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科技支撑计划(2011BAE23B00)

作品数:18 被引量:84H指数:6
相关作者:谢建新刘娜娜孙建林夏垒黄海友更多>>
相关机构:北京科技大学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北京有色金属研究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更多>>
相关领域:金属学及工艺一般工业技术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经济管理更多>>

文献类型

  • 18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4篇金属学及工艺
  • 5篇一般工业技术
  • 2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经济管理
  • 1篇化学工程

主题

  • 3篇压延
  • 3篇润滑
  • 3篇水平连铸
  • 3篇铜箔
  • 3篇连铸
  • 3篇BFE10-...
  • 2篇定向凝固
  • 2篇性能研究
  • 2篇凝固
  • 2篇铸型
  • 2篇聚类
  • 2篇聚类分析
  • 2篇缓蚀
  • 2篇管材
  • 2篇腐蚀性
  • 2篇MICROS...
  • 1篇带钢
  • 1篇电化学腐蚀
  • 1篇电化学腐蚀性...
  • 1篇动力学

机构

  • 15篇北京科技大学
  • 1篇北京有色金属...
  • 1篇中国石油化工...

作者

  • 6篇谢建新
  • 5篇刘娜娜
  • 4篇夏垒
  • 4篇孙建林
  • 3篇黄海友
  • 3篇梁治国
  • 3篇王晓晨
  • 2篇熊桑
  • 2篇姜雁斌
  • 2篇马粹
  • 2篇武迪
  • 2篇刘雪峰
  • 2篇梅俊
  • 2篇刘新华
  • 2篇何飞
  • 1篇曾颖峰
  • 1篇刘锦平
  • 1篇杨丽梅
  • 1篇王连生
  • 1篇栾燕燕

传媒

  • 5篇中国有色金属...
  • 2篇北京科技大学...
  • 2篇Intern...
  • 1篇金属矿山
  • 1篇物理学报
  • 1篇材料保护
  • 1篇计算机应用研...
  • 1篇功能材料
  • 1篇计算机工程与...
  • 1篇武汉科技大学...
  • 1篇矿冶
  • 1篇新材料产业

年份

  • 1篇2016
  • 1篇2014
  • 6篇2013
  • 6篇2012
  • 4篇2011
1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铜箔轧制润滑状态与表面质量的研究被引量:5
2012年
使用不同运动粘度的轧制油和在不同道次压下率条件下进行了铜箔冷轧实验。利用激光扫描共焦显微镜(LSCM)和表面粗糙度仪对铜箔轧后表面形貌进行了表征,得到铜箔轧制变形区膜厚比和摩擦系数。研究了轧制油运动粘度,道次压下率对铜箔轧制变形区油膜厚度、表面粗糙度和前滑值的影响,并从膜厚比、摩擦系数和表面质量3个方面对不同润滑条件下铜箔轧制变形区的润滑状态进行了界定。结果表明,轧制油运动粘度γ40≤15mm2/s时,膜厚比λ→0,摩擦系数μ≈0.1~0.2,属于边界润滑状态,表面质量较好;道次压下率20%<ε≤60%时,膜厚比λ→0,摩擦系数μ>0.1,属于边界润滑状态,表面质量较好。为得到高表面质量的铜箔,轧制油运动粘度应控制在10mm2/s左右,道次压下率控制在30%左右,也即,使铜箔轧制润滑状态控制在边界润滑状态为最佳。
刘娜娜孙建林武迪
关键词:油膜厚度膜厚比润滑状态
轴向取向组织BFe10-1-1管材冷轧加工过程中组织、织构与力学性能的变化被引量:14
2012年
采用热冷组合铸型(HCCM)水平连铸技术制备具有轴向取向组织的BFe10-1-1管材,对管材进行冷轧加工,研究管材的组织、织构与性能的变化。结果表明:HCCM水平连铸管材不需铣面便可直接冷轧加工;无中间退火的累积冷轧变形量可达80%以上;冷轧管表面质量好,轧制过程中无裂纹、裂口和飞边等缺陷;随着变形量的增加,取向组织晶粒内一次枝晶主干间距逐渐减小,由铸态的100-200μm减小到变形量60%时的10-20μm;当冷变形量为60%时,组织中可观察到剪切带,当冷变形量为80%时,组织呈波浪状,枝晶、晶界很难辨认;冷轧过程中管材由铸造织构(主要取向{012}(621))、经过渡型织构{012}(100)(变形量为20%)和{057}〈372〉(变形量为40%),转变为变形量为60%时的Cube织构,当变形量为80%时转变为G织构;随着变形量的增加,冷轧管的抗拉强度和硬度分别由铸态的234MPa和70HV增加至变形量80%时的372UPa和152HV,伸长率由铸态的46.5%降低至80%变形量时的13%。
梅俊刘新华姜雁斌谢建新
关键词:水平连铸冷轧管轧制织构
某含锌烟尘中性—酸性两段浸出试验被引量:3
2013年
为回收某废镀锌板炼钢烟尘中以氧化锌为主的锌,对其进行了中性—酸性两段浸出试验。首先通过条件试验确定了中性浸出时的适宜工艺参数为始酸浓度0 g/L、液固比9 mL/g、搅拌强度200 r/min、浸出温度25℃、浸出时间80 min,酸性浸出时的适宜工艺参数为始酸浓度20 g/L、液固比9 mL/g、搅拌强度500 r/min、浸出温度25℃、浸出时间80 min,然后按所确定的工艺参数进行中性浸出液为产出液、酸性浸出液返回中性浸出作业的闭路流程试验,试验稳定后锌的浸出率达到90.36%,浸出液中锌的含量为10.14 g/L,铁含量仅为0.56 g/L。
李岩杨丽梅徐政徐瑞王巍
基于流形距离的生产状态聚类分析被引量:1
2011年
现代生产中的大量生产数据蕴藏着丰富的生产过程和质量信息,通过聚类分析可以了解生产状态,进行生产故障诊断或有针对性的质量检测,而经常使用的相似性的度量欧式距离只能反映数据空间分布为球形或超球形的结构特性。难以刻画复杂数据分布特性,将流形距离引入到生产过程状态的聚类分析中,利用标准数据、田纳西—伊斯曼过程和热轧带钢实际生产过程数据对方法的有效性进行验证,进而可以更加有效地了解生产过程的状态。
何飞梁治国王晓晨马粹
关键词:流形距离聚类分析
Effects of Fe content on the microstructure and properties of CuN i10FeM n1 alloy tubes fabricated by HCCM horizontal continuous casting被引量:3
2016年
Heating-cooling combined mold(HCCM) horizontal continuous casting technology developed by our research group was used to produce high axial columnar-grained CuN i10 FeM n1 alloy tubes with different Fe contents. The effects of Fe content(1.08wt%–2.01wt%) on the microstructure, segregation, and flushing corrosion resistance in simulated flowing seawater as well as the mechanical properties of the alloy tubes were investigated. The results show that when the Fe content is increased from 1.08wt% to 2.01wt%, the segregation degree of Ni and Fe elements increases, and the segregation coefficient of Ni and Fe elements falls from 0.92 to 0.70 and from 0.92 to 0.63, respectively. With increasing Fe content, the corrosion rate of the alloy decreases initially and then increases. When the Fe content is 1.83wt%, the corrosion rate approaches the minimum and dense, less-defect corrosion films, which contain rich Ni and Fe elements, form on the surface of the alloy; these films effectively protect the α-matrix and reduce the corrosion rate. When the Fe content is increased from 1.08wt% to 2.01wt%, the tensile strength of the alloy tube increases from 204 MPa to 236 MPa, while the elongation to failure changes slightly about 46%, indicating the excellent workability of the CuNi10FeMn1 alloy tubes.
Yan-bin JiangJun XuXin-hua LiuJian-xin Xie
关键词:CASTINGSEGREGATION
轧制油对压延电子铜箔的腐蚀被引量:1
2013年
为了探究轧制油对压延电子铜箔的腐蚀情况,对铜箔进行了静态浸泡腐蚀,探讨腐蚀时间、温度对腐蚀过程的影响;采用间歇性腐蚀试验研究了轧制油腐蚀性和金属腐蚀率随腐蚀时间的变化;以苯并三氮唑(BTA)为缓蚀剂进行了初步的缓蚀试验,通过扫描电镜(SEM)观察缓蚀效果。结果表明:静态腐蚀时,铜箔腐蚀速率随腐蚀时间呈波动性变化,腐蚀3 h时腐蚀速率最高,达到0.780 mm/a,腐蚀9 h时腐蚀速率最低,为0.366 mm/a;铜箔表面腐蚀分为主要腐蚀生成Cu2O和Cu2O被进一步氧化为CuO 2个阶段;随着与铜箔接触时间的延长轧制油颜色逐渐加深,一方面是由于铜箔腐蚀产物溶于或者混入轧制油中,另一方面是因为铜离子催化轧制油氧化变质;在100℃以下铜箔腐蚀速率随温度增高而增加,超过100℃后腐蚀速率反而下降;随腐蚀时间延长,轧制油腐蚀性和金属腐蚀率降低;轧制油中加入缓蚀剂后,铜箔表面腐蚀明显改善。
夏垒孙建林刘娜娜熊桑
关键词:轧制油缓蚀
生产状态的测地距离谱聚类分析
2012年
随着计算机和传感技术的发展,大量生产过程数据被记录。提取数据中的知识信息是提高产品质量的重要手段,通过聚类分析可以了解生产状态,进行生产故障诊断或有针对性的质量检测,谱聚类是较为先进的聚类方法,而传统的谱聚类中使用欧式距离作为相似性的度量,但欧式距离只能反映数据空间分布为球形或超球形的结构特性,难以刻画复杂数据分布特性,将测地距离引入谱聚类中,并应用于生产过程状态的聚类分析中,分别利用标准数据、TE生产过程数据对方法的有效性进行验证,结果表明测地距离谱聚类方法可以降低参数的敏感性,且具有更优的聚类结果,可以更加有效了解生产过程状态。
何飞王晓晨马粹梁治国
关键词:测地距离谱聚类聚类分析
BFe10白铜管材热冷组合铸型水平连铸凝固温度场模拟被引量:13
2012年
建立了热冷组合铸型(HCCM)水平连铸管材温度场模拟模型,采用实验与模拟相结合的方法修正界面的换热系数条件。所建立的HCCM水平连铸全尺寸模拟模型和所施加边界条件的误差小于6%,可较好地模拟实际传热过程的温度场。模拟结果表明:当拉坯速度由20 mm/min增加到110 mm/min时,两相区宽度由20 mm增加至30 mm;当热型段加热温度由1 150℃提高到1 300℃时,两相区宽度由30 mm减小至12 mm;当冷型段冷却水流量由300 L/h增加到900 L/h时,两相区宽度由30 mm减小至20 mm;当采用增加热阻的改进铸型结构时,两相区宽度由25 mm减小至12 mm。d 50 mm×5 mm BFe10管材HCCM水平连铸合理的制备参数为:熔体保温温度1 250℃,连铸拉坯速度50~80 mm/min,热型段加热温度1 200~1 300℃,冷型段冷却水流量500~700 L/h。
梅俊刘新华谢建新
关键词:水平连铸温度场模拟
不同润滑介质下铜箔摩擦磨损性能研究被引量:2
2012年
使用立式万能摩擦磨损试验机研究铜箔在无润滑、水润滑、基础油和CFO润滑油条件下的摩擦磨损行为以及接触压力和铜箔厚度对摩擦副摩擦磨损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无润滑、水润滑、基础油和CFO润滑油介质下,接触压力为0.15MPa、转速为100r/min时,铜箔平均摩擦系数分别为0.572、0.457、0.274、0.205,基础油和CFO润滑油具有显著的润滑效果;摩擦系数随接触压力的增大而减小,磨损率随接触压力的增大而增大,磨损率在接触压力为0.3MPa附近存在明显的上升折点。
刘娜娜孙建林武迪夏垒
关键词:铜箔润滑
压延电子铜箔轧制与润滑性能研究被引量:1
2013年
工艺润滑是保证压延铜箔轧制性能与表面质量的重要影响因素之一,目前没有专用铜箔轧制油,国内多沿用传统的铜板带轧制油,导致尺寸偏差、板面色差、表面光洁度较差等问题,为此本文对新型研制铜箔轧制油SMD-A、SMD-B和国外同类轧制油RN-Q的性能进行了对比研究。利用MRS-10A四球摩擦磨损试验机实验测其摩擦学性能,并通过冷轧实验研究轧制油轧制工艺润滑效果。实验结果表明,采用工艺润滑后,能够降低轧制摩擦系数和轧制总压力,改善润滑条件;新研制轧制油SMD-B摩擦学性能更优,其PB值达到了559 N,与国外同类轧制油RN-Q相比提高了35.7%,且磨斑直径与摩擦系数分别下降了20.9%和15.8%;使用轧制油SMD-B润滑时,与不润滑时的轧制总压力相比降低了26.6%左右,同时可以使铜箔轧制更薄,最小可轧厚度达到28μm,且轧后表面更光亮、平整。
熊桑刘娜娜夏垒
关键词:工艺润滑摩擦学性能最小可轧厚度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