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社会科学基金(11XTQ013)
- 作品数:23 被引量:28H指数:4
- 相关作者:孙振田范春义刘萍陈康徐光明更多>>
- 相关机构:西安工业大学陕西师范大学山西师范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文化科学文学历史地理艺术更多>>
- 《西京杂记》伪托刘歆作补论二则被引量:5
- 2012年
- 关于《西京杂记》的作者主要有两种观点:其一,为刘歆所撰,葛洪所编集;其二,葛洪所编集,并托名于刘歆。文章赞同第二种观点,对之作了补论:一、葛洪《西京杂记跋》于理不通、疑点重重,不可作为论证《西京杂记》为刘歆撰的依据;二、"辨《尔雅》"条与刘歆的小学观相矛盾,也说明《西京杂记》当为托名于刘歆之所撰。
- 孙振田
- 关键词:《西京杂记》伪托
- 《汉书·艺文志》中的“错位”现象及其认识论意义被引量:3
- 2014年
- 《汉书·艺文志》的某些大类或小类所著录的一些书籍与该大类或小类的立类原则或称名之间,以及某些类别的小类的层次之间等存在着"错位"。文章对之进行了考述,并指出了产生这种"错位"的原因及其认识论意义。
- 孙振田
- 关键词:《汉书·艺文志》
- 《汉书·艺文志》“不入”及“新入”书考论被引量:1
- 2021年
- 《汉书·艺文志》以记载六艺经书为目的,这决定了班固不会将“新入”相关书籍作为必要的工作内容;尊重、维持《七略》之核心构成,“不入”《七略》原所未著之书,是班固编撰《汉志》之基本原则。《汉志》“新入”刘向等的著作是班固遵循基本原则下的破例做法:“新入”刘向《稽疑》一篇、《扬雄所序》三十八篇、扬雄赋八篇,乃因班固对刘向、扬雄二人极为推崇;小学类“新入”扬雄、杜林四篇,则因它们对于正确地研读六艺经书很有帮助。
- 孙振田
- 关键词:汉书·艺文志
- 《汉书·艺文志》小说家《伊尹说》等七种依托考论
- 2020年
- 《汉书·艺文志》中的小说家《伊尹说》等七种,班固或注云依托,或虽不注云依托而事实上确为依托。研究者多以辨伪学的视角将相关依托视为伪造,原因则解为借古人以重己说或市名。这些依托情况复杂,不当以后世辨伪学的伪造视之;以借古人以重己说、市名等解释其原因,应持以辩证的态度。将《汉志·艺文志》小说家之依托纳入辨伪学的视野进行考察,也应慎之又慎;班固在辨伪学史上的地位及所称依托的辨伪学研究价值,尚需重新界定。讨论《伊尹说》等的依托,有助于了解早期民间社会知识生产的情形、小说家的兴起或其早期发展,及丰富对代言体的认识等。
- 孙振田
- 关键词:《汉书·艺文志》小说家伪造知识生产代言体
- 《汉书·艺文志·诗赋略》赋类前三种分类义例再考释被引量:2
- 2016年
- 《汉志》屈原赋之属的分类与著录是以屈原及楚辞为着眼点,以与屈原及楚辞有密切关系的作者为单位进行分类与著录;《汉志》(《七略》)出于数量上平衡的需要,将屈原赋之属之外的赋作分为陆贾赋之属与孙卿赋之属,前者著录的是文辞较佳的赋作,后者著录的则是文辞不如前者的赋作。探讨屈原赋之属等赋分三类问题,应充分考虑到如下方面:其一,屈原赋之属与刘向所编《楚辞》之间的高度对应关系;其二,《汉志》(《七略》)的目录学特点;其三,汉人的赋作评价观。分类及著录时的"不严谨"及偶然性,以及刘歆包括班固在内的个人偏好,也应在考虑的范围之内。
- 孙振田
- 关键词:《汉书·艺文志》楚辞
- 姚振宗《七略别录佚文》商说举例
- 2015年
- 刘向《别录》的辑本,主要有洪颐煊、严可均、马国翰、顾观光、王仁俊、张选青、姚振宗等多家。其中,姚振宗《七略别录佚文》以体例力求恢复《别录》本来面貌、佚文又有新增、多所考证而成为了最为成功的一部,多为研究者所称道。然而,其中也有一些地方存在疑问与不足,如认为《别录》存在着"附记"的体例、对一些书籍的篇数的著录忽于考证、一些佚文的辑录或处理尚欠妥当等。文章对之进行了辨析,以期于《别录》的辑佚工作能够有所完善,并于《别录》本身的研究有所推进。
- 孙振田
- 关键词:姚振宗体例篇数佚文
- 《文选》如何能录“小说”——以先秦至初唐“小说”的性质为考查对象
- 2012年
- 《文选》选录诗、赋、骚等37(或39)种文体,而无“小说”。这自然引起了研究者的注意,如胡师大雷先生在辨析《文选》不录“说”体时即有涉及,相关论点可归纳为二:其一,“小说”是“说”这一文体之一种,是诸子之说的一部分:“诸子之说,其义应该是‘学说’,是‘论’,却大多不标明‘说’。当标明‘说’的诸子之说就成了小说。”
- 孙振田陈康
- 关键词:《文选》小说初唐先秦诸子
- 刘知几《史通》“小说”观念的实质及其影响新论
- 2018年
- 刘知几《史通》"小说"一词的含义主要有二:一是指言语、说话、谈话,一是用来指称篇幅较为短小,或者不入主流、不够重要的书籍。因此,《史通》没有什么系统的"小说"观念,也不大可能为唐代的小说文体发生提供理论准备;也无所谓继承了六朝以来的"小说"观念和传统的文体分类思想,以及为"小说"的生存与发展提供什么理论依据;更谈不上抓住了唐前"小说"的文体特征,以及为唐后"小说"的繁荣提供什么理论基础。《史通》也不存在将"小说"从子部划入史部的做法,以及"援子入史"或"援史入子"的情况。《史通》对后世诸如《新唐书·艺文志》等的小说观念没有产生什么影响。
- 孙振田
- 关键词:刘知几《史通》小说文体
- 《汉书·艺文志》小说家研究三题被引量:4
- 2011年
- 《汉书.艺文志》小说家之"小说"不是文体,也不具有任何文体学的意义,也不能被简单地称为诸子学说;其确切含义应为小的学说,且不具有实质的内容,只是从形而上的角度对小说家的作品进行把握的一种泛称。小说家并不是一个学术流派,也不可能发展成为一个学术流派,而只是一种文化现象;小说家之所以杂乱,包括两个方面的原因:第一,其本身就杂;第二,具体到诸子略之一家的小说家,其中还著录有整个诸子略的"杂"书。"小说家"之所指不是稗官,"闾里小知者"只是对"街谈巷语,道听途说者"的另外一种称谓,并非是又一种类型的"小说家"。
- 孙振田
- 关键词:小说小说家
- 从《汉志》看“乐经”为“六代乐舞”说之成立——兼论《汉志》之《乐》类的著录问题被引量:5
- 2015年
- 在中国音乐史的研究中,先秦文献如《庄子》《荀子》《礼记》等包括一些出土文献所提到的“乐经”或“乐”一语①,其所指究竟为何,有书还是无书,又是如何亡佚的,等等,一直是一个老大难问题。研究者们给出了不同的答案,诸如“乐”本无经、“乐经”即诗乐、“乐经”即乐谱;“乐经”即《周官·宗伯·大司乐》、又即《礼记·乐记瓣。
- 孙振田范春义
- 关键词:《汉志》著录问题《乐》中国音乐史《荀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