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1172232)

作品数:5 被引量:84H指数:3
相关作者:万发春刘晓牧靳青刘桂芬成海建更多>>
相关机构:山东省畜禽疫病防治与繁育重点实验室山东省农业科学院山东农业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山东省优秀中青年科学家科研奖励基金“十二五”国家科技计划农村领域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5篇农业科学

主题

  • 5篇胡萝卜素
  • 4篇Β-胡萝卜素
  • 2篇氧酶
  • 2篇肉牛
  • 2篇萝卜
  • 2篇胡萝卜
  • 2篇加氧酶
  • 1篇代谢
  • 1篇代谢机制
  • 1篇动物
  • 1篇动物营养
  • 1篇血液生理
  • 1篇血液生理指标
  • 1篇营养
  • 1篇肉牛生产
  • 1篇肉牛生产性能
  • 1篇肉品
  • 1篇肉品质
  • 1篇屠宰
  • 1篇屠宰性能

机构

  • 5篇山东省农业科...
  • 5篇山东省畜禽疫...
  • 4篇山东农业大学

作者

  • 5篇刘晓牧
  • 5篇万发春
  • 3篇靳青
  • 3篇刘桂芬
  • 2篇游伟
  • 2篇成海建
  • 1篇姜淑贞
  • 1篇宋恩亮
  • 1篇杨在宾
  • 1篇魏巧丽
  • 1篇林雪彦
  • 1篇赵红波
  • 1篇谭秀文
  • 1篇崔秀梅
  • 1篇肖寒

传媒

  • 4篇动物营养学报
  • 1篇家畜生态学报

年份

  • 1篇2016
  • 3篇2014
  • 1篇2013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β-胡萝卜素-15,15'-加氧酶在动物营养及遗传领域的研究进展被引量:2
2013年
β-胡萝卜素-15,15'-加氧酶(β-carotene-15,15'-momoxygenase 1,BCMO1)是将具有维生素A原活性的类胡萝卜素转化为维生素A的关键酶,所以该酶对人以及动物体的消化吸收、代谢转运、生长发育以及免疫调节等有着重要影响。此外,BCMO1基因的转录因子过氧化物酶体增殖激活受体(PPAR)通过控制该基因的表达来调节体内脂肪细胞分化以及脂肪和葡萄糖代谢。本文综述了国内外关于BCMO1在体内的分布、作用机制、调控因素等方面的研究进展。
魏巧丽成海建游伟崔秀梅林雪彦谭秀文刘桂芬刘晓牧宋恩亮万发春
关键词:Β-胡萝卜素负反馈调节
β-胡萝卜素对肉牛屠宰性能和胴体品质的影响被引量:10
2016年
试验旨在研究饲粮β-胡萝卜素不同添加水平对肉牛屠宰性能和胴体品质的影响。选用120头体况良好、平均体重为(381.00±26.01)kg的西门塔尔牛与鲁西黄牛级进杂交2代阉牛,随机分为4组。预试期15d,正试期150d,正试期分为两个阶段:前90d为β-胡萝卜素添加阶段,各组β-胡萝卜素添加水平分别为每头牛0、600、1 200、1 800mg/d,停止添加后进行为期60d的后期跟踪测试,各组均饲喂基础日粮,此阶段又分为两个阶段,每阶段30d。各试验阶段结束时(90d,120d,150d),每组随机选取10头试验牛进行屠宰并对肝脏内β-胡萝卜素含量、屠宰性能、胴体品质各项指标进行测定。结果显示,日粮添加β-胡萝卜素可极显著提高肉牛肝脏内β-胡萝卜素水平(P<0.01);对宰前活重、胴体重和肉骨比等屠宰性能指标无显著影响(P>0.05),但屠宰率和净肉率随添加量增高显著升高(P<0.05);对胴体品质各项指标均无显著影响(P>0.05)。后期测试阶段,肝脏内β-胡萝卜素含量逐渐将至对照组水平;对屠宰率和净肉率等屠宰性能指标的影响消失;添加组内背膘厚度显著降低(P<0.05),但对眼肌面积、高档肉块占活重比例等其它胴体品质指标无显著影响(P>0.05)。综合结果数据,在本试验条件下,β-胡萝卜素添加量在1 200-1 800mg/d,停止添加后30d屠宰,对屠宰性能和胴体品质影响效果最佳。
靳青毕宇霖成海建刘桂芬游伟赵红波刘晓牧万发春
关键词:Β-胡萝卜素肉牛屠宰性能胴体品质
β-胡萝卜素对肉牛生产性能、抗氧化功能、血液生理指标和肉品质的影响被引量:26
2014年
本试验旨在研究饲粮添加不同水平的β-胡萝卜素对肉牛生产性能、抗氧化功能、血液生理指标和肉品质的影响。选用体况良好、平均体重为(381.00±26.01)kg的西门塔尔杂交阉牛120头,随机分为4组,每组30头,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试验组饲喂在基础饲粮中分别添加600、1 200和1 800 mg/dβ-胡萝卜素的试验饲粮。预试期10 d,正试期90 d。结果表明:1)饲粮添加不同水平的β-胡萝卜素对末重、平均日增重和干物质采食量的影响均不显著(P>0.05)。2)与对照组相比,1 200 mg/dβ-胡萝卜素试验组显著提高了血清谷胱甘肽(GSH)含量和总超氧化物歧化酶(T-SOD)活性(P<0.05),而血清丙二醛(MDA)含量则显著降低(P<0.05);1 800 mg/dβ-胡萝卜素试验组显著提高了血清总抗氧化能力(T-AOC)(P<0.05);随着β-胡萝卜素添加水平的升高,血清T-AOC、GSH含量、T-SOD活性和MDA含量均呈显著的线性和二次改变(P<0.05)。3)与对照组相比,600 mg/dβ-胡萝卜素试验组显著降低了血液中间细胞(MID)计数和百分比(P<0.05);1 800 mg/dβ-胡萝卜素试验组血液中性粒细胞(GRAN)百分比显著升高(P<0.05);随着饲粮β-胡萝卜素添加水平的提高,血液MID计数和百分比呈显著的线性和二次变化(P<0.05),血液GRAN百分比以及白细胞(WBC)和淋巴细胞(LYM)计数均呈显著的线性变化(P<0.05)。4)与对照组相比,1 200 mg/dβ-胡萝卜素试验组显著降低了肉色黄度(P<0.05);随饲粮β-胡萝卜素添加水平的提高,肉色亮度有线性降低的趋势(P=0.079);不同β-胡萝卜素添加水平对肉中粗蛋白质、粗脂肪、水分、粗灰分含量以及肉色亮度和红度影响均不显著(P>0.05)。总之,肉牛饲粮添加β-胡萝卜素能够显著影响抗氧化功能、血液生理指标和肉品质,本试验条件下,最佳添加水平为1 200 mg/d。
毕宇霖万发春姜淑贞刘晓牧杨在宾
关键词:Β-胡萝卜素抗氧化功能血液生理指标肉品质
2种胡萝卜素加氧酶相关特性及调控机制的研究进展被引量:2
2014年
β-胡萝卜素在生物体内分布广泛,并具有重要的生物学功能。在脊椎动物中,2种类胡萝卜素裂解酶,即β-胡萝卜素-15,15'-加氧酶(BCMO1)和β-胡萝卜素-9',10'-双加氧脱氢酶(BCDO2)在其代谢过程中起到重要作用。BCMO1是β-胡萝卜素转化为维生素A的关键酶,与胚胎形成、脂类代谢也息息相关。BCDO2在维生素A转化中的作用被长期争论,但对类胡萝卜素可能诱发的线粒体功能紊乱起到保护作用。本文综述了这2种加氧酶在合成β-胡萝卜素中的作用,以及它们的底物特异性、组织特异性、主要调控因素和单核苷酸多态性,为进一步的应用研究奠定基础。
肖寒靳青刘桂芬万发春刘晓牧
关键词:Β-胡萝卜素
类胡萝卜素代谢及功能研究进展被引量:48
2014年
类胡萝卜素是维生素A的前体,不仅是动物体内维生素A的最主要来源,还在预防疾病、提高机体免疫力、维持动物正常生长与繁殖以及着色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随着研究的深入,类胡萝卜素在人类健康及动物生产中的作用日益受到重视,但其吸收、转运及代谢机制尚不完全明确。本文在论述类胡萝卜素的基本特征、吸收和转运的基础上,重点综述了类胡萝卜素的代谢机制以及生物活性功能方面的研究进展,为进一步研究类胡萝卜素的代谢机制、功能以及发掘新功能提供理论依据。
靳青毕宇霖刘晓牧万发春
关键词:类胡萝卜素转运代谢机制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