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ZR2010CM055)

作品数:7 被引量:10H指数:3
相关作者:王敏丁方香路致远赵以亮杨茂全更多>>
相关机构:山东师范大学山东科技大学山东电子职业技术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山东省科技发展计划项目山东省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电子电信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5篇医药卫生
  • 1篇生物学
  • 1篇电子电信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主题

  • 4篇帕金森
  • 4篇帕金森病
  • 2篇电刺激
  • 2篇帕金森病大鼠
  • 2篇丘脑
  • 2篇小波
  • 2篇放电
  • 1篇短时傅里叶变...
  • 1篇多巴
  • 1篇多巴胺
  • 1篇信号
  • 1篇行为学
  • 1篇运动皮质
  • 1篇神经行为
  • 1篇神经行为学
  • 1篇神经行为学表...
  • 1篇束旁核
  • 1篇帕金森病模型
  • 1篇帕金森病模型...
  • 1篇皮质

机构

  • 7篇山东师范大学
  • 2篇山东科技大学
  • 1篇青岛理工大学
  • 1篇山东电子职业...

作者

  • 7篇王敏
  • 4篇路致远
  • 4篇丁方香
  • 3篇赵以亮
  • 2篇光奎
  • 2篇计义正
  • 2篇杨茂全
  • 2篇李芳
  • 2篇王晓清
  • 1篇艾洪滨
  • 1篇宋永吉
  • 1篇贾爱宾
  • 1篇孙建涛
  • 1篇张晓

传媒

  • 2篇生物医学工程...
  • 1篇山东医药
  • 1篇中国康复医学...
  • 1篇山东师范大学...
  • 1篇中华老年心脑...
  • 1篇中国组织工程...

年份

  • 2篇2013
  • 3篇2012
  • 1篇2011
  • 1篇2010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基于加窗Harmonic小波变换的脑区间时延的估计方法
2013年
针对脑电(EEG)局部场电位信号,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加窗Harmonic小波变换(WHWT)的估计两脑区之间神经元活动延迟的方法。该方法首先对两脑区的信号作WHWT,然后取瞬时幅度计算相关系数,相关系数的峰值对应的时间即为神经元活动的延迟时间。结果表明:与基于Gabor小波变换(GWT)及Hilbert变换(HT)的幅度相关法相比较,基于WHWT的幅度相关方法可以更为准确且高效地估计脑区之间的时间延迟及信息流向。
贾爱宾赵以亮张晓王敏
电刺激丘脑腹外侧核对运动皮质2区放电的影响被引量:2
2012年
目的通过刺激帕金森病(PD)大鼠丘脑腹外侧核,观察运动皮质2区局部场电位的改变。方法选取成年雄性Wistar大鼠18只,随机分为对照组6只,实验组12只,实验组建立PD模型,采取信号后,实验组大鼠行电刺激,再采集信号,利用MATLAB软件进行频谱分析和功率谱密度分析。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大鼠电刺激前8~12 Hz频段频率信号显著升高,26~40 Hz频段频率信号显著降低(P<0.05,P<0.01)。与电刺激前比较,实验组大鼠电刺激后8~12 Hz和13~25 Hz频段频率信号显著降低,26~40 Hz和41~100 Hz频段信号显著升高(P<0.05,P<0.01)。结论电刺激丘脑腹外侧核可以改善PD大鼠大脑运动皮质2区的异常放电。
路致远丁方香王晓清计义正王敏
关键词:帕金森病电刺激
关于脑电信号分析方法的探讨被引量:1
2010年
阐述了傅里叶变换(FFT)、短时傅里叶变换(STFT)以及小波变换的理论,并在MATLAB中对实验中自由活动大鼠运动皮层放电过程中采集到的数据进行了分析.实验表明,小波变换为脑电信号处坪领域的研究提供了一个更加有效的方法.
王敏李芳赵以亮
关键词:场电位傅里叶变换短时傅里叶变换小波分析
特定行为下大鼠M1的LFPs研究被引量:3
2012年
本文利用自制单通道微电极、多通道生理信号采集处理系统等,对大鼠抓食行为过程中初级运动皮层(M1)的局部场电位(LFPs)进行了记录,并根据所记录的LFPs的变化和与之同步的大鼠抓食行为变化,将大鼠抓食行为分为4个时期:抓食前期、计划期、抓食期和完成期,之后利用MATLAB软件通过时域分析、功率谱分布分析和时频分析的方法对不同时期的LFPs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大鼠在抓食行为过程中,M1前肢运动相关的神经元活动引发的LFPs变化对应于大鼠不同的行为状态,说明M1的LFPs起到了一定程度的"编码"作用,证明了用与前肢运动相关的M1的LFPs来识别前肢运动行为的可行性。
赵以亮孙建涛宋永吉李芳艾洪滨王敏
关键词:脑机接口MATLAB
帕金森病大鼠行为学模型实用性研究被引量:5
2011年
目的探讨帕金森病(PD)大鼠行为学模型的实用性及黑质神经元的凋亡特征。方法注射6-羟基多巴胺(6-OHDA)制备大鼠模型,5周后用自制梯子和跑步机模型测试大鼠行为学指标。冰冻切片HE染色观察大鼠黑质神经元的形态特征,对比其凋亡情况。结果在梯子实验中,PD模型大鼠与正常对照组和假手术组大鼠相比,行走速度下降,行走时间延长(P<0.05),行走失误率显著增加(P<0.01);在跑步机实验中,PD模型大鼠较正常对照组持续爬行时间显著缩短,一定时间内的跌落次数增加(P<0.01)。组织学观察PD模型大鼠注射药物侧黑质神经元显著减少,凋亡细胞显著增多,胞质染色加深。结论本文造模大鼠在自制梯子和跑步机实验中的行为学改变与黑质神经元凋亡程度相一致,此实验方法可以初步用于PD大鼠模型的鉴定。
杨茂全光奎丁方香路致远王敏
关键词:帕金森病6-羟基多巴胺神经行为学表现黑质
帕金森病模型大鼠丘脑底核及初级运动皮质放电模式的变化被引量:4
2012年
背景:以丘脑底核作为刺激靶点的脑深部刺激在治疗帕金森病上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但其治疗机制尚不明确。目的:观察帕金森病病理状态下丘脑底核和初级运动皮质的局部场电位变化。方法:实验组在Wistar大鼠脑黑质致密部和中脑腹侧被盖区两点注射6-羟基多巴胺建立帕金森病大鼠模型,以在脑黑质致密部和中脑腹侧被盖区两点注射生理盐水的大鼠为对照。通过植入金属电极采集两组大鼠不同状态下丘脑底核和初级运动皮质的局部场电位。结果与结论:实验组丘脑底核放电频率整体上明显高于对照组,且放电能量高于对照组(P<0.05)。与静止状态相比,对照组大鼠抓食运动状态下的初级运动皮质局部场电位在7~12Hz及12~30Hz内变化显著(P<0.05),在30~100Hz内变化极显著(P<0.01),抓食过程中信号频率整体变小;实验组大鼠在两种状态下初级运动皮质局部场电位在不同频率范围内的分布变化不大,仅在30~100Hz内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说明帕金森病大鼠表现为丘脑底核电活动过强,而初级运动皮质电活动受到明显抑制。
光奎杨茂全路致远丁方香王敏
关键词:帕金森病丘脑底核
电刺激帕金森病大鼠丘脑束旁核对内侧苍白球放电的影响
2013年
目的:以丘脑束旁核(PF)为刺激靶点,观察高频电刺激对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模型大鼠内侧苍白球(GPi)放电的影响。方法:在黑质致密部(SNc)和中脑腹侧被盖区(VTA)两点注射6-羟基多巴胺(6-OHDA)制作PD模型大鼠。实验组电刺激(强度1.5V,脉冲间隔0.06ms,频率150Hz)PD大鼠PF,正常大鼠为对照组,比较刺激前后两组大鼠记录的GPi局部场电位(LFPs)。结果:PD大鼠GPiLFPs在7—30Hz频段占总信号百分比减小(P<0.01),而30—100Hz频段增加(P<0.05)。第一次电刺激PD大鼠PF后,GPiLFPs在7—12Hz频段有所改善(P<0.05),在第一次电刺激后的刺激效果表现为GPiLFPs在7—30Hz频段进一步减小(P<0.01)。结论:PD大鼠GPiLFPs低频段占总信号百分比极其显著减小,高频段显著增多,电刺激PF能够改善GPi低频LF-Ps。
丁方香路致远计义正王晓清王敏
关键词:帕金森病脑深部刺激术束旁核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