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基金(2012A0703)

作品数:7 被引量:53H指数:4
相关作者:吕国敏刘江华吴水清区又君李加儿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南海水产研究所上海海洋大学广东省水产技术推广总站更多>>
发文基金: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基金广东省海洋渔业科技推广专项项目中央级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6篇农业科学
  • 1篇生物学

主题

  • 4篇石斑
  • 4篇石斑鱼
  • 4篇斑鱼
  • 3篇杂交子代
  • 3篇子代
  • 3篇斜带石斑
  • 3篇斜带石斑鱼
  • 3篇鞍带石斑鱼
  • 2篇早期发育
  • 2篇稚鱼
  • 2篇仔鱼
  • 2篇消化道
  • 2篇化道
  • 1篇信息评估
  • 1篇形态性状
  • 1篇性状
  • 1篇异速生长
  • 1篇鱼类
  • 1篇鱼类线粒体
  • 1篇粘液

机构

  • 7篇中国水产科学...
  • 4篇上海海洋大学
  • 3篇广东省水产技...

作者

  • 6篇吕国敏
  • 4篇李加儿
  • 4篇区又君
  • 4篇吴水清
  • 4篇刘江华
  • 3篇马志洲
  • 3篇刘付永忠
  • 3篇蔡云川
  • 3篇黄小林
  • 3篇李涛
  • 3篇黄忠
  • 2篇温久福
  • 2篇王鹏飞

传媒

  • 1篇中国水产科学
  • 1篇动物学杂志
  • 1篇生物学杂志
  • 1篇江苏农业科学
  • 1篇广东农业科学
  • 1篇南方水产科学
  • 1篇南方农业学报

年份

  • 1篇2016
  • 2篇2015
  • 1篇2014
  • 2篇2013
  • 1篇2012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30日龄青龙斑形态性状对体质量影响的通径分析被引量:13
2012年
随机选取30日龄青龙斑(斜带石斑鱼♀×鞍带石斑鱼♂)212尾,分别对体长(X1)、头长(X2)、头高(X3)、体高(X4)、体宽(X5)、眼间距(X6)、眼径(X7)、尾柄高(X8)和体质量(Y)等9个性状进行测定,采用相关分析、通径分析及多元回归分析,分析了30日龄青龙斑外部形态性状(X)对体质量(Y)的影响。结果表明,30日龄青龙斑各形态性状与体质量均相关极显著,体长(X1)、体高(X4)、体宽(X5)和尾柄高(X8)4个形态性状对体质量的通径系数达到极显著水平;所有形态性状中,唯有体长(X1)对体质量(Y)的直接影响大于间接影响。说明体长(X1)对体质量(Y)的直接影响最大,体高(X4)次之,之后是体宽(X5)和尾柄高(X8),其余形态性状对体质量(Y)的直接影响都很小,主要是通过前4个形态性状间接影响体质量;决定程度分析结果与通径分析一致。除去与体质量偏回归系数不显著的形态性状,建立体长(X1)、体高(X4)、体宽(X5)、尾柄高(X8)与体质量(Y)的多元回归方程,以上形态性状对体质量影响效果相关数据的获得为青龙斑苗种选购提供了理论依据。
黄小林吕国敏刘付永忠李涛蔡云川马志洲黄忠
关键词:形态性状通径分析
斜带石斑鱼(♀)×鞍带石斑鱼(♂)杂交子代仔、稚鱼的异速生长被引量:22
2014年
应用实验生态学的方法研究斜带石斑鱼(Epinephelus coioides)(♀)×鞍带石斑鱼(E. lanceolatus)(♂)杂交子代(青龙斑)仔、稚鱼阶段的生长模式。利用Q-Capture Pro 6软件对仔、稚鱼(0~28日龄)的全长、肛前长、体高、头长、眼径、口径、第二背鳍棘、腹鳍棘、胸鳍、臀鳍和尾鳍等11个可量性状进行拍照和测量。研究表明青龙斑全长的生长可分为3个阶段,不同阶段生长速率存在显著差异(<0.05)。各功能器官均表现为异速生长。在11个可量性状中,肛前长为等速生长,头长和体高的生长由正异速生长分别转变为等速生长和负异速生长;头部器官(口径和眼径)生长在20~22日龄时出现拐点,拐点后分别转变为等速生长和负异速生长;运动器官在拐点前均为正异速生长,除臀鳍外,其他各鳍的生长均存在不同的拐点。通过对青龙斑仔、稚鱼异速生长的研究,发现在早期发育过程中,有关摄食、感觉、运动等功能器官得到优先发育。在人工繁殖苗种的培育中,可根据青龙斑重要器官发育的优先性,创造有利的外部环境,提高苗种的成活率。
吴水清李加儿区又君吕国敏刘江华
关键词:斜带石斑鱼鞍带石斑鱼杂交子代仔鱼稚鱼异速生长
青龙斑鳍的早期胚后发育观察被引量:3
2015年
[目的]了解青龙斑(斜带石斑鱼♀×鞍带石斑鱼♂)鳍的发育特点,明确鳍发育与其生活习性转变的关系,为种苗生产提供判别胚后发育阶段的指示性标志。[方法]采用常规光学显微镜技术对青龙斑早期发育过程中鳍条的形成与发育进行连续观察。[结果]在水温(30.0±1.0)℃、盐度(28.0±1.0)‰的人工培育条件下,青龙斑在早期胚后发育阶段各鳍的发育顺序为:胸鳍→尾鳍→腹鳍→背鳍→臀鳍。2日龄仔鱼胸鳍出现芽基;7日龄出现腹鳍棘芽基;8日龄时第二背鳍棘出现;24日龄时第二背鳍棘和腹鳍棘达到仔稚鱼阶段的最大值,各鳍基本形成;至28日龄第二背鳍棘和腹鳍棘长度分别收缩为5.55±0.11和4.54±0.32 mm;33日龄时幼鱼各鳍的形态与成鱼相似,其鳍式为:背鳍Ⅹ~Ⅺ-15,臀鳍Ⅲ-8,胸鳍18~19,腹鳍Ⅰ-5,尾鳍16~17。青龙斑仔稚鱼胸鳍长与日龄的最佳函数关系式为:y=0.0003x^3-0.0117x^2+0.1616x-0.308。[结论]青龙斑早期发育阶段各鳍的发育与其形态发育及习性转变相互适应,可作为判别早期发育阶段的指示性标志。
吕国敏吴水清区又君李加儿刘江华
关键词:早期发育仔鱼稚鱼
青龙斑高位池人工育苗技术研究被引量:4
2013年
2011年6月至2012年8月开展8批次青龙斑(斜带石斑鱼♀×鞍带石斑鱼♂)室外高位池人工育苗试验,共购买受精卵5.3 kg ,平均孵化率为38.49%,共孵出仔鱼224万尾。其中6批育苗成功,仔鱼经过28~35 d培育,共培育出体长2.0~4.5 cm的鱼苗20.14万尾,仔鱼平均育苗存活率为7.99%。通过试验总结了青龙斑高位池人工育苗技术;阐述了育苗设施、操作管理、环境条件、鱼苗不同发育阶段的饵料、水质调控及饵料生物培育等;讨论了青龙斑人工育苗中关键技术及各时期的主要问题。
吕国敏黄小林李涛刘付永忠蔡云川马志洲黄忠
关键词:高位池人工育苗饵料
石斑鱼属鱼类线粒体基因组序列特征及系统发育信息评估被引量:5
2013年
通过生物信息学方法,比较分析了已登录到GenBank中的6条石斑鱼和1条豹纹鳃棘鲈的线粒体基因组序列,初步揭示了石斑鱼属线粒体基因组的基本特征、蛋白质编码基因、差异位点、选择压力及系统发育等信息。结果表明:1)与大多数脊椎动物一样,石斑鱼属鱼类线粒体基因组均编码37个基因,基因排列顺序与其它硬骨鱼类一致,其中,基因差异位点比例最大为ND6(33.9%),16SrRNA的差异位点比例最小(13.5%);2)6条石斑鱼线粒体基因组中,所有13个蛋白质编码基因的Tajima’s D检测均为不显著的负值,且Ka/Ks均远小于1,都显示出较强的净化选择作用;3)结合分子系统树的置信度和与序列的信息量,对石斑鱼线粒体13个蛋白质编码基因在属内种间的系统进化分析能力进行了评估,结果表明Cytb和ND2基因是理想的分子标记。
黄小林吕国敏刘付永忠李涛蔡云川马志洲黄忠
关键词:石斑鱼属线粒体基因组分子标记
斜带石斑鱼(♀)×鞍带石斑鱼(♂)杂交子代幼鱼消化道粘液细胞和胃泌素细胞的研究被引量:8
2015年
利用组织化学(AB-PAS)和免疫组织化学(SABC)的方法分别对斜带石斑鱼(Epinephelus coioides♀)×鞍带石斑鱼(E.lanceolatus♂)杂交子代(青龙斑)幼鱼消化道的粘液细胞和胃泌素(gastrin,Gas)分泌细胞的分布进行系统的研究。青龙斑幼鱼食道中有Ⅰ、Ⅱ、Ⅲ和Ⅳ型粘液细胞,含中性粘多糖和酸性粘多糖。贲门胃粘液细胞有Ⅰ、Ⅱ、Ⅲ种类型,胃体部有Ⅰ、Ⅲ、Ⅳ型粘液细胞,在胃腺的周围含有较多的Ⅰ和Ⅳ型粘液细胞,而幽门胃中只有Ⅰ型粘液细胞,只含有中性粘多糖。幽门盲囊和肠道都含有中性粘多糖和酸性粘多糖,幽门盲囊以Ⅱ型粘液细胞最多,少量的Ⅲ型粘液细胞,前肠、中肠和后肠均有4种类型的粘液细胞。肠道粘液细胞数量为中肠>后肠>前肠。利用免疫学的方法研究青龙斑幼鱼消化道Gas细胞的分布,表明幼鱼的整个肠道和幽门盲囊均有Gas细胞的存在,食道和胃中未发现Gas免疫阳性细胞。
李加儿吴水清区又君刘江华温久福王鹏飞
关键词:斜带石斑鱼鞍带石斑鱼杂交子代消化道粘液细胞胃泌素细胞
斜带石斑鱼(♀)×鞍带石斑鱼(♂)杂交子代(青龙斑)消化系统的早期发育被引量:4
2016年
本文研究斜带石斑鱼(Epinephelus coioides)(♀)×鞍带石斑鱼(E.lanceolatus)(♂)杂交子代(青龙斑)仔、稚、幼鱼的消化系统发育,描述了其消化器官发育过程和组织学结构特征,充实青龙斑生物学研究文库,为其发育生物学研究和苗种培育提供技术支撑。青龙斑苗种培育于2012年6~8月期间进行。水温为(30±1)℃,盐度为28±1。利用形态学和连续组织切片技术,对出膜后0~40日龄幼鱼的消化系统进行了观察和研究。消化系统发育可划分为内源性营养、混合营养和外源性营养3个阶段:0至3日龄为内源性营养阶段,初孵仔鱼消化管为一简单的直形管,卵黄囊大,椭圆形,口和肛门尚未与外界相通;口腔中出现鳃弓的雏形,3日龄仔鱼食道由2~3层的复层立方上皮细胞组成,形成较低的褶皱;胃与小肠和食道的分界明显,上皮由单层柱状细胞组成;肠道分化,肛门开通体外,开始摄食;肝细胞团和胰腺细胞团形成。4~5日龄为混合营养阶段,6日龄之后进入外源性营养阶段,卵黄囊已经完全被吸收,前、中、后肠和直肠区分明显,肠黏膜上皮中出现少量的杯状细胞,由肠腔面向深层依次可以分为黏膜层、黏膜下层和浆膜层,肌层不明显。至25日龄,消化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已经较为完善。38日龄时,胃、幽门盲囊、肠以及直肠各段分界明显,黏膜褶皱高度为前肠〉中肠〉后肠;肌层厚度为后肠〉前肠〉中肠;消化道和消化腺组织结构与成鱼基本相同。青龙斑的消化系统发育和分化是与其生理功能的逐步完善同步的。
李加儿吴水清区又君吕国敏刘江华温久福王鹏飞
关键词:斜带石斑鱼鞍带石斑鱼杂交子代消化道发育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