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0270103)

作品数:11 被引量:74H指数:6
相关作者:林祁杨志荣赵建成段林东刘长江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河北师范大学华南农业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1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1篇生物学

主题

  • 9篇五味子
  • 8篇五味子科
  • 7篇五味子属
  • 6篇植物
  • 6篇南五味子
  • 6篇南五味子属
  • 4篇八角属
  • 3篇系统学
  • 3篇系统学意义
  • 3篇八角科
  • 2篇新异名
  • 2篇异名
  • 2篇种子形态
  • 2篇分类学
  • 1篇野八角
  • 1篇叶表皮
  • 1篇植物新记录
  • 1篇植物叶
  • 1篇植物种
  • 1篇植物种子

机构

  • 11篇中国科学院植...
  • 1篇河北师范大学
  • 1篇华南农业大学
  • 1篇邵阳学院
  • 1篇中国科学院研...
  • 1篇中国科学院华...

作者

  • 11篇林祁
  • 4篇杨志荣
  • 2篇段林东
  • 2篇赵建成
  • 1篇文香英
  • 1篇邬志荣
  • 1篇毕海燕
  • 1篇周小春
  • 1篇袁琼
  • 1篇刘长江
  • 1篇曾庆文

传媒

  • 7篇植物研究
  • 3篇植物分类学报
  • 1篇广西植物

年份

  • 2篇2009
  • 1篇2008
  • 3篇2007
  • 1篇2006
  • 2篇2005
  • 1篇2004
  • 1篇2002
1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八角目(Illiciales)植物花被片表皮比较形态被引量:3
2008年
在光学显微镜和扫描电镜下,观察了八角科(Illiciaceae)八角属(Illicium Linn.)2组11种20个材料、五味子科(Schisandraceae)南五味子属(Kadsura Ksempf.ex Juss.)2亚属2组8种15个材料和五味子属(SchisandraMichx.)2亚属4组6种17个材料的花被片表皮形态特征。首次报道了八角目2个科(八角科和五味子科)3个属(八角属、南五味子属和五味子属)植物花被片表皮细胞的形状、分泌细胞的形状及分布、气孔器的形状及分布、花被片表面的纹饰。通过与八角目2个科3个属植物的叶表皮形态比较,发现花被片表皮气孔器外拱盖均为单层,与叶表皮气孔器外拱盖层数(常绿种类为双层和落叶种类为单层)之间没有相关性,还在五味子科中发现2个新的性状(气孔对和环列型气孔)。通过对两性花、雌花和雄花花被片表皮观察,发现花被片表皮形态与花的性别之间没有相关性。通过对八角属、南五味子属和五味子属花被片表皮比较,发现五味子属与南五味子属相比,其花被片表皮表现出更多的衍生性状;南五味子属与八角属相比,前者花被片表皮具有更多的衍生性状;而南五味子属花被片表皮形态与五味子属的相似性程度较大,支持五味子科包含南五味子属和五味子属、八角科包含八角属的观点。
邬志荣林祁
关键词:八角属南五味子属五味子属
南五味子属(五味子科)三种植物之补记被引量:11
2005年
报道南五味子属Kadsura的黑老虎K.coccinea(Lem.)A.C.Smith在印度尼西亚的分布新记录,毛南五味子K.indutaA.C.Smith在中国贵州的分布新记录,冷饭藤K.oblongifoliaMerrill在中国福建和台湾以及越南的分布新记录,补充或纠正了前人对毛南五味子的形态描述,取消了Saunders对海南黑老虎K.hainanensisMerrill和冷饭藤所作的后选模式。
林祁段林东姚炳矾
关键词:南五味子属
五味子科比较木材解剖及其系统学意义被引量:8
2007年
在光学显微镜和扫描电镜下观察了南五味子属Kadsura7种21个样品和五味子属Schisandra8种14个样品的木材解剖特征,结果表明次生木质部的导管分子类型、导管-射线间纹孔的排列方式、射线类型、射线细胞形状等性状在科的水平上很稳定,这些共同特征都支持五味子科Schisandraceae是比较自然的类群。在五味子科中发现木材导管单生、具梯状穿孔板、导管壁具梯形排列的纹孔以及木射线异型等原始性状,支持五味子科在被子植物中的原始地位。此外,该科木材还具有单穿孔板导管、导管次生壁具螺纹加厚、具分隔纤维等较为特化的性状状态,这种性状进化水平的异等级现象,使五味子科表现出不同进化水平性状的镶嵌组合。根据木材解剖性状对五味子科进行UPGMA聚类分析,所得结果显示南五味子属和五味子属在木材解剖特征方面有一定的交叉和重叠,这与分子系统学的结论一致,表明这两个属关系密切,可能起源于共同的祖先。通过比较五味子科与八角科Illiciaceae的木材解剖特征,进一步证明两个科的亲缘关系很近,不支持将五味子科从八角目Illiciales中独立出来成立五味子目Schisandrales的观点。
杨志荣林祁
关键词:五味子科八角科五味子属南五味子属UPGMA
南五味子属(五味子科)植物叶表皮形态特征被引量:11
2009年
在光学显微镜和扫描电镜下,观察了南五味子属(Kadsura Kaem pf.ex.Juss.)全属11种,八角属(Illicium Linn.)2种,共108个样品的叶表皮特征。在南五味子属中,叶表皮细胞的形状、叶表皮表面的纹饰、气孔器的形状、气孔极区的形状、表皮毛的有无等性状能用于研究南五味子属种间关系,以及与五味子属(Schisandra Michaux)和八角属之间的关系。在八角目(Illiciales)中发现的一个新分类学性状(叶表皮表面具角质网纹),支持将南五味子属分为离蕊南五味子亚属(Subg.Cosbaea)和南五味子亚属(Subg.Kadsura)。根据叶表皮形态特征,支持将南五味子亚属分为南五味子组(Sect.Kadsura)和肉蕊组(Sect.Sarcocarpon),支持R.M.K.Saunders和林祁对某些种的归并处理。根据与五味子属和八角属叶表皮形态特征的比较,认为这3个属的叶表皮形态特征相似,但南五味子属叶表皮形态比五味子属和八角属的叶表皮形态复杂,不支持将五味子科(Schisandraceae)从八角目(Illiciales)中分出而成立五味子目(Schisandrales)的观点。
杨志荣林祁文香英曾庆文周小春
关键词:八角属南五味子属五味子属叶表皮
中国八角属(八角科)植物新记录和新异名被引量:1
2009年
根据对八角属Illicium Linn.腊叶标本的研究和野外观察,发现柬埔寨八角I.cambodianum Hance在中国的新记录,将柳叶八角I.salicifolium S.Y.Liang作为小花八角I.micranthum Dunn的新异名,将中缅八角I.burmanicum Wilson和大花八角I.macranthum A.C.Smith作为野八角I.simonsii Maxim.的新异名。
林祁
关键词:八角科野八角新异名
南五味子属(五味子科)的种子形态及其分类学意义被引量:40
2002年
在光学显微镜和扫描电镜下对南五味子属Kadsura 1 1种植物 36个样品的种子宏观形态及种皮微形态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其种子形状为肾形、椭球形、心形或肾状扁球形。在扫描电镜下种子表面特征有种间差异 ,其纹饰可分为 3种类型 ,即近平滑型、负网纹型和网纹型。短梗南五味子K .borneensis和披针叶南五味子K .lanceolata为近平滑型 ,其种子表面近平滑 ;黑老虎K .coccinea和柄果南五味子K .verrucosa为负网纹型 ,其种子表面具负网纹 ,网眼凸起 ,网脊凹陷 ;异形南五味子K .hetero clita、毛南五味子K .induta、南五味子K .japonica、冷饭藤K .oblongifolia、狭叶南五味子K .angustifolia、南洋南五味子K .scandens和大叶南五味子K .marmorata为网纹型 ,其种子表面具网纹 ,网眼凹陷 ,网脊凸起 ,此类型在南五味子属中最为普遍。种皮微形态特征在种内相当稳定 ,在一些种的划分上具有较重要的意义。南五味子属种皮微形态特征的研究结果支持将多子南五味子K .polysperma和凤庆南五味子K .interior归并入异形南五味子以及将长梗南五味子K .longipedunculata归并入南五味子的分类学处理。本文还对南五味子属植物种皮微形态的各种类型的演化趋势作了讨论。
毕海燕林祁刘长江赵建成
关键词:南五味子属五味子科种子形态分类学
对孙成仁的“五味子科植物种子表面微形态及其系统学意义”一文之商榷被引量:1
2006年
孙成仁在2002年《植物分类学报》第40卷第2期“五味子科植物种子表面微形态及其系统学意义”一文中对林祁(2000)所做的五味子科分类学修订提出了不同的看法。本文对此作出解答,认为由于双方在实验材料、实验方法、实验结果、植物分类学研究方法等方面存在差异,从而得出不同的研究结论。
林祁
关键词:五味子科种子形态分类学
南五味子属花的形态及其系统学意义被引量:10
2004年
借助扫描电镜观察了南五味子属 (Kadsura)中黑老虎 (K .coccinea)、南五味子 (K .japon ica)和狭叶南五味子 (K .angustifolia)雄花和雌花的形态发生过程 ,三种植物花发育早期相似而发育后期出现分异。根据花形态发生早期的相似性 ,支持南五味子属为单系起源 ;根据花形态发生后期的分异状态 ,支持将南五味子属分为离蕊南五味子亚属 (SubgenusCosbaea)和南五味子亚属 (SubgenusKadsura)。借助扫描电镜观察了短梗南五味子 (K .borneensis)和披针叶南五味子 (K .lanceolata)花的形态 ,将南五味子和狭叶南五味子的花与短梗南五味子和披针叶南五味子的花比较 ,赞成在南五味子亚属下设南五味子组 (SectionKadsura)和南洋南五味子组 (SectionSarcocar pon)。根据在狭叶南五味子中观察到的两性花痕迹和在五味子属 (Schisandra)东亚五味子 (S .e longata)花中观察到的两性花 ,本文认为现存五味子科 (Schisandraceae )植物的单性花可能由具两性花结构的祖先演化而来。根据五味子科植物柱头与八角科 (Illiciaceae)植物柱头的相似性 ,不支持将五味子科从八角目 (Illiciales)中分出而成立五味子目 (Schisandrales)
段林东林祁袁琼
关键词:南五味子属五味子科
八角属(八角科)三种植物之小记被引量:6
2005年
根据对腊叶标本的研究,将少药八角IlliciumoligandrumMerrill&Chun、I.parvifoliumMerrillsubsp.oligandrum(Merrill&Chun)Q.Lin作为小叶八角I.parvifoliumMerrill的新异名,将苏门答腊八角I.sumatranumA.C.Smith作为里德利八角I.ridleyanumA.C.Smith的新异名,发现厚皮香八角I.ternstroemioidesA.C.Smith在越南的新记录。
李超林祁赵建成
关键词:八角属新异名八角科SMITH植物腊叶标本
五味子属(五味子科)分类系统的初步修订被引量:13
2007年
通过对前人提出的五味子属(五味子科)分类系统的点评,根据五味子属植物的33个形态性状及其性状分析,经过分支分析,提出一个新的五味子属分类系统:将五味子属分为五味子亚属和团蕊五味子亚属;将五味子亚属分为多蕊五味子组、少蕊五味子组、中华五味子组和五味子组。编排了分亚属、组和种的检索表,对每个种上分类等级均列出其模式、异名和代表种。
林祁杨志荣
关键词:五味子属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