IFN-γ水平明显增高,此细胞因子可能在流感病毒异型间交叉保护免疫反应中起重要作用,其机制有待进一步研究确定。
郭志华牛术孟金红
关键词:流感病毒交叉免疫细胞因子
流感病毒感染小鼠肺巨噬细胞Dll1和MHC-Ⅰ表达研究被引量:7
2014年
目的探讨小鼠肺巨噬细胞Dll1及MHC-Ⅰ与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CTL)为主的细胞免疫应答的关系,为制备有效的新型抗流感病毒疫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将小鼠随机分为3组,异型免疫组(用rL-H5株重组二联活疫苗免疫)、同型免疫组(用A/H1N1流感病毒免疫)和未免疫感染组(用PBS代替疫苗),不同疫苗免疫小鼠后均感染A/H1N1型流感病毒,比较3组小鼠肺巨噬细胞Notch-Dll1及MHC-Ⅰ表达情况,并研究干扰素(IFN)-γ、T细胞水平变化。结果异型免疫组感染4 d和7 d后,肺巨噬细胞Notch-Dll1[分别为(0.01460±0.00125)和(0.01750±0.00196)]及MHC-ⅠmRNA表达水平[分别为(0.03050±0.0029)和(0.0495±0.0024)]显著高于感染前[分别为(0.00045±0.00004)和(0.0120±0.0018)],未免疫感染组感染4 d和7 d后Notch-Dll1[分别为(0.01010±0.00107)和(0.01320±0.00143)]和MHC-ⅠmRNA表达水平[分别为(0.0219±0.0024)和(0.0248±0.0022)]均高于感染前[分别为(0.00032±0.00007)和(0.0090±0.0013)];异型免疫组感染4 d和7 d,后Notch-Dll1和MHC-ⅠmRNA表达水平均高于同型免疫组[感染4 d和7 d后,Notch-Dll1分别为(0.00089±0.00018)和(0.00143±0.00096),MHC-ⅠmRNA分别为(0.0038±0.0008)和(0.0008±0.0002)及未免疫感染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感染后第7天,异型免疫组IFN-γ、CD8+T细胞的百分比含量为(3.31±0.34)%,高于同型免疫组和未免疫感染组[分别为(0.38±0.06)%和(1.58±0.27)%];感染后第5天,异型免疫组流感病毒量为[(6.26×105)±(3.7×105)]copies/μL,低于未免疫感染组[(6.85×107)±(2×107)]copies/μL,而高于同型免疫组(400±250)copies/μL(均P<0.05)。结论小鼠肺巨噬细胞Dll1及MHC-Ⅰ的表达可能在以CTL为主流感病毒异型交叉保护免疫应答反应中起重要作用。
邹婷婷张智洁杨松原野薛琨刘思楠胡晓同金红
关键词:流感病毒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