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Y205292)

作品数:11 被引量:36H指数:4
相关作者:周韧毛峥嵘章锁江杜善梅梁云更多>>
相关机构:浙江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浙江省医药卫生科学研究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1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2篇医药卫生
  • 1篇生物学

主题

  • 9篇细胞
  • 9篇基因
  • 8篇淋巴
  • 8篇淋巴瘤
  • 6篇弥漫
  • 5篇细胞淋巴瘤
  • 5篇免疫
  • 4篇弥漫性大B细...
  • 3篇重排
  • 3篇免疫表型
  • 3篇免疫表型分型
  • 3篇基因表达
  • 3篇基因表达谱
  • 3篇基因重排
  • 3篇IGVH
  • 3篇表达谱
  • 3篇表型
  • 2篇蛋白
  • 2篇易位
  • 2篇体细胞

机构

  • 13篇浙江大学

作者

  • 13篇周韧
  • 6篇毛峥嵘
  • 4篇张焕兰
  • 4篇梁云
  • 3篇章锁江
  • 2篇徐航娣
  • 2篇杜善梅
  • 2篇张伟
  • 1篇刘红蕊
  • 1篇刘超
  • 1篇张昕霞
  • 1篇姜黄

传媒

  • 4篇中华病理学杂...
  • 4篇实用肿瘤杂志
  • 2篇实用儿科临床...
  • 2篇中华医学会病...
  • 1篇国际免疫学杂...

年份

  • 2篇2009
  • 4篇2008
  • 7篇2007
1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霍奇金淋巴瘤亚型Richter综合征免疫球蛋白重链可变区基因突变及克隆相关性分析被引量:4
2008年
目的检测霍奇金淋巴瘤(HL)亚型Richter综合征免疫球蛋白重链可变区(IgVH)基因重排、突变、克隆相关性等基因特征及其与预后的关系,初步探讨其可能涉及的分子机制。方法用基因扫描分析HL亚型Richter综合征及慢性B淋巴细胞性白血病(B—CLL)伴CD30阳性R—S细胞样细胞病例IgVH基因的克隆性重排,测序分析IgVH基因的突变状态及其分子特征;用激光显微切割结合半套式PCR扩增R—S细胞和R—S细胞样细胞的IgVH基因,比较两种肿瘤成分的克隆相关性;用免疫组织化学LAB—SA法检测两种肿瘤中zeta相关蛋白70(ZAP70)、p53、干扰素调节因子4(IRF-4)及EB病毒潜伏膜蛋白-1(LMP1)等因子表达的不同。结果(1)6例向HL转化及6例向R—S细胞样细胞转化的B—CLL患者中,携带突变型IgVH基因的患者各占5例;(2)4例IgVH基因克隆相关性分析中,与相应B—CLL克隆不相关的2例R-S细胞和1例R—S细胞样细胞表达LMP1。而1例与B—CLL来自相同克隆的R—S细胞样细胞不表达LMP1;(3)HL亚型Richter综合征中B—CLL肿瘤细胞常使用的IgVH基因是VH3和VH4家族,6例中各有2例使用VH4—34和VH3-48基因。结论(1)转化的HL和R—S细胞样细胞主要与生发中心或生发中心后的B—CLL有关,提示不同类型的Richter综合征可能涉及的发病机制不同;(2)HL与R—S细胞样细胞既可以是B—CLL克隆相关病例,也可以是克隆不相关的病例。而后者可能与B—CLL患者免疫抑制后继发EB病毒感染有关;(3)IgVH基因在HL亚型Richter综合征B—CLL中的偏向性使用,提示抗原在转化中的作用。
毛峥嵘Andreas Rosenwald章锁江周韧Hans Konrad Mueller-Hermelink
关键词:淋巴瘤免疫表型分型
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中IgVH基因突变的初步研究
目的探讨弥漫性大 B 细胞淋巴瘤 (DLBCL)中 IgVH 基因的体细胞突变以及克隆内超突变的特征。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方法将34 例 DLBCL 病例分为发生中心亚型与非发生中心亚型两类。对所有 DLBCL 病例应用 F...
梁云周韧张伟张焕兰徐航娣
关键词:体细胞突变
文献传递
CD4^+ T细胞与儿童免疫性疾病研究进展被引量:15
2008年
CD4+ T细胞是一群具有不同功能的异质性细胞。过去认为CD4+ T细胞主要是辅助性T(Th)细胞,通常分为Th1型和Th2型。近来发现,机体存在一种新型CD4+效应T细胞Th17细胞。此细胞具有独立的分化和发育调节机制,并产生特征性的IL-17效应因子,在自身免疫性疾病和感染性疾病中发挥重要的调节作用。现就Th1/Th2细胞与Th17细胞的分化条件,及Th17细胞在自身免疫、机体防御与儿童免疫性疾病中的可能作用作一探讨。
杜善梅周韧
关键词:CD4^+T细胞TH1/TH2细胞TH17细胞儿童
基因表达谱芯片在B细胞淋巴瘤分子分型、预后和治疗中的研究进展及应用前景被引量:1
2009年
早期的淋巴瘤分类倚重于形态学或临床表现。近年来新技术的出现,特别是高通量的DNA技术,DNA芯片和基因表达谱在淋巴瘤中的研究取得了一系列成果,发现了不同淋巴瘤特征性的基因表达图谱,以及不同亚型淋巴瘤有不同的致癌途径及其与预后相关的表达谱,并初次尝试了淋巴瘤分子分型和分子病理诊断,为预后相关因子的建立及进一步指导临床治疗方案和个体化靶向治疗提供了科学依据。我们对基因表达谱在多种B细胞淋巴瘤(BCL),包括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DLBCL)、原发性纵隔大B细胞淋巴瘤(PMBL)、Burkitt淋巴瘤、滤泡性淋巴瘤(FL)、
毛峥嵘周韧张昕霞Hans Konrad Mueller-HermelinkAndreas Rosenwald
关键词: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基因表达谱芯片分子分型BURKITT淋巴瘤分子病理诊断
Th17细胞的研究进展被引量:8
2009年
CD4^+T细胞在免疫防御中起了核心的作用。迄今为止已经证明至少存在4种不同的CD4^+T细胞亚群——Th1、Th2、Th17和调节性T细胞(Treg)。其中,Th17细胞是最近研究发现的一种新型的CD4^+效应T细胞,该细胞是由天然T细胞前体分化而来,具有独立的分化和发育调节机制,并产生特征性的IL-17效应因子,在自身免疫性、感染性疾病和移植排斥中发挥重要的作用。然而,关于Th17介导的免疫反应的调控以及Th17细胞与其它T细胞亚群的相互作用等许多有趣的疑问尚需解答。
杜善梅周韧
关键词:CD4^+T细胞TH17细胞自身免疫宿主防御
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中IgVH基因突变的初步研究被引量:2
2007年
目前发现根据IgVH基因的体细胞突变状况有助于判断B细胞肿瘤的来源。IgVH基因以免疫球蛋白受体的形式表达于大多数B细胞淋巴瘤,检测IgVH基因的突变状况可能是追踪肿瘤发展阶段的一个有用方法。绝大多数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含有突变的VH基因,提示其曾经历过体细胞突变。然而在肿瘤细胞中这种体细胞突变是否仍在持续进行,即克隆内变异,以及如果存在克隆内变异,
梁云周韧张伟张焕兰徐航娣毛峥嵘
关键词: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基因突变体细胞突变B细胞肿瘤肿瘤发展
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中BCL-2/IgH易位意义的初步研究
目的研究弥漫性大 B 细胞淋巴瘤中染色体 BCL-2/IgH 易位的意义及其与 BCL-2蛋白表达的关系。方法用 PCR 法检测42例原发性 DLBCL 病例的 BCL-2/IgH 易位,用免疫组化法检测 BCL-6和 ...
梁云周韧张焕兰
关键词:染色体易位
文献传递
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中Bcl-2/IgH易位的初步研究被引量:2
2007年
目的研究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中染色体Bcl-2/IgH易位及其与Bcl-2蛋白表达的关系。方法用PCR方法检测42例原发性DLBCL患者的Bcl-2/IgH易位,免疫组化方法检测Bcl-6和CD10的共表达(确认生发中心表型的标志)以及Bcl-2蛋白的表达。结果在42例DLBCL患者中13例为GC亚型病例;Bcl-2/IgH易位检出率为11.9%(5/42),其中4例属于GC亚型,1例属于非GC亚型;5例易位阳性中3例有Bcl-2蛋白的表达。结论原发性DLBCL的Bcl-2/IgH易位率为11.9%,代表了一类由滤泡中心细胞起源的亚类,Bcl-2/IgH易位与Bcl-2蛋白表达无关。
梁云周韧张焕兰毛峥嵘
关键词: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免疫表型分型免疫组织化学
一种全新的全基因组扩增方法——多重替代扩增
2007年
刘超周韧
关键词:基因扩增基因组
经典型Richter综合征转化前后IgVH基因克隆重排及突变分析被引量:5
2008年
目的检测经典型Richter综合征的IgVH基因克隆重排及突变状态,分析转化前后IgVH基因的分子特征及其与预后的关系,并对可能涉及的分子机制进行初步探讨。方法用基因扫描和测序分析IgVU基因。另外用免疫组织化学LAB—SA法检测两种肿瘤中zeta链结合蛋白激酶70(ZAP70)、p53、干扰素调节因子(IRF)-4等可能潜在危险因子的表达,并结合随访资料进行生存率分析,筛选危险因子。结果(1)B—CLL/DLBCL克隆相关(18/23,78.3%),克隆不相关(5/23,21.7%);(2)在16例克隆相关中,12例转化前B-CLL及转化后DLBCL携带未突变IgVH基因;(3)转化前后IgVH基因使用是非随机的,在克隆相关的病例中,B-CLL/DLBCL最常使用VH3-23、VH3-74、VH1-2,各占11.1%;(4)转化后DLBCL仅部分表达CD5(32.1%)和CD23(14.3%)及ZAP70(23.8%),绝大多数表达p53(80.6%)和IRF-4(82.6%);(5)17例转化后DLBCL患者中位生存时间为7个月;(6)统计学分析生存时间与B—CLL/DLBCL转化前后克隆相关与否、IgVH基因的突变状态、ZAP70、p53、IRF-4的表达不相关。结论(1)转化后DLBCL中克隆相关与克隆不相关的比例为2:1;(2)克隆相关的DLBCL多由携带未突变型IgVH基因的B—CLL患者转化而来;(3)发生转化的B—CLL中IgVH基因使用的偏向性提示了抗原在转化中的可能作用;(4)转化后DLBCL与普通DLBCL在IgVH基因的使用、突变状态,免疫表型及预后的不同,提示其可能是一种新的DLBCL亚类。
毛峥嵘Andreas Rosenwald章锁江周韧Hans Konrad Mueller-Hermelink
关键词:大细胞弥漫型免疫表型分型基因重排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