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NCET-07-0129)
- 作品数:34 被引量:146H指数:7
- 相关作者:洪晓楠林丹郭丽丽李琳王爱玲更多>>
- 相关机构:大连理工大学河北工程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文化科学自然科学总论哲学宗教政治法律更多>>
- 文化帝国主义理论产生的背景及概念辨析被引量:5
- 2007年
- 文化帝国主义理论是后殖民批评的主要话语之一,有其产生和发展的特定的历史背景。因此,文章考察了后殖民主义理论产生的社会历史背景,揭示了文化帝国主义理论产生的政治背景和社会基础,阐释了文化帝国主义理论产生和发展的过程,对与文化帝国主义相关的概念进行了辨析,力图对文化帝国主义理论有一个比较清楚的认识。
- 洪晓楠邱金英
- 关键词:文化帝国主义文化殖民主义文化霸权主义后殖民主义
- 伊夫林·福克斯·凯勒的女性主义科学哲学思想评析被引量:1
- 2009年
- 伊夫林.福克斯.凯勒的科学哲学是源于女性主义者意识到科学的历史一直是以男性为中心的历史,男性无论在数量还是质量上都占绝对压倒优势。在对科学的男性化进行批评时,她通过对科学内部隐喻的批判性分析,揭示了"科学与性别"问题,提出了"动态客观性"问题,试图在实在论与相对主义之间寻求一条"中间道路",指出科学既非"自然之镜"亦非"文化之镜",而是自然与文化相互作用关系的反映。这些既反映了凯勒对科学哲学的贡献,也反映了她对科学的反思有待进一步增强辩证性。
- 洪晓楠姜慧智
- 关键词:科学哲学女性主义
- 科学文化哲学的向度分析被引量:4
- 2009年
- 从文化哲学的视角透视科学哲学的发展历程,并试图综合科学的历史研究、科学的哲学研究、科学知识的社会学研究以及科学的文化研究的不同观点,分别揭示科学的历史研究向度、科学(知识)社会学研究向度、科学的文化研究向度以及科学的哲学研究向度,分析了科学史(科学的历史研究)、科学知识社会学(科学的社会研究)、科学哲学(科学的哲学研究)、科学的文化研究如何汇聚并发展为科学文化哲学,从而在宏观上对科学文化哲学的发展进程有所了解。在此基础上,分析了科学文化哲学不同向度之间的关系。
- 洪晓楠
- 关键词:科学文化哲学科学哲学科学知识社会学
- 论海伦·朗基诺的科学客观性思想
- 2008年
- 海伦.朗基诺从重新诠释传统科学客观性的角度出发,提出了新的科学客观性思想,认为科学探究中有主观、非经验主义的因素存在,科学的客观性依赖于科学共同体对研究成果评判质疑的程度和范围。尽管她的科学客观性思想存在一定的内部矛盾,但是这种强调社会化、情景性的新的知识范式对于改变未来科学的知识图景有一定的作用。
- 洪晓楠王玉林
- 关键词:科学共同体
- 查尔斯·泰勒现代性理论探析被引量:2
- 2011年
- 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剧,现代性已经成为不可避免的现实,现代性的文化和社会也发生了重大的转变。加拿大当代著名的哲学家、思想家查尔斯.泰勒从多重现代性的视角对现代性进行了反思,他通过理性、系统地分析现代性的三个隐忧,认为现代性可以自我孕育出批判性力量,并立足于人类社会生活的对话本性,致力于探究一种承认的政治模式,为现代性寻求拯救之路,为自我寻找出境。
- 洪晓楠刁铭玉
- 关键词:文化认同
- 科学发展和科学批判
- 2009年
- 科学的迅速发展给人们带来舒适的生活和先进的技术,也造成了环境的破坏和战争的威胁等。当代德国的著名学者汉斯.波塞尔就科学发展和科学批判展开了探讨。文章首先分析科学发展的历史条件和动力,其次论述了科学与世界观的关系,最后对科学进行了批判,并指出了应有的科学态度。
- 洪晓楠郑丽果
- 软实力竞争与网络媒介的文化自觉被引量:6
- 2008年
- 软实力竞争是经济、信息全球化所促生的文化和意识形态的渗透与控制。在全球化信息传播格局中,网络媒介开创了更契合的信息延伸空间。从全球信息分布的格局来宏观分析,网络文化显示了"文化全球化=文化西方化=文化美国化"的线性换算关系。但具体到一个民族、一个个体的新媒介使用特性及价值流变过程发现,网络文化帝国主义并非在网络媒介平台中肆意而放纵的进行意识形态的操控。技术赋予人更多的主体性并在其中管窥到了文化自觉。
- 王爱玲洪晓楠
- 关键词:网络媒介软实力文化帝国主义文化自觉
- 探寻后现代视野下的波普尔哲学
- 2011年
- 对波普尔哲学的后现代性挖掘,是在后现代作为一种思维方式的前提下,以20世纪西方科学哲学发展经历的社会—历史、文化和后现代的转向为着眼点,运用施莱尔马赫的"解释学循环"的方法整体把握他的理论体系,以检视出与后现代具有的"家族相似性"。这种相似性在波普尔的哲学体系中能够得到体现,只是体现程度有所不同,更确切地说体现为秉承真理客观性并追求真理,以及对形而上学提出限定性反驳的一种调和的反对本质主义的观点。
- 洪晓楠王丽丽
- 关键词:卡尔·波普尔后现代本质主义形而上学
- 再论自由主义西化派文化观
- 2008年
- "五四"以来的中国思想文化领域,形成了三足鼎立的文化哲学思潮.即自由主义西化派、保守派(以新儒家为其主流)、唯物史观派。这三大思潮之间错综复杂、对立统一。其中的自由主义西化派是中国近代思想史上的颇有影响的派别。自由主义西化派有四种主张,印"全盘西化"、"充分西化"、"根本西化"和"大部西化",随着三大文化思潮的相互斗争和融合,自由主义西化派出现了"分化"和"异变"。即由"全盘西化"趋向于"充分西化"、"充分世界化"、"根本西化"、"从根上西化"、"大部分西化",以"现代化"取代容易引发争议的"全盘西化"。自由主义西化派是在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历史阶段产生的,它具有批判封建主义、参与民主革命的双重积极意义。虽说它以西方资本主义文化为蓝本,在学习西方的具体方向与方法上走了极端.但这种始终把爱国情怀和民族复兴置于首位的救国救民与追求现代化的精神光为值得珍视。
- 洪晓楠刘越
- 关键词:全盘西化
- 后现代主义对中国大学生“酷”文化的影响被引量:2
- 2010年
- 后现代主义作为一种文化思潮于20世纪80年代传入中国,受其影响,在中国大学生群体中形成了一种别具特色的"酷"文化。文章在论述中国大学生"酷"文化现状的基础上,分析了后现代主义思潮在言语表达、行为方式以及价值观念这三个方面对中国大学生"酷"文化的影响,并进一步揭示出中国大学生"酷"文化后现代主义取向的动因是后现代主义和大学生文化性格的契合,其本质是世俗化了的后现代主义。中国大学生"酷"文化对大学生具有积极和消极两方面作用,应该对中国大学生"酷"文化进行正确引导。
- 洪晓楠李岩
- 关键词:后现代主义中国大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