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科技基础性工作专项(2006FY110800)
- 作品数:22 被引量:287H指数:10
- 相关作者:鹿化煜袁宏波张锦春王先彦赵存法更多>>
- 相关机构:南京大学甘肃省治沙研究所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基础性工作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甘肃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生物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农业科学更多>>
- 库姆塔格沙漠水文调查初步结果被引量:9
- 2011年
- 基于2007—2009年的3次野外考察和样品分析,初步研究了库姆塔格沙漠的水文和水化学特性。库姆塔格沙漠水系分为4个分区,即西部区、中部区、东部区和党河区。库姆塔格沙漠地区瞬时径流量普遍较低,东部河流径流量相对较大;泥沙含量普遍较低,平均为1.04 kg.m-3。区域内水体矿化度较高,以微咸水和咸水为主,水化学类型总体上为氯化物-硫酸盐/钠质-钙质水,主要受到沙漠干旱气候和区域地质地貌的影响。
- 严平李文赞俄有浩王学全李小雁
- 关键词:水文水系水化学库姆塔格沙漠
- 超声波振荡对细颗粒黄土样品粒度测量影响的实验分析被引量:21
- 2008年
- 在使用常规的前处理方法对细粒黄土(粘黄土)样品进行粒度测量时,发现结果不稳定。为了调查原因,分别选取黄土高原东南缘河南卢氏、秦岭地区陕西洛南和陕西洛川三个地点的黄土、古土壤样品,进行对比实验,分析前处理方法对细颗粒黄土样品粒度测量结果的影响。结果发现,在进行细粒黄土的粒度测量过程中,激光粒度仪上的超声波振荡分散时间对测量结果影响很大,一般应控制在2 min以上。作者用河南卢氏乔家窑黄土—古土壤剖面的连续粒度测量结果对改进后的前处理方法进行可行性验证,结果表明,采用改进后的前处理方法所得的结果,与野外地层划分及磁化率值的变化有较好的相关性,表明改进后的前处理方法更适用于细颗粒黄土样品的粒度测量。
- 张红艳鹿化煜赵军赵存法张平
- 关键词:前处理粒度测量
- 库姆塔格沙漠羽毛状沙垄形态及其在分类系统中的位置被引量:6
- 2011年
- 我国库姆塔格沙漠东北部羽毛状沙垄的分布面积为4016km2,由新月形沙垄和垄间舌状沙丘构成.新月形沙垄与舌状沙丘、舌状沙丘迎风坡与背风坡在粒度、矿物组成以及光照反射率的差异致成航空照片和卫星照片上的羽毛状景色.对该区输沙势的测量结果表明,羽毛状沙垄的起沙风可分为北北东、东和东北东三组,与新月形沙垄的东南、西北和西南落沙坡大致对应.研究认为,由新月形沙丘顺主风向连接而成的新月形沙垄不是横向沙垄而是纵向沙垄;舌状沙丘与近似沙丘形态明显有别,是一种新的横向沙丘类型.羽毛状沙垄,按McKee的沙丘形态分类,不属沙丘变型类型,而是综合型或复杂型沙丘类型;按吴正的沙丘形态与成因分类,不属单向风或两个锐角相交风形成的沙垄或复合型沙垄,而是三个锐角相交风形成的综合型沙垄.
- 屈建军廖空太董光荣牛清河井哲帆韩庆杰
- 2007-2008年库姆塔格沙漠沙尘天气特征与天气分型
- 利用2007年库木塔格沙漠科学考察时自动气象站所获取的数据,分析了沙尘暴过境时库姆塔格沙漠气象要素的变化特征。以库姆塔格沙漠周边气象站点沙尘天气出现时间为依据,选取2008年所有沙尘天气过程,解读相应时间段内Micaps...
- 霍文何清杨兴华赵勇王式功李耀辉
- 关键词:库姆塔格沙漠沙尘天气
- 文献传递
- 晚新生代亚洲干旱气候发展与全球变冷联系的风尘沉积证据被引量:36
- 2008年
- 在干旱气候背景下常常有风尘物质的释放和传输,风尘沉积被认为是干旱环境变化良好的地质记录。在亚洲中部和中国北方,大面积的干旱区被沙漠戈壁覆盖,这些地区是粉尘物质的重要源地,释放的风尘物质影响局地和区域环境,并通过参与生物地球化学循环等影响更大空间尺度的气候变化。因此,亚洲中部干旱气候的形成和演化以及发展趋势一直受到重视。长期以来,关于晚新生代亚洲中部干旱气候发展的驱动机制至少有两种解释:一是青藏高原的隆升控制着亚洲中部的干旱化过程,随着高原的阶段性隆升亚洲干旱气候逐步增强;二是晚新生代全球变冷直接驱动着亚洲变干,全球变冷是主导因素。中国黄土高原及其周边地区堆积的黄土-红粘土序列是指示亚洲干旱化过程良好的地质记录,通过对新获得的风尘堆积记录的分析,发现在晚新生代中国风尘堆积的时空演化与全球变冷有较好的对应,全球变冷可以促使亚洲中部干旱气候发展并加强粉尘活动,而青藏高原隆升的幅度和时间还不清楚,进而认为是全球变冷而不是青藏高原隆升直接驱动亚洲内陆的阶段性变干。基于这些结果,我们认为以前关于青藏高原隆升影响全球气候的结论可能高估了青藏高原在地球环境演化中的作用,关于高原隆升直接驱动亚洲干旱化的结论还需要检验。
- 鹿化煜王先彦李郎平
- 关键词:干旱化晚新生代全球变冷风尘堆积
- 沙漠地区光学散射非对称因子反演研究被引量:1
- 2010年
- 沙漠具有较高的地表反照率和较广的面积分布,是地球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了解沙漠地区地表散射的各向异性对于全球地表辐射和能量平衡研究非常重要.多角度卫星遥感技术的发展为在区域尺度上反演沙漠地表散射各向异性提供了机会.本文首先利用Hapke模型和模拟数据研究了多时相和单时相星载多角度传感器MISR数据反演非对称因子的精度,在此基础上,利用单时相MISR数据反演了我国西北沙漠地区典型地表的非对称因子,并与实验室测试数据的反演结果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可以用单时相的MISR数据反演沙漠非对称因子.对室内测试数据反演的非对称因子是正值,为前向散射.从遥感数据反演的非对称因子是负值,为后向散射,其大小与地表状况有关.地表相对平坦的塔里木盆地东部楼兰地区具有较大的负非对称因子,后向散射强;而地表较为粗糙的库姆塔格沙漠沙丘的非对称因子为弱的负值,不具有优先方位的散射.就遥感数据来说,地表越粗糙不一定后向散射越强,今后在应用经验方法表征地表粗糙度时应慎重.
- 吴昀昭鹿化煜刘强
- 关键词:MISR反演库姆塔格沙漠多角度遥感
- 2007-2008年库姆塔格沙漠沙尘天气特征与天气分型
- 库姆塔格是我国八大沙漠中唯一分布有羽毛状沙丘的沙漠,沙漠气候、环境条件极其严酷,2007年9月由中国林科院牵头,16所中央和地方科研机构、高等院校的46名科学家、研究人员和15名后勤保障人员共计61人组成库姆塔格沙漠综合...
- 霍文周永东秦贺王式功李耀辉
- 关键词:库姆塔格沙漠沙尘天气
- 文献传递
- 青海湖地区冰消期以来气候变化的黄土记录被引量:14
- 2009年
- 青海湖周围堆积着很多黄土和风沙沉积,这些风成沉积序列是过去气候变化的良好记录。相对于湖泊沉积,这些沉积物受到的研究较为薄弱。对青海湖南岸的黄土堆积进行了光释光年代学、磁化率、Fe/Mg值、粒度和有机质含量等气候替代性指标测量。在具有绝对年代标尺控制的基础上,结合气候替代性指标变化特征的分析,表明冰消期以来青海湖地区的古气候经历了多次的冷暖和干湿变化过程:14~9ka间气候前期相对冷干,后期转为凉干,其中可能在11ka左右存在一次暖湿事件;9~2.5ka间气候呈暖湿状态;2.5ka以后的地层扰动较大。黄土和湖泊沉积记录的环境变化过程具有可比性。
- 赵存法鹿化煜周亚利弋双文Joseph Mason
- 关键词:黄土冰消期环境变化
- 2007—2008年库姆塔格沙漠沙尘天气特征与天气分型被引量:4
- 2011年
- 利用2007年库姆塔格沙漠科学考察时自动气象站所获取的数据,分析了沙尘暴过境时库姆塔格沙漠气象要素的变化特征。以库姆塔格沙漠周边气象站点沙尘天气出现时间为依据,选取2008年所有沙尘天气过程,解读相应时间段内Micaps系统中各个层次的资料,客观分析了驱动库姆塔格沙漠沙尘天气爆发的动力成因,将天气形势分为4种类型:冷空气翻山型;冷空气东灌型;锋前热低压发展型;局地对流型。冷空气翻山型与东灌型居多,共7次,锋前热低压发展型与局地对流型较少,仅为2次。利用库姆塔格沙漠北部1号气象站以及南部2号气象站资料,结合库姆塔格沙漠沙尘粒度分析资料,初步讨论了风对库姆塔格沙漠沙丘形态的影响。
- 霍文何清何清杨兴华赵勇王式功
- 关键词:沙尘天气库姆塔格沙漠
- 库姆塔格沙漠地区土壤及分布特征被引量:15
- 2010年
- 库姆塔格沙漠是我国最后一个进行大型资源环境综合考察的沙漠。该区域土壤研究被列为国家科技部科技基础工作专项"库姆塔格沙漠综合科学考察"的9个科学考察专题之一。通过2007年和2008年两次秋季野外集中科考,得到的初步结论是:在土壤类型和分布特征方面,库姆塔格沙漠地区地带性土壤类型为棕漠土,土壤分布高度地带性显著,存在多种地带与非地带性土壤类型中微域组合。在土壤形成发育和演变方面,表现出土壤形成过程中的风蚀、沙化严重,常使许多土壤类型处于复幼过程;土壤盐分表聚明显;土壤形成发育和演变过程受水文过程主导;区域土壤普遍肥力低下。
- 肖洪浪肖生春董治宝邹松兵宋耀选
- 关键词:土壤类型库姆塔格沙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