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社会科学规划研究项目(07BWXJ02)
- 作品数:14 被引量:34H指数:5
- 相关作者:殷学明杨春忠郝学华更多>>
- 相关机构:聊城大学山东师范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山东省社会科学规划研究项目山东省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计划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文学哲学宗教更多>>
- 戏仿:后现代文本生产的症候被引量:8
- 2012年
- 20世纪60年代以降,人类开始步人了后现代生活。所谓后现代是相对现代而言的继之概念。从时间维度看,后现代截断了现代生活的连续性而汰变为延异;从空间维度看,后现代分割了现代生活的整体性而龟裂为碎片。致使中心滑向边缘,必然走向偶然,深度转为平面,
- 殷学明
- 关键词:后现代文本生产症候戏仿时间维度
- 本事批评:中国古文论历史哲学批评范式探究被引量:7
- 2008年
- 本事批评作为一种动态持存的批评范式之一,是绵延时间下的历史哲学批评,其本质是向未来开放的"回忆",以此达到历史、现实视界的融合。中国素有"无典不成诗"的本事批评观念,从而形成了中国独特魅力的本事批评史论和重实际、不穷究、伦理政治化、诗性化以及历史意识缺失的特征论和形态论。本事批评在中国文论批评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和积极意义,为世界文论建设作出了贡献。
- 殷学明
- 关键词:本事历史批评批评范式
- 论中国诗学中的缘事说被引量:2
- 2011年
- 缘事说是中国气派的文论瑰宝,但一直被文论史所掩埋。"事"是言说或书写的能指,缘情和言志只有在"事"的观照下才能合情合理。缘事而发不仅是文学和诗学生成规律,而且也是整个上层建筑生成的普遍规律。对中国古文论缘事说发掘考辨不仅具有深厚的理论意义,而且还具有深切的现实意义。
- 殷学明
- 关键词:本事缘情说
- 论新媒介文学的界定及其内涵被引量:5
- 2015年
- 随着以互联网为标志的电子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整个人类社会日益进入到一个全新的"网络化生存"、"数字化生存"、"信息化生存"、"媒介化生存"的时代,而传播媒介技术的不断革新,也带来了文学艺术与审美文化生产的媒介化转型,媒介逐渐显现为当下文学艺术生产活动之中必不可少的基本构成要素。而经由20世纪90年代后期以来十余年的迅猛发展,以网络文学为代表性形态的新媒介文学已经蔚为大观,成为与传统期刊文学、图书市场文学"鼎足而三"的新型文学形态,并以其旺盛的生产力、创造力与影响力而逐渐被主流文学界及文学研究界所接纳。同时。
- 郝学华
- 关键词:当下文学文本形态话语形式数字媒介艺术生产
- 嫦娥奔月本事迁移研究
- 2009年
- 嫦娥奔月本事迁移不仅是诗性的叙事迁移,而且是文化表征的迁移。嫦娥作为本事形成事态的施事者,其元声音为■我、元形象则为战神;"奔"为行动素,它昭示了本事的事态情由。"月"为受事者,是中华文化最为诗性的搭载受事意象;奔月本事在认同迁移过程中形成了"这一个"文化效应场规约着民族范式。文化视界下嫦娥奔月本事迁移研究是疏导修复与原典诗缘对话的文化堤岸,从而也为古代文论现代化交接提供智性支持和理论铺垫。
- 殷学明
- 关键词:嫦娥奔月
- “五维度总体性理论”与20世纪中国文学史研究被引量:1
- 2008年
- "五维度总体性理论"是一种特定的历史哲学框架与文学史哲学框架,这一理论框架是为了对人类社会文化史与文学史进行总体性分析与把握,立足于特定的"理想类型方法"而提出来的。"五维度总体性理论"的基本问题即是对人类社会文化发展的基本规律进行揭示与阐释,并通过相关的历史分期来把握人类社会文化的总体性特质及其流变。在"五维度总体性理论"中,原始时代、古典时代、近代、现代与后现代是依次相序的,但这并不是一种线性序列,于其中存有着复杂的相关社会文化形态、质素及其意向的斗争、更替、延留与创生。在20世纪中国文学史的研究与写作中,理应确立20世纪中国文学总体性特质之混杂性、复杂性与阶段性的观念,通过"近代性历史叙事框架"、"现代性历史叙事框架"与"后现代性历史叙事框架"及其整合进而达成特定的整体把握。
- 杨春忠
- 关键词:反本质主义历史分期20世纪中国文学史
- 选本活动论题的张力及其研究被引量:5
- 2008年
- 选本活动是一种特定的文学活动方式,一种特定的文学史运作方式与文学批评方式。经典相关于选本,选本活动本身即是一个经典化、去经典化与再经典化的过程。从构成及其现实运作的意义上言之,由于选本活动是由众多的质素或环节构成的,其体现为一种整合性的动态系统,并存有着自身多元化的意向。这样,虽然选本活动的确存有着批评的质素,但却并非仅仅作为一种批评形态而存在,选本批评的命名在某种意义上遮蔽了选本活动的综合性与集合性。与选本、选本批评等相关概念相比较,选本活动的概念更具有理论张力、现实针对性与方法论意义,其极大地开拓了选本研究的视野,健全了选本研究的意识观念,强化了其现实感。当下选本活动研究可在以下论域中展开,亦即其一,选本活动的理论研究;其二,选本活动的历史研究;其三,选本活动的统计学-实证研究;其四,选本活动的应用研究;其五,选本活动规范化的研究。
- 杨春忠
- 关键词:选本选本批评文化活动
- 论文学作为事件存在
- 2011年
- 基于事件不仅构成文学,而且还推动文学的事实以及对传统历史诗学和形式诗学的深刻反思,我们提出"文学作为事件存在"的命题,其目的一方面是要清理当前文学本质研究的淤垢以期回到文学存在的活水源头去,另一方面通过事件揭示文学内外构成的基本规定以及文学生产的内在规律,从而对当下文学终结论以及名著改编、文学戏仿等现实问题有所启发。作为本质主义与反本质主义文学论争后的合题,"文学作为事件存在"的提出无疑既具有理论意义,又具有实践意义。
- 殷学明
- 关键词:文学
- 本事迁移理论视界中的“本事”流变考被引量:4
- 2009年
- 恢弘的理论大厦需要坚实的范畴概念建基,需要严密诗性的判断黏合。"本事"则是本事迁移理论中的地基性范畴概念。"本事"迁移不仅包含"原发性、原态性的事件"的迁移,同时也含纳"本事"自身的迁移和流变。廓清历史视域,澄明"本事"流变概念,追寻到原典的诗性话语缘构关系,藉此我们才不惮于本事迁移理论大厦的建构。
- 殷学明
- 关键词:本事
- “缘事说”:中国古代文论中一个被遮蔽的隐体系被引量:5
- 2012年
- 与"缘情说"相对,中国古代文学理论中的"缘事说"是围绕着事件概念对文学的本质、发展、创作以及接受重新检视后而建构的一种具有原创性的历史文化诗学。发掘"缘事说"资源的目的是为了探讨和揭示历史叙事、文化叙事、文学叙事及文学生产的基本机制与内在规律,从而为当下戏仿以及经典再生产等文学现实问题提供理论支持。"缘事说"的运作方式是缘事生理、缘事生事和缘事生情,创作方法是托事于物、用事、叙事等。对中国古代文论中"缘事说"的发掘不仅具有深厚的理论意义,而且还具有深切的现实意义。
- 殷学明
- 关键词:用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