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0400266)

作品数:7 被引量:18H指数:4
相关作者:吴宝金茅慧华邵义祥钱晨刘春更多>>
相关机构:扬州大学南通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江苏省教育厅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生物学医药卫生轻工技术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生物学
  • 3篇医药卫生
  • 1篇轻工技术与工...

主题

  • 6篇小鼠
  • 3篇突变
  • 2篇基因
  • 1篇信号
  • 1篇信号转导
  • 1篇信号转导通路
  • 1篇遗传性
  • 1篇遗传修饰
  • 1篇生物学
  • 1篇生物学特性
  • 1篇通路
  • 1篇突变基因
  • 1篇突变小鼠
  • 1篇皮肤
  • 1篇皮肤组织
  • 1篇染色
  • 1篇染色体
  • 1篇染色体定位
  • 1篇转导
  • 1篇转导通路

机构

  • 6篇扬州大学
  • 2篇南通大学

作者

  • 4篇吴宝金
  • 2篇茅慧华
  • 1篇刘春
  • 1篇钱晨
  • 1篇邵义祥

传媒

  • 3篇四川动物
  • 1篇Curren...
  • 1篇眼科研究
  • 1篇解剖学杂志
  • 1篇Scienc...

年份

  • 1篇2010
  • 3篇2008
  • 2篇2006
  • 1篇2005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snthr^1Bao稀毛小鼠的生物学特性被引量:2
2008年
对稀毛小鼠snthr-1Bao和对照组DBA/2小鼠的生长情况、繁殖性能、形态学和大体解剖学进行了观察。结果表明snthr-1Bao小鼠的生长发育较DBA/2小鼠迟缓,被毛异常,呈稀疏状。在繁殖学特性方面,snthr-1Bao小鼠与DBA/2小鼠相比雄性睾丸组织绝对重量和脏器系数均比DBA/2小,差异呈极显著性(P<0.01);断奶仔数比DBA/2小鼠少,差异呈极显著性(P<0.01)。对大体解剖学特性的观察表明,两种品系小鼠的心、肝、脾、肺、肾、肾上腺、胸腺、脑等脏器的位置、形态结构无差异,但有些脏器的绝对重量和脏器系数存在品系间差异(P<0.05或P<0.01)。血液生理指标方面两种品系小鼠相比在白细胞、嗜中性白细胞、嗜酸性粒细胞以及嗜碱细胞的数量上存在差异(P<0.01)。因此,该突变不仅影响小鼠被毛的正常生长,还影响小鼠的生长发育、繁殖性能及血液生理指标。
茅慧华吴宝金殷俊陈兵张倩薛整风李厚达
关键词:小鼠繁殖解剖学
snthr^(-1Bao)稀毛小鼠皮肤组织的病理变化被引量:4
2008年
目的:观察snthr-1Bao稀毛小鼠皮肤组织及其他主要脏器的病理变化。方法:取2月龄snthr-1Bao稀毛小鼠和正常DBA/2J小鼠的主要脏器,两品系4、5、6、7、8周龄小鼠的睾丸、附睾、子宫、卵巢以及胚胎18·5d、初生、1周、2周、1月、2月6个年龄段背部肩胛间皮肤,常规处理后行石蜡切片,光镜观察;取2月龄小鼠背部毛发行扫描电镜观察。结果:snthr-1Bao稀毛小鼠除皮肤外,其他内脏器官均无明显病理变化,扫描电镜见毛发鳞片边缘略粗糙,皮肤病变始发于出生后1~2周,随年龄增长,病变加重。原发病变表现为皮肤棘层肥厚、角化过度及部分毛发结构缺陷、继发病变为部分毛发皮内卷曲、折断、皮肤损伤并引发局部非感染性炎症,继而导致疤痕形成。结论:snthr-1Bao小鼠病理变化主要表现在皮肤组织,1~2周龄间是病变的关键期。
吴宝金茅慧华殷俊陈兵薛整风李厚达
关键词:皮肤病理
两例新的稀毛小鼠突变基因的染色体定位被引量:11
2005年
用连锁分析法对乙烷基亚硝基脲(ENU) 诱变获得的两例被毛突变小鼠(snthr 1Bao及snthr 2Bao) 的突变基因进行定位。选择平均分布于小鼠基因组且在C57BL/6J和DBA/2 间有差异的39 个微卫星对B6D2F1 互交得到的稀毛F2 进行全基因组扫描。扫描了9个微卫星后发现snthr 1Bao突变基因与D9Mit243 的LOD值为7 73。突变基因被定位于9号染色体。在此基础上又选择了D9Mit355 和D9Mit18 两个微卫星进行检测, 并扩大F2 的数量至145只。结果发现, snthr 1Bao与D9Mit18间无1 例重组, 稀毛突变基因与该微卫星紧密连锁, 距着丝点71cM。同理, 将snthr 2Bao突变基因也定位在与snthr 1Bao相近的区域。检索发现snthr 1Bao是一尚未克隆的新基因。
茅慧华邵义祥吴宝金薛整风陈兵李厚达
关键词:突变基因染色体定位微卫星
乙酰基亚硝基脲(ENU)对C57BL/6J雄鼠睾丸组织的影响被引量:1
2008年
目的观察乙酰基亚硝基脲(ENU)对雄鼠睾丸及其他组织器官的影响,分析引起小鼠死亡的原因,探索ENU处理雄鼠后的最佳配种时间。方法将8~10周龄的C57BL/6J雄鼠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腹腔注射ENU100mg/kg,每周1次,共3次,对照组以同样方法注射生理盐水。首次注射ENU后的第1周至12周,每周分别取4只实验组小鼠和对照组小鼠剖检及组织病理学观察;取其睾丸附睾称重及精子计数。记录死亡小鼠数量,并对其剖检及组织病理学观察。结果对死亡小鼠剖检发现胸腔纵隔内有巨大肿块,明显压迫心脏;组织切片观察发现睾丸和肝脏有明显病变:实验组小鼠睾丸从ENU处理的第2周起开始萎缩,第9周开始恢复;精子数量第4周至第9周稀少。结论ENU为小鼠的一种强诱变剂。纵隔肿瘤是导致雄鼠死亡的主要原因,雄鼠注射ENU后最佳配种时间应在首次注射后的第9周。
茅慧华苏钰文殷俊盛宁陈兵薛整风吴宝金李厚达
关键词:小鼠睾丸精子数目
Mapping of genetic modifiers of Plcd1 in scant hair mice(snthr^(1Bao))
2010年
The scant hair mutant mouse(locus symbol:snthr1Bao) is a recessive mutation that originated in an ethylnitrosourea chemical carcinogenesis study using the DBA/2J inbred strain.The gene responsible for the mutation was previously determined to be phospholipase C,delta 1(Plcd1;mutant allele symbol Plcd1snthr1Bao).To map the modifiers of Plcd1,an intercross(DBA/2J-snthr1Bao/snthr1Bao × C57BL/6J+/+) was conducted.The F2 mutant progeny exhibited a variety of alopecia phenotypes;all F2 mutants(n=507) were classified into 3 groups(mild,moderate,and severe alopecia) and genotyped based on 96 microsatellites.A major QTL was identified on mouse chromosome(mChr) 15 at 12 cM with an LOD score greater than 7(P < 0.0001).Three minor QTLs were detected on mChr 2,5,and 7 at 40,84 and 48 cM,respectively.The QTLs on mChr 7 and 15 were associated with minor alopecia while the QTLs on mChr 2 and 5 were associated with moderate to severe alopecia.No antagonistic or synergistic effects among or between the 4 QTLs were found.Integrating the functions of the 4 potential regulatory QTLs and mutant Plcd1snthr1Bao,we found that these QTLs might contribute to variations of scant hair severity by altering the Ca2+ signal pathways in mouse skin.
WU BaoJinZENG YongMeiMAO HuiHuaYIN LiJingZHU JieYANG WeiWeiYIN XiaoShuWU PeiLinZHANG WeiDong
关键词:突变小鼠遗传修饰QTL检测信号转导通路
两种白斑小鼠突变基因的染色体定位被引量:6
2006年
以本中心ENU诱变获得的两种白斑突变小鼠W-4Bao与Kitl-1Bao为研究对象[均为C57BL/6J(B6)背景],遗传试验表明它们都为单基因显性遗传,W-4Bao及Kitl-1Bao突变基因纯合子小鼠的表型分别为全白色及“黑头白”;将白斑杂合子小鼠与DBA/2(D2)交配获得具有白斑表型的F1小鼠,F1小鼠再回交D2繁殖[(B6×D2)F1×D2]F2小鼠,利用微卫星标记对F2代小鼠进行连锁分析。结果发现W-4Bao与微卫星D5Mit356、D5Mit308之间的LOD值分别为56.82、51.50,从而把该突变基因定位于第5号染色体D5Mit356与D5Mit308之间;Kitl-1Bao与微卫星D10Mit70、D10Mit68之间的LOD值分别为27.37、21.20,从而把该突变基因定位于第10号染色体上D10Mit70与D10Mit68之间。经过检索小鼠基因组数据库确认它们的候选基因分别为kit及kitl。
薛整风陈兵茅慧华邵义祥吴宝金李厚达
关键词:小鼠KIT
遗传性瞳孔异位小鼠及其突变基因的染色体定位被引量:6
2006年
目的研究乙烷基亚硝基脲(ENU)诱变获得的遗传性瞳孔异位(B6-24#)小鼠的病变特征、遗传模式及突变基因在染色体上的位置。方法用瞳孔异常杂合子与正常C57BL/6(B6)小鼠配种,记录后代突变小鼠与正常小鼠数目,采用卡方检验确定遗传模式。繁殖[(B6×D2)×B6]F2及少量的[(B6×D2)F1×D2]F2突变小鼠,用平均分布于小鼠常染色体上的39个微卫星标记对突变基因进行染色体扫描,采用计算最大优势值(LODS)法判定突变基因与微卫星是否连锁并根据重组率计算突变基因的位置。结果初步诊断B6-24#为遗传性瞳孔异位,呈单基因显性遗传,外显率为85·71%。基因组扫描发现,微卫星D2Mit17与突变基因最大LODS为3·27,确定连锁。继续选用接近突变基因的D2Mit398、D2Mit259与其进行连锁分析,结果突变基因与D2Mit398、D2Mit259的重组率分别为5·45%±2·16%、0·90%±0·90%。突变基因被定位于距着丝粒约64·5cM处。在此区域附近未发现明显的候选基因。结论研究成功定位了小鼠瞳孔异位基因,有望为人类类似疾病提供一种新的小鼠模型。
陈兵钱晨刘春茅慧华邵义祥薛整风吴宝金李厚达
关键词:基因突变基因定位小鼠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