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11BD041)

作品数:15 被引量:24H指数:3
相关作者:夏滟洲李芸张振涛黄勃更多>>
相关机构:西安音乐学院上海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艺术文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1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0篇艺术
  • 1篇文学

主题

  • 6篇音乐
  • 6篇中古
  • 6篇伎乐
  • 4篇中古时期
  • 4篇社会
  • 4篇社会身份
  • 4篇身份
  • 4篇乐工
  • 4篇乐人
  • 3篇文化
  • 3篇乐史
  • 3篇歌舞
  • 2篇音乐史
  • 2篇音乐文化
  • 2篇中国音乐
  • 2篇中国音乐史
  • 2篇唐代
  • 2篇国音
  • 1篇地理
  • 1篇地理文化

机构

  • 10篇西安音乐学院
  • 1篇上海大学

作者

  • 10篇夏滟洲
  • 1篇黄勃
  • 1篇李芸

传媒

  • 3篇音乐艺术(上...
  • 2篇交响(西安音...
  • 2篇黄钟(武汉音...
  • 1篇星海音乐学院...
  • 1篇艺术探索
  • 1篇人民音乐
  • 1篇音乐文化研究

年份

  • 1篇2020
  • 1篇2019
  • 2篇2018
  • 4篇2016
  • 2篇2015
  • 1篇2014
1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中古乐工围绕平城的流动迁移与聚合地理文化证
2019年
中古时期的平城,是拓跋鲜卑人建立的北魏都城所在。北魏在向汉地制度靠拢过程中,从根本上改变了少数民族政权的传统走向,为民族融合与社会发展打下了制度化基础。在中古混乱的局面下,北魏广纳中原乐工于平城,大力推行改革,使自身音乐文化获得了本质性的变化和卓有成效的建设,随着民族频繁交往,胡俗诸乐部咸来会集于平城,为隋唐音乐艺术发展打下制度与文化的基础。
夏滟洲
关键词:中古时期乐工
中古时期的建康:汉魏西晋音乐文化直系继承与创新中心
2020年
中古时期,由于动乱造成南迁人口迁徙与中原乐工迁移聚合建康,南地音乐文化面貌得以改观与提升,中古伎乐得以转型与新生。以建康为中心形成的全国性音乐文化基地,在特殊政治格局、民族形势和背景下,延续了汉晋音乐文化传统,重新完善了与汉晋传统相适应的、系统化的音乐制度,又在回传、反哺和补充北方音乐文化中产生重要历史作用,保证了隋唐音乐之用。
夏滟洲
关键词:中古时期乐工伎乐
北魏乐人-乐户制度形成考论被引量:3
2016年
北魏孝昌年间政府颁发法令,明确了"乐户"的国家存在。文章对乐人存在社会历史现象加以梳理之后,认为传统中就广泛存在的乐人—乐户阶层自此进入国家制度化管理之中,她们户口特殊,身份低贱,无人身自由。但同样由于制度的作用,她们对音声技艺的创造、传承、传播方面所产生的具体而深刻的影响等,为中国音乐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夏滟洲
关键词:北魏时期乐户乐人成文法社会身份
中古乐人身份制度与音乐类型研究成果检视
2015年
文章围绕中国中古时期乐人身份制度的形成以及中古伎乐演化的论题,对中古时期乐人、伎乐歌舞研究成果作了细致地梳理与分析,其中也涉及伎乐歌舞的类型与行为方面身份制度的产生与发展等方面的研究文论。作者对相关乐人、伎乐研究成果的检视,为学界开展中古乐人社会地位与中古伎乐演化研究提供了必要的学术准备。
夏滟洲
关键词:乐人社会身份
中古时期的凉州:中原与西域乐工迁移聚合的大都会被引量:1
2018年
中古时期的凉州,地理位置独特,地处丝绸之路之要冲,是中原与西域音乐文化交汇的大都会。随着动乱造成的中原乐工的流动迁移与聚合,以凉州为中心完成了以其音乐文化的传播和技艺的传承,产生了丰富的音乐品类,既为隋唐多部伎提供了丰富的音乐素材,又为隋唐音乐文化的繁荣写下了重要一笔。
夏滟洲
关键词:中古时期乐工伎乐
从敦煌壁画看南北朝歌舞娱乐节目的构成被引量:3
2014年
基于敦煌壁画遗存的形象分析,推衍了南北朝时期发生在敦煌地区的文化交融情形,对南北朝时期歌舞伎乐的形成进行了分析。研究认为,正是由于社会风气的强烈作用和统治者对音乐的积极态度与全面参与,在促进雅、俗乐之间的消化与转型中,形成了南北朝时期以多民族歌舞伎乐多元并置的融合局面。南北朝时期突出歌舞娱乐节目的应用,开创了雅俗乐交融并存的一代新的乐风,酝酿、生成和发展了隋唐音乐艺术。
李芸黄勃夏滟洲
关键词:中国音乐史敦煌壁画
唐代乐史:学科反思与研究方向——从王小盾《隋唐音乐及其周边》说起被引量:1
2015年
王小盾著《隋唐音乐及其周边》集中于唐代乐史研究所得系列成果,以开阔的学术视野和严谨的史料考证展开,对隋唐音乐文化交融、音乐制度确立得出令人信服的结论,显示出了作者的研究旨趣及专注学问探究的人文情怀。文章从王小盾唐代乐史研究引得,认为创新唐代乐史研究方法,既要注重微观上音乐文献学中的唐代乐史史料开拓,又要重视宏观上唐代音乐现象本身反映出的社会互动关系,还要从民族音乐学上注意唐代音乐现象与同类文化事项之间的投射对应。
夏滟洲
关键词:学术史新史学
城市与音乐:中古时期发生在洛阳的乐工流动迁移与聚合
2018年
中古时期的凉州,地处丝绸之路之要冲,地理位置独特,是中原与西域音乐文化交汇的大都会。随着动乱造成的中原乐工的流动迁移与聚合,以凉州为中心完成了其音乐文化的传播和技艺的传承,产生了丰富的音乐品类,既为隋唐多部伎提供了丰富的音乐素材,又为隋唐音乐文化的繁荣写下了重要一笔。
夏滟洲
关键词:中古时期乐工伎乐
唐代伎乐的守成与新变被引量:2
2016年
唐代宫廷音乐中,多部伎的形成与运用,有其深刻的政治社会背景。从唐初对九部乐的改订到十部乐之用,再到二部伎的增造,充分地说明了这一点。随着唐代将散乐列于乐部,隐藏于多部伎创制中的因素被激发出来,从而形成了唐代多样化、娱乐化的伎乐体系,促进了诸多新的、普世性、社会性音乐品类流行,中古音乐雅俗之分明确,中古伎乐演化初步实现。
夏滟洲
关键词:中国音乐史唐代
中古乐人身份制度与伎乐演化研究成果综述
2016年
对中国中古时期乐人与中古伎乐的演化展开研究,必要的学术准备就是相关文献的整理与阅读。围绕这一论题所作相关参考文献的综述,分别从学术史和专题研究的角度出发,对中古音乐制度及其生存环境有各得一见,及音乐文化交流等诸问题在历史文献中的反映有独特认识,这些成果帮助我们掌握中古时期音乐文化及音乐结构型态转折,抑或文化政策、文化活动对音乐艺术带来的影响等方面,提供了一个参照系。
夏滟洲
关键词:乐人社会身份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