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1370706)

作品数:2 被引量:11H指数:2
相关作者:王永翠蒋德明吴大付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院河南科技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篇生物学
  • 1篇农业科学

主题

  • 1篇幼苗
  • 1篇生境
  • 1篇生态恢复
  • 1篇疏林草原
  • 1篇种子
  • 1篇微生境
  • 1篇灌丛

机构

  • 1篇中国科学院
  • 1篇河南科技学院
  • 1篇中国科学院大...

作者

  • 1篇吴大付
  • 1篇蒋德明
  • 1篇王永翠

传媒

  • 1篇生态学杂志
  • 1篇应用生态学报

年份

  • 1篇2022
  • 1篇2014
2 条 记 录,以下是 1-2
排序方式:
疏林草原榆树种子-幼苗更新过程研究进展被引量:7
2014年
榆树疏林草原曾广泛分布于我国北方农牧交错区,是科尔沁沙地、浑善达克沙地和呼伦贝尔沙地特有的原始景观,景观特征类似于热带稀树草原——萨瓦纳,乔木种类单一,草灌木植被发达,是遏制沙漠扩张的重要屏障。但目前榆树疏林的生长状况大都不良,树龄老化,自然消亡长期得不到更新,特别是种子-幼苗时期更新过程受到人为因素和自然环境的影响,使得榆树疏林生态系统处于崩溃边缘。本文基于国内主要的榆树疏林草原分布区榆树种子-幼苗更新过程研究,列举了榆树疏林种子-幼苗的分布特征以及影响其生长发育的主要因素,并且提出进行榆树种源保护、长期定位观测,开展多学科交叉研究和榆树固沙效果分析的展望,对于榆树疏林植被恢复和重建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
唐蛟蒋德明王永翠
关键词:种子幼苗
生态恢复中灌丛保育效应研究进展被引量:4
2022年
灌木作为干旱半干旱地区植被的主要组成部分,对于维持生态系统稳定性和发挥生态服务功能具有重要作用。灌丛保育效应可以减轻限制性因子对目标植物生长和繁殖的不利影响,促进退化生境植物物种自然更新和植被恢复。本文综述了近20年有关灌丛保育效应研究和应用的主要成果,从微生境改善、肥岛形成、防御和抵抗作用发挥、有益微生物引入和协助繁殖体传播或保存以及种间竞争网络格局改变等方面阐述灌丛保育效应的促进机制,并从非生物环境、生物干扰、生活史阶段和生长繁殖策略等方面分析影响灌丛保育效应发挥的关键因素。从完善灌丛保育效应的理论机制和开展多因素共同作用下多植物物种相互作用关系模型构建角度,对灌丛保育效应的研究进行了展望。
唐蛟殷金忠潘飞飞李俊娜赵云飞吴大付
关键词:灌丛微生境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