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教育厅高等学校科学研究项目(2009A582)
- 作品数:3 被引量:23H指数:3
- 相关作者:张卉徐俊斌郝国良马东林赵敏更多>>
- 相关机构:沈阳化工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辽宁省教育厅高等学校科学研究项目辽宁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生物学更多>>
- 开放体系中染料废水真菌脱色影响因素研究被引量:3
- 2012年
- 为研究丝状真菌在开放条件下对染料废水的吸附脱色作用,从15株丝状真菌中筛选出1株对活性翠兰KN-G染料废水具有脱色作用的霉菌YE104,经平板点接培养与载片培养及菌落形态观察对该菌株进行了初步鉴定。利用正交试验对该菌株菌丝生长条件及其在开放体系中对染料废水脱色的应用条件分别进行了优化,并比较了该菌株对活性翠兰KN-G、酸性红4B、分散红S5BL、桃红3B和直接耐晒翠兰86等5种高水溶性染料废水的脱色效果。结果表明,菌株YE104为赭色青霉(Penicillium ochraceum),其菌丝体培养的最佳条件为:葡萄糖5 g/L,硫酸铵1 g/L,KH2PO41 g/L,MgSO4 0.5 g/L,pH=5.5,120r/min,接种量10%,培养48 h。在此条件下,菌株YE104菌丝生物量可达27.46 g/L。菌株YE104在开放体系中对染料废水脱色的优化条件为:菌丝体接种量3 g/L,染料废水质量浓度100 mg/L,菌丝体不经处理直接投加。在上述条件下,YE104对活性翠兰染料废水的脱色率达98.36%。在开放条件下,霉菌YE104对于印染工业的常用染料废水具有广谱脱色作用。
- 张卉周宇夏绯
- 关键词:环境科学技术基础学科染料废水真菌脱色生物量
- 生物表面活性剂产生菌处理水体石油污染物的研究被引量:5
- 2015年
- 为研究水体石油污染物的生物处理方法,通过富集培养、蓝色凝胶平板分离初筛、摇瓶复筛等方法从长期被石油污染的油泥中筛选生物表面活性剂产生菌。采用薄层层析显色法和红外光谱法鉴定该菌所产表面活性剂种类,测定表面活性剂的乳化性能、表面张力和临界胶束浓度等性能,并对菌株降解水体石油污染物的影响因素及效果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筛选出的生物表面活性剂高产菌株LJ2所产表面活性剂为糖脂,其乳化指数为33%,25℃下可将水的表面张力从71.14 mN/m降至27.22 mN/m,临界胶束质量浓度为5 mg/L;当表面活性剂水溶液质量浓度为100 mg/L时,其乳化指数可达50%。温度、降解时间以及NaCl质量分数对菌株LJ2处理水体石油污染效果影响很大。在34℃条件下处理5 d,菌株LJ2对质量浓度为2g/L的水体石油污染物的降解率高达99.5%。研究表明,生物表面活性剂产生菌LJ2对水体石油污染物有良好的降解效果,而且该菌还对水体中较高浓度的NaCl有一定的耐受性。
- 张卉张笔威张妍任海斌马东林赵敏程媛
- 关键词:环境科学技术基础学科生物表面活性剂生物降解
- 生物表面活性剂产生菌的筛选及培养条件优化被引量:15
- 2011年
- 采集加油站、汽车修理厂等处长期被石油污染的土壤,经富集培养、蓝色凝胶平板筛选和发酵液排油圈测定等方法,筛选出8株具有较强产生物表面活性剂能力的菌株。其中菌株BS-4产生物表面活性剂的能力最强,该菌发醉液的排油圈直径达到6.5 cm。通过正交试验对该菌的培养基条件进行初步优化,结果以菜油含量为2%,硝酸钠含量为1.5%,接种量为3%,发酵时间为72 h为最佳。
- 张卉郝国良徐俊斌
- 关键词:生物表面活性剂菌株筛选正交试验培养条件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