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地震科学联合基金(A07030)

作品数:8 被引量:227H指数:8
相关作者:申重阳谈洪波李辉玄松柏孙少安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地震局地震研究所地壳运动与地球观测实验室武汉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地震科学联合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理学更多>>

文献类型

  • 8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8篇天文地球
  • 2篇理学

主题

  • 6篇地震
  • 5篇汶川地震
  • 3篇形变
  • 2篇重力场
  • 1篇地表
  • 1篇地表形变
  • 1篇地壳
  • 1篇地壳分层
  • 1篇地壳厚度
  • 1篇地震孕育
  • 1篇地震孕育过程
  • 1篇形变特征
  • 1篇姚安地震
  • 1篇孕震
  • 1篇孕震过程
  • 1篇震后
  • 1篇同震效应
  • 1篇前兆
  • 1篇重力场动态变...
  • 1篇汶川8.0级...

机构

  • 8篇中国地震局地...
  • 7篇地壳运动与地...
  • 1篇武汉大学

作者

  • 7篇谈洪波
  • 7篇申重阳
  • 6篇李辉
  • 4篇玄松柏
  • 2篇李冀
  • 2篇孙少安
  • 1篇郝洪涛
  • 1篇项爱民
  • 1篇刘少明
  • 1篇杨光亮
  • 1篇邢乐林
  • 1篇周新

传媒

  • 6篇大地测量与地...
  • 1篇地球物理学报
  • 1篇地震学报

年份

  • 1篇2011
  • 1篇2010
  • 4篇2009
  • 2篇2008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2009年姚安Ms6.0地震重力场前兆变化机理被引量:40
2011年
利用2009年姚安Ms6.0地震前滇西实验场流动重力网2005—2009年9期复测数据,给出了区域重力场差分和累积动态变化图像。分析研究表明:1)重力场动态演化图像大体反映出震前地壳物质运动状态,累积动态变化更能反映区域构造运动与断裂构造作用,差分动态变化有利于突出短期局部效应;2)姚安地震显著重力"前兆"标志为:震前约2年穿过震中的近南北向正负过渡重力梯级带和约半年的以震中区为中心重力场变化呈现局部相对上升与下降的对称四象限分布;3)震中西部震前约3年持续的正重力变化应有利于震源能量的积累;4)震中区相对变化四象限分布图像反映出孕震体先存剪应力,为此提出了"闭锁剪力"前兆模式。
申重阳谈洪波郝洪涛李辉杨光亮玄松柏
关键词:姚安地震重力场
地壳分层和地壳厚度对汶川地震同震效应的影响被引量:11
2010年
基于有限矩形位错理论及USGS地震波反演的断层模型,结合研究区地壳-上地幔平均波速分层结构,构建均匀地壳模型,利用PSGRN/PSCMP软件模拟计算地壳分层和地壳厚度对汶川地震同震形变和重力变化的影响,模拟结果表明:地壳分层和地壳厚度对同震效应的影响与断层产状和计算点与断层相对位置有关;两模型模拟结果差异分布形式与同震效应分布类似;其差异百分比分布明显受同震效应零线制约,远离零线为正,对于地壳分层,其影响在10%~20%之间,而负影响以及正影响超过30%的则集中出现在零线附近;地壳分层对地表经向位移、纬向位移、垂直位移和重力变化的平均影响分别为18.4%、18.0%、15.8%和16.2%;地壳厚度为40km时,其对汶川同震经向位移、纬向位移、垂直位移和重力变化的平均影响分别为4.6%、5.3%、3.8%和3.8%;壳厚度为70km时,其平均影响分别为3.5%、4.6%、3.0%和2.5%。
谈洪波申重阳玄松柏
关键词:汶川地震同震效应地壳分层地壳厚度
汶川大地震震后重力变化和形变的黏弹分层模拟被引量:21
2009年
基于有限矩形位错理论及陈运泰等、JiChen等通过地震波反演的断层模型,结合研究区地壳—上地幔平均波速分层结构,利用PSGRN/PSCMP软件模拟计算了黏弹分层半空间中汶川地震(MS8.0)产生的同震及其震后地表形变和重力变化,同时给出了震后形变和重力变化的年变化率.模拟结果表明,同震形变和重力变化显示出发震断层倾滑逆冲兼具右旋走滑综合特征;其变化主要发生于断层在地表的投影区附近,震后地表重力变化和形变量均不断增大,影响的范围也不断扩张;震后50a间近场年均形变量可达10mm,年均重力变化量可达2×10-8m/s2,而远场年均形变量一般低于2mm,年均重力变化量一般低于0.4×10-8m/s2;形变和重力变化在震后200a内变化较为显著,变化率逐渐减小,水平位移在400a后基本稳定不变,垂直位移、重力变化和大地水准面变化在800a后基本稳定不变.
谈洪波申重阳李辉李冀玄松柏邢乐林
关键词:汶川地震形变
断层位错引起的地表重力变化特征研究被引量:27
2008年
基于均匀、各向同性、无限弹性半空间中有限矩形断层位错引起的地表重力变化的理论,研究了单一断层和两条断层组合错动引起的地表重力变化图像的特征。得到:1)在1条断层错动引起的地表重力变化中,地表高程变化对其影响最大,密度变化和水平位移变化的影响相对较小;断层埋深、倾角、错动量的大小和错动方式均对地表重力变化图像的影响较大;2)对两条断层组合情形,断层同一深度分布时,地表重力变化与断层之间的相对位置密切相关;断层不同深度分布时,地表重力变化主要受浅部断层的影响,但深部断层错动也可能对地表重力变化产生较大的影响。
谈洪波申重阳李辉
关键词:均匀介质
重力场动态变化与汶川M_s8.0地震孕育过程被引量:129
2009年
基于中国大陆1998-2007年(复测周期2-3年)流动重力观测数据,结合GPS、水准观测成果和区域地质构造动力环境,分析研究了汶川8.0级地震区域重力场动态变化演化特征和孕震机理.结果表明:区域重力场动态演化大体反映了青藏高原物质东流的动态效应和汶川大震孕育的中长期(2-10年)信息;汶川大震孕育的显著重力标志为震中西南持续多年的正重力变化(上升)和出现较大规模的重力变化梯级带,前者有利于地震能量的不断积累,后者有利于地震剪切破裂的发生;与地震孕育相关重力场变化总体呈增大—加速增大—减速增大—发震的过程;8年累积重力变化幅差最大约200×10^(-8)m·s^(-2);2001年昆仑山口8.1级地震孕育发生和震后恢复调整,对区域重力场动态变化和汶川大震的孕育发展具有重要影响;松潘—甘孜块体一般呈现负重力变化,可能反映深部壳幔局部上隆、壳内温度较高而膨胀,有利于逆冲或推覆体运动的形成和大震的发生.
申重阳李辉孙少安刘少明玄松柏谈洪波
关键词:重力场汶川地震孕震过程
龙门山区域重力网起算基准的扰动分析被引量:10
2009年
在精细处理龙门山区域重力网全部观测资料的基础上,采用相关统计分析方法,研究了经典间接平差中起算基准的稳定性以及对平差结果的干扰,修正了起算基准扰动影响后的重力场变化结果表明:汶川地震前的龙门山区域重力场异常明显,特征性强。因此,在处理和分析常规区域重力网资料时必须顾及起算基准的稳定性问题。
孙少安项爱民周新
关键词:汶川地震
断层位错引起的地表形变特征被引量:12
2009年
基于连续、各向同性、弹性半无限空间中有限矩形断层位错引起的地表形变理论,研究了单一断层和两条断层组合错动引起的地表形变图像特征。得到:1)对于单一断层错动,地表形变特征与断层错动方式密切相关,断层埋深、倾角和错动量的大小对地表形变分布也有较大影响;2)对两条断层组合情形,断层同一深度分布时,地表形变与断层之间的相对位置密切相关;断层不同深度分布时,地表形变主要受浅部断层的影响。
谈洪波申重阳李辉李冀
关键词:地表形变
汶川8.0级地震同震重力与形变效应模拟被引量:29
2008年
基于平面位错理论及已有的地震波反演结果,模拟了汶川Ms8.0地震产生的地表同震重力变化,并给出了地表同震水平和垂直位移。模拟结果表明:同震重力和形变变化显示出发震断层倾滑逆冲兼右旋走滑综合特征;同震重力变化明显,以发震断层为界呈正和负对称四象限分布图像,受地表垂直形变影响明显,近场区尤甚;远场重力变化一般在10×10-8ms-2以下,近场重力变化剧烈,最大可达50×10-8ms-2以上。模拟结果与实测结果基本一致。
申重阳李辉谈洪波
关键词:汶川地震位错理论形变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