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10151008901000200)

作品数:4 被引量:5H指数:2
相关作者:胡安斌何晓顺蔡继业闵军商昌珍更多>>
相关机构: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中山大学暨南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胚胎
  • 3篇胚胎干细胞
  • 3篇干细胞
  • 2篇蛋白
  • 2篇上皮
  • 2篇上皮型
  • 2篇上皮型钙黏蛋...
  • 2篇鼠胚
  • 2篇鼠胚胎
  • 2篇黏蛋白
  • 2篇细胞
  • 2篇小鼠胚胎
  • 2篇小鼠胚胎干细...
  • 2篇分化
  • 2篇钙黏蛋白
  • 2篇肝细胞
  • 1篇心脏
  • 1篇心脏死亡
  • 1篇移植耐受
  • 1篇胰腺

机构

  • 4篇中山大学附属...
  • 3篇暨南大学
  • 3篇中山大学
  • 1篇昆明医学院第...

作者

  • 4篇何晓顺
  • 4篇胡安斌
  • 3篇商昌珍
  • 3篇闵军
  • 3篇蔡继业
  • 1篇朱晓峰
  • 1篇付必莽
  • 1篇李强
  • 1篇欧阳杰

传媒

  • 2篇中华实验外科...
  • 1篇中华医学杂志
  • 1篇中华器官移植...

年份

  • 4篇2012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半成熟树突状细胞在胚胎干细胞源性肝细胞移植中诱导耐受的研究被引量:2
2012年
目的在小鼠胚胎干细胞(ESC)源性肝细胞移植中,应用半成熟树突状细胞(smDC)诱导免疫耐受。方法绿色荧光蛋白(GFP)标记的129小鼠ESC按前期方法向肝细胞诱导分化,129小鼠smDC亦按前期方法由骨髓单核细胞诱导获得。smDC注入BALB/C小鼠3d后,再将ESC分化的肝细胞移植人BALB/C小鼠肝被膜下。检测肝转氨酶、外周血白细胞介素-2(IL)-2和IL-10水平变化,观察移植细胞生长及淋巴细胞浸润情况。结果移植后7d,smDC组肝功能指标丙氨酸转氨酶(ALT)为212.58U/L,较对照组512.27U/L明显改善(P〈0.05),7d和14d外周血IL-10水平较对照组明显升高,而IL-2水平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移植细胞存活率在14、21dsmDC组较对照组明显增高,CD4+T细胞浸润较对照组明显减轻。结论在ESC源性肝细胞异基因移植中,smDC预输注可诱导部分免疫耐受,有望作为一种良好的移植耐受原应用于ESC分化细胞移植研究中。
胡安斌何晓顺付必莽商昌珍闵军蔡继业
关键词:树突状细胞胚胎干细胞肝细胞移植移植耐受
上皮型钙黏蛋白对小鼠胚胎干细胞向肝细胞分化的增强调控作用被引量:1
2012年
目的观察上皮型钙黏蛋白(E-cad)对小鼠胚胎干细胞(ESC)在体外向肝细胞分化的增强调控作用。方法将E-cad转染入BALB/c小鼠ESC使其稳定表达,再利用肝细胞生长因子(HGF)等诱导其向肝细胞分化。然后用逆转录一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肝细胞标记基因ALB、TAT、Cyp7a1的表达,用RIA法检测培养液ALB和尿素合成情况,显微镜观察分化细胞数量和黏附状态。结果(1)普通ESC在拟胚体(EB)形成后表达E-cad最强,其后表达降低至17d不再表达,而E-cad-ESC则稳定表达E-cad;(2)肝细胞标记基因ALB、TAT和Cyp7a1在E-cad—ESC组表达要早于或强于普通ESC组,ALB和尿素合成方面,E-cad-ESC组早于普通ESC组[普通ESC组,ALB最早出现于第11天,浓度为(0.20±0.03)mg/L,在17d达到最高为(3.71±0.45)mg/L;尿素最早出现于第12天,浓度为(8.01±1.21)μmol/L,在17d达到最高为(45.01±8.01)μmol/L。E-cad—ESC组,ALB最早出现于第9天,浓度为(0.19±0.03)mg/L,在17d达到最高为(5.52±0.82)mg/L;尿素最早出现于第10天,浓度为(5.90±1.21)μmol/L,在17d达到最高为(56.93±9.03)μ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普通ESC在分化后期表现为松散的细胞群落,分化细胞数量稀少,E—cad—ESC分化细胞数量明显增多,细胞黏附能力增强并呈紧密的多层生长。结论E—cad可增强ESC向肝细胞的分化作用,表现为分化细胞数量增多并呈多层生长,ALB及尿素合成能力增强,有望成为一种在ESC向肝脏方向分化研究中的重要调控因子。
胡安斌商昌珍闵军蔡继业何晓顺
关键词:胚胎干细胞上皮型钙黏蛋白细胞分化肝细胞
上皮型钙黏蛋白诱导小鼠胚胎干细胞向类肝脏组织分化的研究
2012年
目的观察上皮型钙黏蛋白(E—cad)诱导胚胎干细胞(ESC)体外分化为类肝脏组织的作用。方法将E—cad转染入BALB/C系小鼠ESC并使其稳定表达,利用肝细胞生长因子(HGF)、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FGF)、转化生长因子(TGF)等诱导其向肝细胞分化。于分化系统中检测肝细胞、胆管上皮细胞(BEC)和血管内皮细胞标记物的表达,并观察分化细胞形态。结果(1)E—cad在普通ESC中随分化而表达降低,并在17d时不再表达,而在E-cad—ESC中则稳定表达;(2)E-cad—ESC分化细胞在17d时表达肝细胞、BEC和血管内皮细胞标记物白蛋白(ALB)、γ-谷氨酰转肽酶(GGT)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VEGFR)等,而普通ESC则仅表达肝细胞和BEC标记物;(3)E—cad—ESC分化细胞黏附明显增强,至17d仍保持紧密的多层生长状态,并形成表达ALB、CK19和VEGFR等的脉管网络结构,而普通ESC则呈分散的单层细胞生长。结论稳定表达E-cad的ESC分化细胞黏附能力增强并呈多层生长,可形成一种由肝细胞、BEC和内皮细胞及其脉管网共同组成的类组织结构。
胡安斌商昌珍闵军蔡继业何晓顺
关键词:胚胎干细胞分化钙黏蛋白肝脏组织
心脏死亡器官捐赠应用于腹部多器官移植二例被引量:2
2012年
目的探讨心脏死亡器官捐赠(DCD)应用于腹部多器官移植的可行性及疗效。方法2例乙型肝炎肝硬化、肝癌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接受保留自身胰腺的多器官(肝、胰和十二指肠)移植,供者为符合“中国心脏死亡器官捐献分类标准”中的中国三类(C-Ⅲ类)标准的2例男性捐献者。采取多器官联合切取法完整切取供者的肝脏、胰腺、十二指肠和部分空肠,利用供者的髂外、髂内动脉将供者的腹腔干和肠系膜上动脉成型为一个出口,与受者的腹主动脉行端侧吻合。受者的胰腺不切除,其门静脉与移植物的门静脉后壁行端侧吻合,供者的十二指肠降部与受者的上段空肠行侧侧吻合。结果2例的丙氨酸转氨酶、天冬氨酸转氨酶及胆红素总量等肝功能指标在术后2周达正常水平;术后7d血糖恢复正常;术后4d血淀粉酶和脂肪酶恢复正常;术后1~2周空腹血C-肽和胰岛素达正常范围。1例术后出现肠吻合口瘘,经穿刺引流,4周后痊愈。2例受者分别在术后8周和5周康复,肝功能及胰腺功能正常,未再使用胰岛素。结论符合C-Ⅲ类DCD供者的器官可用于腹部多器官移植,术后移植物功能良好。
胡安斌何晓顺欧阳杰李强朱晓峰
关键词:心脏死亡供者肝硬化肝移植胰腺移植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