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科技攻关计划(2008AB7133)
- 作品数:4 被引量:58H指数:4
- 相关作者:郭劲松方芳郭东茹王永芳朱庆祥更多>>
- 相关机构:重庆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重庆市科技攻关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更多>>
-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 生物炭载体的表面特征和挂膜性能研究被引量:38
- 2011年
- 以花生壳为原料,于300-700℃下热解制备生物炭以作为生物膜载体,对其进行了理化性质表征和挂膜试验.结果表明:较高的热解温度(700℃)能促进生物炭载体孔隙结构发展,生物炭表面ζ电位上升,亲水性增加,从而有利于污水微生物的附着和生长.挂膜期间,生物炭载体单位挂膜量分别高出陶粒44%-84%,高温(700℃)生物炭载体生物膜对NH4’-N的去除率高出陶粒1%-3%,而中低温(300、500℃)生物炭载体生物膜对NH4^+-N的去除率较陶粒低5%-10%,显示生物炭表面理化性质可能对附着的生物膜微生物种类和活性产生影响.
- 丁文川曾晓岚王永芳杜勇朱庆祥
- 关键词:生物炭热解生物膜载体理化性质废水处理
- 有机碳源对单级自养脱氮系统脱氮性能及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影响被引量:6
- 2013年
- 以不同基质的2个反应器为研究对象,考察了有机碳源对单级自养脱氮系统脱氮性能及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一定的碳氮比范围内,通过控制DO,可以实现创造适合亚硝化菌和厌氧氨氧化菌代谢的好氧和厌氧并存的微环境,提高系统的脱氮效果;2个反应器均存在多种脱氮途径,以不含有机碳源为基质时,系统主要通过亚硝化ANAMMOX途径去除氨氮,而有机碳源的加入,使得系统自养脱氮途径去除的氨氮比例下降,传统硝化反硝化途径得到强化;DGGE图谱统计结果表明,有机碳源的加入,使得系统微生物群落结构更加丰富,其中生物膜表现得尤为明显,也表明生物膜结构更有利于形成一个厌氧与好氧共存的微环境,在一个反应器内实现全部脱氮过程。
- 贾丽郭劲松方芳魏洪怀郭东茹
- 关键词:单级自养脱氮有机碳源脱氮性能PCR-DGGE微生物群落结构
- 三维电极生物膜脱氮系统的电场响应性被引量:8
- 2013年
- 研究三维电极生物膜反应器对加载电场的响应性,为寻求反应器有效合理的自动控制方式提供理论指导。为了充分利用三维电极体系阳极产氧为硝化菌提供好氧环境实现氨氮硝化,利用阴极产氢为反硝化菌提供缺/厌氧环境和电子供体实现反硝化脱氮,实验设计并稳定运行了三维电极生物膜脱氮反应器。通过考察不同电流密度条件下,系统溶解氧(DO)、pH、脱氮性能的变化,研究电流密度对三维电极生物膜反应器中微生物生长的微环境和微生物反硝化脱氮所需电子供体的影响,评价三维电极生物膜脱氮系统的电场响应性。结果表明,在电流密度为0.013 4mA/cm2时,NH4+-N转化率可达90%,NO3--N和TN去除率70%以上;三维电极生物膜脱氮系统的极限电流密度在0.020 1mA/cm2附近;极限电流密度范围内,电流密度引起系统DO、pH的变化均在系统承受范围内;电流密度的提高可提高阴极NO3--N反硝化效率,但对阳极NH4+-N的硝化无明显影响,极限电流密度范围内均无NO2--N积累。
- 唐金晶郭劲松方芳郭东茹杨琳
- 关键词:脱氮生物电化学电流密度
- 单级自养脱氮系统运行周期内的DO变化研究被引量:6
- 2012年
- 以人工配制的低C/N值废水为处理对象,考察了单级自养脱氮系统在一个反应周期内DO浓度的变化规律及其与含氮物质转化的相关性。结果表明,当DO分别控制在2.0和1.5mg/L时,对TN的去除率分别为69.7%和81.1%,在氨氮转化结束前,DO浓度基本保持不变,到氨氮转化结束时出现DO浓度突然升高的折点。不同DO浓度条件下的试验进一步验证了DO变化特征点的重现性,DO浓度变化特征点可作为判断氨氮转化完成从而可停止曝气的控制点。
- 郭劲松董俐方芳张强鲍振国
- 关键词:单级自养脱氮溶解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