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安徽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2008sk254)

作品数:3 被引量:1H指数:1
相关作者:赵慧芳张高杰更多>>
相关机构:淮北煤炭师范学院淮北师范大学兰州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安徽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文学社会学经济管理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文学
  • 1篇经济管理
  • 1篇社会学

主题

  • 1篇代文
  • 1篇地表
  • 1篇新人文主义
  • 1篇叙事
  • 1篇学史
  • 1篇中国现代文学
  • 1篇中国现代文学...
  • 1篇人文主义
  • 1篇日记
  • 1篇散文
  • 1篇女性
  • 1篇女性叙事
  • 1篇女作家
  • 1篇弃绝
  • 1篇情理冲突
  • 1篇自我治疗
  • 1篇作家
  • 1篇作家群
  • 1篇作家群体
  • 1篇文化

机构

  • 1篇兰州大学
  • 1篇淮北师范大学
  • 1篇淮北煤炭师范...

作者

  • 2篇赵慧芳
  • 1篇张高杰

传媒

  • 2篇淮北煤炭师范...
  • 1篇兰州大学学报...

年份

  • 1篇2010
  • 1篇2009
  • 1篇2008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内心的文化冲突及其自救——吴宓前期日记研究
2008年
《吴宓日记》如实记录了新旧社会转型和文化变革在一代知识分子身上,尤其是在他们内心深处引发的巨大冲突和震荡。日记中代表两种异质理想或生存方式的"二马"之喻,透露出吴宓在现代职业化生存和传统济世情怀之间的艰难选择;而"殉情殉道"之说则是他陷入情感与理智、道德坚守与世俗诱惑的矛盾之中不能自拔的无奈托辞。《吴宓日记》作为私人叙事的文本,履行着自我认知和自我治疗的功能。它是吴宓的心灵自救之舟。
张高杰
关键词:吴宓《吴宓日记》新人文主义情理冲突自我治疗
眷恋与弃绝之间——试论民国皖籍女作家的性别认知与创作被引量:1
2009年
迅速崛起并不断更新的女作家群体,以其性别特色成为中国现代文学史的重要文化景观之一。其中,皖籍女作家虽不是最耀眼的,却能够自成系列,且在性别认知方面具有鲜明的个性特征。从吕碧城到苏雪林、方令孺、张兆和,她们几乎生而浸润于社会精英文化之中,最大化地承继了包括性别认知在内的传统文化,也最先享受到那个时代所能给予女性的最高地位。对这种自身解放及因此而享有的社会地位,她们不仅有清醒认识,并且深知西方话语在其中所起到的作用。传统文化日益解体,性别身份渐趋复杂,她们的文学创作与生命历程,颇能代表皖籍知识女性在眷恋与弃绝之间的辗转挣扎。
赵慧芳
关键词:女作家中国现代文学史民国弃绝眷恋作家群体
浮出历史地表——吕碧城散文创作论
2010年
吕碧城的散文创作,虽未在语言与体式上作根本性变革,却显示出独特"新质"。其丰富的内涵,开阔的视野,出色的心理描写与对女性叙事权威的建构,长期以来得不到应有的重视。事实上,无论是纪事写人、描景绘物,还是议论时局、剖析事理,吕碧城均显示出非同流俗的见识,并以此支撑起散文内涵的丰富与深刻。吕碧城擅长写梦。在她笔下,梦境描写常被纳入心理描写之中。梦幻的心理化,使其记梦散文具有类乎现代精神分析的崭新文学效果。吕碧城还在散文创作中抛开女性前辈们的"他性"叙事选择,着意建构女性叙事的权威。深入探讨吕碧城散文创作,使其"浮出历史地表",对于吕碧城研究及民国时期文言写作研究,当有重要意义。
赵慧芳
关键词:散文女性叙事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