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10CGWW18YBX)
- 作品数:11 被引量:49H指数:4
- 相关作者:沈梅英赵学德祝敏席建国孟萍更多>>
- 相关机构:浙江理工大学浙江科技学院浙江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浙江省外文学会专题研究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语言文字文学更多>>
- 从中西方女性审美探讨“眉/brow”的语义转移被引量:2
- 2012年
- 本文以英汉语中含人体词"眉"和"brow"的复合词和短语为语料,从转喻的视角重构它们的语义转移过程,发现两词都可产生"人"和"情感"的义项,不同的是"眉"还可转指"容貌",并且比"brow"指代更加丰富情感意义。而这种语义转移的差异,可以从中西方女性审美角度来探讨,以期挖掘背后蕴藏的文化动因。
- 赵学德
- 关键词:语义转移转喻女性审美
- 认知视角下“足/脚”和“foot”的语义转移构架被引量:1
- 2011年
- 本文以英语中含"foot"、汉语中含"足/脚"的复合词和短语为语料,从隐喻和转喻连续统的视角探讨"足/脚"和"foot"语义转移过程的本质。研究表明:1)在隐喻和转喻的作用下,它们的语义均由原型义延伸变化,产生了如下的义项———基于邻近和突显原则的转喻所指:"动作、性格、情感";基于形貌、功能相似的隐喻所指:"底";基于隐喻转喻互动的隐转喻所指:"实体、空间"。2)"足/脚"和"foot"的语义转移均为以辐射型为主,连锁型为辅的综合型过程。3)英汉语言本身的差异以及英汉民族之间的文化差异必然影响两民族的身体体验,"脚"可转指"人"和"容貌",而"foot"可指代"控制"。4)汉语"足"和"脚"的角色分工可以从语源学角度进行一定的阐释。
- 赵学德孟萍
- 关键词:语义转移隐喻转喻
- 概念整合理论对网络语仿拟的阐释力被引量:8
- 2012年
- 网络语仿拟是一种新兴的语言变体,这一现象为新词新语的创造提供了一定的途径。基于Fauconnier和Turner等人提出的概念整合理论,对网络语仿拟实例进行了分析,旨在探索网络语仿拟意义构建和认知理解的研究新视角。
- 沈梅英
- 关键词:概念整合理论
- 认知语境与话语理解关联性研究被引量:1
- 2011年
- 话语理解过程是一个语境选择的过程,是认知主体对语境假设不断推理的认知心理过程。话语理解的关键在于听者利用知识草案、心理图式和社会心理表征三种推导机制,以最小的努力寻求语境与话语的最佳关联。CET4语料分析表明,学习者的话语理解能力不仅与语言知识而且与语用推理能力相关。
- 沈梅英
- 关键词:认知语境话语理解
- 人体词“牙/齿”和“tooth”语义转移的认知研究被引量:7
- 2011年
- 人体词"牙/齿",对应的英文词"tooth",基本义指称人体重要的部位之一。在漫长的语言演变过程中,主要借助隐喻和转喻的作用下,构成了一个连续统一的语义转移系统——基于突显和邻近原则的转喻所指:"年龄、口味、言语、情感";基于形貌相似的隐喻所指:"齿状物";基于隐喻转喻互动的隐转喻所指:"战争"。这说明了英汉民族某些共同的身体体验决定了认知的相通性。同时,在英汉民族思维中牙齿的言语交际功能都占有很突显的地位,汉民族还注重牙齿的外貌特征。
- 赵学德
- 关键词:TOOTH语义转移隐喻转喻
- 悲剧的必然性——论《异乡客》中二元对立的解构与颠覆
- 2012年
- 小说《异乡客》是爱尔兰短篇小说家弗兰克·奥康纳的经典之作。在《异乡客》中,作者将诸多二元对立矛盾融为一体,渲染了进退两难的人性煎熬境地。本文基于雅克·德里达的解构主义理论,剖析了小说中二元对立现象产生的原因及其最终颠覆的必然结果。
- 沈梅英赵学德
- 关键词:二元对立
- 认知体验视角下的二语习得模式研究被引量:1
- 2012年
- 体验哲学是认知语言学的哲学基础,其核心原则包括心智的体验性、认知的无意识性和思维的隐喻性,对于语言的习得具有较大的诠释力。从体验哲学的基本原理出发的体验式二语习得模式通过实践证明了其体验性、互动性和协同性有助于学习者语言水平的发展和提高。
- 沈梅英金华
- 关键词:体验哲学语言水平
- 关联理论关照下理解隐喻及其工作机制被引量:1
- 2012年
- 关联理论认为隐喻是日常言语交际的一部分,隐喻的理解就是在适当的语境下或通过语境的补充或扩展寻求最佳关联,并得到最佳理解效果的过程。本研究回顾了关联理论的最佳关联原则及其关于人的认知机制的理论背景,提出在关联理论的框架下理解隐喻及其工作机制主要包括隐喻是"随意言谈"、隐喻理解需语境互动并受认知主体影响。
- 金华沈梅英
- 关键词:隐喻语境
- 莎士比亚十四行诗夏日意象建构认知分析被引量:1
- 2012年
- 莎士比亚十四行诗充满了丰富多彩的意象。本文基于认知语言学的隐喻、转喻,空间合成理论和经验认知观,对莎士比亚十四行诗中的夏日意象产生的完美意义建构进行了分析。
- 沈梅英祝敏
- 关键词:莎士比亚十四行诗
- 莎诗隐喻认知机制的连贯性及其主题意义建构被引量:7
- 2011年
- 隐喻的研究经历了不同的发展阶段,现代学者们已将研究重点放在了认知语言学视角下的隐喻研究。本文以莎士比亚十四行诗中的隐喻为语料,运用认知语言学的隐喻理论对诗集中的隐喻展开了语篇分析。笔者首先找出十四行诗中存在的隐喻网络,通过图示解析其中的认知连贯机制,并把诗集的主题意义放在隐喻网络中解读,发现了两者之间的联系及隐喻网络对主题意义建构所起的积极作用,为隐喻理论在语篇分析,尤其是诗歌语篇分析中的运用提供了较好的示范。
- 祝敏
- 关键词:十四行诗连贯主题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