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资助详情>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0270160)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0270160)
- 作品数:17 被引量:53H指数:5
- 相关作者:顾福康倪兵李艺松陈季武张莹更多>>
- 相关机构:华东师范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生物学自然科学总论轻工技术与工程更多>>
- 真核细胞的中间纤维结构、组装和功能的研究被引量:2
- 2003年
- 在真核细胞中普遍存在中间纤维(IF),不同类细胞的中间纤维都有相似的“头部+1A+L1+1B+L1-2+2A+L2+2B+尾部”结构,其中:头部有一个β-折叠区,1A上有七个残基的亚结构,1B和2A+L2+2B上有规则的轴向排列的氨基酸残基;2B的α-螺旋C末端有一个高度保守的氨基酸残基框,这些结构都有其独特的功能。各种IF组装方式不同,但至少都经历了非纤维性颗粒、波形短纤维和长纤维的形态变化过程。研究发现,IF具有阻止细胞凋亡的功能;在细胞凋亡过程中IF发生磷酸化和降解;细胞质中间纤维(CIF)在染色质-核纤层/CIF结合中发挥DNA选择功能。
- 李俊纲李艺松顾福康
- 关键词:中间纤维
- 华美游仆虫大、小核的透射电镜和生化抽提-扫描电镜观察
- 应用透射电镜术和生化抽提一扫描电镜术显示,华美游仆虫大核核膜表面形成孔状结构,并有相当数量的附着物;小核核膜表面也有孔状结构,但附着物较少.此外,非分裂期大核染色质凝缩排列形成染色质团,染色质团由染色质颗粒构成,各个染色...
- 赵柳尹飞倪兵顾福康
- 关键词:大核小核
- 文献传递
- 冠突伪尾柱虫休眠与营养细胞线粒体DNA的比较被引量:5
- 2003年
- 为研究纤毛虫休眠状态下线粒体的行为特征及功能与纤毛虫形成包囊的关系,采用RAPD技术对冠突伪尾柱虫休眠细胞与营养细胞的线粒体DNA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在选用的15条随机引物中,有5条引物的扩增产物完全相同,其余10条引物的扩增产物各有差异。15条引物共扩增出84条片段,其中共享片段为28条,共享度为66.67%。这说明休眠细胞线粒体DNA与营养细胞线粒体DNA在很大程度上是一致的,但仍存在一定差异,据此推测细胞在形成包囊的过程中,某些线粒体DNA结构可能发生了改变,这些改变可能与线粒体在包囊内的行为特征及功能有关。
- 杜宝剑张莹倪兵顾福康
- 关键词:RAPD包囊冠突伪尾柱虫线粒体DNA
- 纤毛虫大核提取方法上的改进及其扫描电镜观察被引量:4
- 2005年
- 以包囊游仆虫(Euplotesencysticus)为材料,对Arikawa等报道的纤毛虫大核提取方法进行了改进,提出了一种更为简便有效的方法,即:用去垢剂TritonX 1 0 0处理细胞,结合玻璃微吸管的物理破碎,得到完整的大核后,应用扫描电镜观察。
- 顾立刚赵柳顾福康
- 关键词:纤毛虫大核扫描电镜
- 原生动物的细胞骨架蛋白及其功能组件被引量:3
- 2004年
- 目前在原生动物中发现了许多新的细胞骨架蛋白,如中心元蛋白、副鞭毛杆蛋白等。深入研究发现,原生动物的细胞骨架在细胞的模式形成,细胞核的遗传中也具有重要作用。从功能组件角度着眼研究细胞骨架的功能,将有助于了解细胞骨架的进化机制。
- 钱雨张莹顾福康
- 关键词:原生动物细胞骨架蛋白功能组件进化机制细胞骨架
- 镰游仆虫腹面皮层细胞骨架的扫描电镜观察被引量:28
- 2003年
- 应用非离子去垢剂抽提和扫描电镜样品制备、观察相结合的方法 ,显示了镰游仆虫的腹面皮层细胞骨架 ,详细描述了处于毛基体和毛基体下水平的口围带、口侧膜、额腹横棘毛骨架 ,以及口围带小膜托架、口侧膜托架、额腹横棘毛托架的主要附属纤维和非纤毛区表膜下皮层骨架的立体图形。作者据所述各种纤毛器托架附属纤维的定位和分布特征推测 ,这些附属结构可能与细胞内各种纤毛器间的联系 ,以及包括纤毛器运动在内的整个细胞运动的协调等有关.
- 顾福康邹士法李艺松倪兵
- 关键词:细胞骨架扫描电镜观察
- 膜状急纤虫(原生动物,纤毛门)休眠期包囊与营养期细胞同工酶组成和活性比较被引量:2
- 2005年
- 应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酶化学技术显示,腹毛目纤毛虫膜状急纤虫(Tachysomapellionella)休眠包囊和营养细胞中乳酸脱氢酶、α磷酸甘油脱氢酶、醇脱氢酶、细胞色素氧化酶、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过氧化物酶和过氧化氢酶等7种同工酶的酶谱组成有明显差异,并且在休眠包囊中其同工酶成分少、活性低,部分同工酶酶谱表现出趋于简单的趋势。ATP酶、苹果酸脱氢酶和谷氨酸脱氢酶等3种同工酶在休眠包囊与营养细胞中有相同的酶谱,但在休眠期包囊酶的活性低于营养期细胞。
- 陈季武李艺松曾红顾福康
- 关键词:原生动物休眠期包囊营养期细胞活性
- 不同生理状态下膜状急纤虫大核DNA和线粒体DNA的多态性比较被引量:2
- 2006年
- 为探索纤毛虫在营养及休眠条件下两套遗传系统的作用关系,对膜状急纤虫(Tachysomapellionella)营养细胞和休眠包囊大核DNA、线粒体DNA进行了RAPD比较。结果显示,在所选用的34条随机引物中,大核DNA共扩增出203条片段,其中以休眠包囊大核DNA为模板扩增出45条特有片段,以营养细胞大核DNA为模板扩增出36条特有片段,两者存在40%的差异。在所选用的32条随机引物中,线粒体DNA共扩增出216条片段,其中以休眠包囊线粒体DNA为模板扩增出35条特有片段,以营养细胞线粒体DNA为模板扩增出47条特有片段,两者有38%的差异。结果表明,膜状急纤虫休眠包囊与营养期的大核DNA结构存在显著的差异;两者的线粒体DNA结构也存在较大差异。这表明,膜状急纤虫在包囊形成过程中,大核及线粒体DNA结构可能都发生了一定的变化,并且这些变化可能与包囊形成过程中的形态结构和代谢活动等剧烈变化以及休眠状态下的生理生化变化密切相关。
- 陈季武倪兵顾福康
- 关键词:线粒体DNA休眠包囊营养细胞
- 用非离子去垢剂抽提获得的小游仆虫皮层细胞骨架的构形被引量:19
- 2004年
- 由扫描电镜术显示 ,应用非离子去垢剂抽提获得的小游仆虫 (Euplotesgracilis)皮层细胞骨架是由非纤毛区皮层骨架、纤毛器骨架及其附属纤维等构成的三维结构网架。各类细胞骨架以纤维物质为基本成分组成纤维网、纤维层、纤维束和纤维薄片等不同形态单元。其中 :非纤毛区皮层骨架以表面纤维网和表膜下纤维层为形态单元位于细胞的外周层 ;纤毛器骨架中的口围带骨架、口侧膜骨架、额腹横棘毛骨架按各自的分布图式在皮层内定位 ,成为主要的皮层骨架结构。尽管这些纤毛器骨架显示不同的形态 ,但却具有相同的建构特征 ,即都是由纤毛器的毛基体、纤毛器托架和骨架附属纤维相互联系镶嵌在一起形成的相对独立的结构单元。分析推测 ,游仆虫皮层表面纤维网使细胞表面形成区域化结构 ,它也可能与细胞表面各部分的联系及其细胞与环境的相互作用有关 ;纤毛器骨架中各个纤毛器的毛基体复合结构可能对纤毛器托架和骨架附属纤维等起到微管组织中心的作用。
- 朱慧邹士法李艺松倪兵顾福康
- 关键词:纤毛皮层细胞去垢剂纤维物质
- 包囊游仆虫休眠细胞中大核和线粒体DNA的多态性被引量:1
- 2007年
- 为了探索纤毛虫休眠细胞中两套遗传系统的作用特征,对包囊游仆虫(Euplotes encysticus)休眠细胞与营养细胞大核DNA和线粒体DNA进行了RAPD比较.结果显示,在所选用的35条随机引物中,包囊游仆虫大核DNA共扩增出220条片段,其中以休眠细胞大核DNA为模板扩增出18条特有片段,以营养细胞大核DNA为模板扩增出44条特有片段,两者存在28%的差异.在所选用的32条随机引物中,线粒体DNA共扩增出154条片段,其中以休眠细胞线粒体DNA为模板扩增出19条特有片段,以营养细胞线粒体DNA为模板扩增出25条特有片段,两者有29%的差异.这些结果表明,包囊游仆虫休眠细胞与营养细胞的大核DNA结构存着一定的差异;两者的线粒体DNA结构也存在差异.因此,包囊游仆虫在休眠细胞形成过程中,大核DNA、线粒体DNA结构可能都发生了一定的变化,并且这些变化可能与休眠细胞形成过程中的形态结构和代谢活动等剧烈变化以及休眠状态下的生理生化变化密切相关.所得结果为揭示纤毛虫细胞结构的分化与细胞遗传物质的作用关系提供了基础资料.
- 陈季武曾红顾福康
- 关键词:包囊游仆虫休眠细胞营养细胞线粒体D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