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级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QN2009068)
- 作品数:2 被引量:30H指数:1
- 相关作者:丑敏霞魏新元更多>>
- 相关机构: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陕西省自然科学基金中央级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更多>>
- 相关领域:生物学农业科学更多>>
- 根瘤菌群体感应系统在共生结瘤过程中的功能
- 2010年
- 根瘤菌能够合成群体感应(quorum sensing,QS)信号分子——酰基高丝氨酸内酯(N-acyl homoserine lactone,AHL)类化合物,其在与豆科植物共生结瘤的过程中,以群体密度依赖的方式通过AHLs诱导相关基因的表达。目前,根瘤菌QS系统的研究结果主要来自根瘤菌属和中华根瘤菌属。不同根瘤菌中的QS系统明显不同,它们对共生过程的影响有很大区别。同时,寄主植物也能通过分泌AHLs类似物等方式介导根瘤菌QS系统的表达。本文在简要介绍革兰氏阴性菌群体感应系统的基础上,综述了不同根瘤菌群体感应系统的类型及其对共生结瘤的影响,以及豆科植物对群体感应系统的响应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并对当前根瘤菌与豆科植物共生互作早期QS系统功能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及今后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分析与展望。
- 丑敏霞魏新元
- 关键词:根瘤菌基因表达豆科植物
- 豆科植物共生结瘤的分子基础和调控研究进展被引量:30
- 2010年
- 豆科植物与根瘤菌共生互作的结果导致了一个新的植物器官——根瘤的形成,根瘤菌生活在根瘤中,它们具有将氮气转化为能被植物同化的氨的能力。该文阐述了根瘤的形成过程和类型,并主要以模式豆科植物蒺藜苜蓿(Medicago truncatula)和日本百脉根(Lotus japonicus)为例,对近年来共生结瘤过程中宿主植物对根瘤菌结瘤因子的识别和信号传递、侵入线形成和固氮的分子基础,以及宿主植物对根瘤形成的自主调控机制、环境中氮素营养对结瘤的影响研究进行了综述,指出当前豆科植物与根瘤菌共生互作研究存在的问题,并对今后的研究方向作了分析与展望。
- 丑敏霞魏新元
- 关键词:豆科植物根瘤形成信号传递共生固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