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普通高校研究生科研创新计划项目(XM2010-243)
- 作品数:5 被引量:28H指数:3
- 相关作者:孔德军周朝政更多>>
- 相关机构:常州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江苏省普通高校研究生科研创新计划项目江苏省高校自然科学研究项目常州市应用基础研究计划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金属学及工艺航空宇航科学技术交通运输工程机械工程更多>>
- TD法VC涂层与陶瓷和钢对摩时摩擦磨损性能对比研究被引量:3
- 2012年
- 采用TD法在Cr12MoV冷作模具钢表面制备VC涂层,在摩擦磨损试验机上考察VC涂层与钢球、钢柱和陶瓷球配副时的摩擦磨损性能,利用扫描电镜、粗糙度测量仪和X射线衍射仪(XRD)分析涂层磨损前后表面及界面的形貌、表面粗糙度和物相组成。结果表明,与不同摩擦副配副时,VC涂层摩擦因数随着磨损时间增加先增大后趋于平稳,磨损率随着磨损时间增加而减小,其中与钢柱配副时摩擦因数最小,磨损率最低。与不同摩擦副配副时,VC涂层磨损机制与失效形式不同,与钢球配副时VC涂层磨损机制为磨粒磨损,失效形式为划痕和剥落坑;与钢柱配副时VC涂层磨损机制为黏着磨损和疲劳磨损,失效形式为犁沟和片层状剥落;与陶瓷球配副时VC涂层磨损机制为氧化磨损,失效形式为脆性断裂。
- 周朝政孔德军
- 关键词:TD处理表面粗糙度
- Cr12MoV冷作模具钢TD处理后VC涂层的组织和性能被引量:7
- 2011年
- 利用热辐射(TD)处理方法在Cr12MoV冷作模具钢表面制备了碳化钒(VC)涂层,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SEM)、EDS分析了对涂层显微组织与结合界面V和C元素的分布,研究了VC涂层结合界冶金结合方式;用显微硬度计和划痕仪测得其表面显微硬度和结合强度,并对VC涂层在Cr12MoV冷作模具钢表面形成的微观机理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涂层组织为单一相VC,均匀致密,其显微硬度为3 050 HV;VC涂层的形成是V原子和C原子通过热辐射反应的结果,其与基体结合方式为冶金结合,划痕法测得其结合强度为47.1 N,有利于提高冷作模具使用寿命.
- 孔德军周朝政
- 关键词:TD处理表面形貌
- 划痕法表征TD处理制备的VC涂层界面结合强度被引量:10
- 2012年
- 为了测定碳化钒(VC)涂层与基体之间的结合强度,分析涂层与基体的结合机制,采用热扩散(TD)处理在冷作模具钢Cr12MoV表面制备了VC涂层,通过扫描电镜(SEM)观察了其表面与界面形貌,利用能谱议(EDS)分析了结合界面的V、C元素的分布,用划痕法测定了涂层与基体的界面结合强度,并对涂层失效机理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经TD处理制备的VC涂层与基体结合界面为成分梯度界面,二者结合面为成分含量呈梯度变化的过渡层,V元素含量从表面到基体逐渐下降,而C元素含量逐渐上升;其结合界面处化学元素相互结合,形成冶金结合,测得涂层与基体的结合强度平均值为45.7N;涂层失效形式为界面层的压裂,其结合强度主要与VC涂层残余压应力有关。
- 孔德军周朝政
- 关键词:TD处理划痕法
- TD处理制备碳化钒(VC)涂层的摩擦磨损性能被引量:11
- 2011年
- 以硼砂基盐和供钒剂为主要原料,利用热辐射效应在Cr12MoV钢表面制备了VC涂层,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能谱分析仪观察了涂层显微组织,考察了涂层在室温往复干摩擦条件下的耐磨性能,测试了VC涂层摩擦系数,对其磨损机制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VC涂层主要由团聚状VC颗粒组成,其组织结构均匀,与基体之间形成完全冶金结合;涂层在滑动干摩擦条件下表现出优异的耐磨性能,VC涂层磨损机制主要为疲劳磨损和磨粒磨损.
- 孔德军周朝政
- 关键词:TD处理
- 热辐射处理制备VC涂层的温度-应力场有限元分析被引量:1
- 2012年
- 利用ANSYS有限元软件对热辐射处理制备VC(碳化钒)涂层进行建模,分析了涂层厚度、加热温度及加热时间对VC涂层温度场-应力场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不同温度下涂层沿x轴方向温度变化的趋势均呈上升趋势;涂层最高温度(837℃)与加热温度(850℃)相差15℃左右,温度差值约1.52%;不同厚度下温度的变化趋势均为递减,当厚度为6μm时,温度递减的趋势较平稳,未出现峰值,当涂层厚度增加时,应力值先增加然后减小,在厚度为6.3μm时发生突变,而后呈递增趋势;考虑应力、厚度因素对涂层性能的影响,涂层最佳厚度应为5~6μm。
- 周朝政孔德军
- 关键词:有限元分析TD处理温度场应力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