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吉林省科技厅国际合作项目(20100722)

作品数:3 被引量:24H指数:2
相关作者:曹铁华梁烜赫于雷张磊刘春光更多>>
相关机构:吉林省农业科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吉林省科技厅国际合作项目吉林省科技厅青年基金吉林省科技发展计划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农业科学

主题

  • 2篇农田
  • 2篇重金
  • 2篇重金属
  • 2篇污染
  • 1篇玉米
  • 1篇玉米农田
  • 1篇农作
  • 1篇农作物
  • 1篇铅污染
  • 1篇铅污染土壤
  • 1篇去除率
  • 1篇重金属含量
  • 1篇重金属污染
  • 1篇作物
  • 1篇螯合诱导
  • 1篇污染土
  • 1篇污染土壤
  • 1篇吸收量
  • 1篇金属含量
  • 1篇金属污染

机构

  • 3篇吉林省农业科...

作者

  • 3篇梁烜赫
  • 3篇曹铁华
  • 1篇刘春光
  • 1篇牟忠生
  • 1篇金荣德
  • 1篇陈宝玉
  • 1篇张磊
  • 1篇范作伟
  • 1篇于雷
  • 1篇王楠
  • 1篇闫海洋
  • 1篇魏雯雯
  • 1篇王洪君
  • 1篇赵鑫

传媒

  • 2篇吉林农业科学
  • 1篇玉米科学

年份

  • 1篇2022
  • 1篇2012
  • 1篇2011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抗铅微生物的筛选及EDDS螯合诱导黑麦草修复铅污染土壤的效应初探被引量:8
2012年
从污染的土壤中筛选出两株较高抗铅细菌(CJ1,CJ2)和两株真菌(ZJ1,ZJ2),经过菌株的液体培养对铅的除去率达到了60.6%、51.3%、78.7%、47.2%。其中选择两种去除率高的细菌CJ1和真菌ZJ1,通过黑麦草的盆栽试验,在其内添加不同种类的微生物、EDDS(乙二胺二琥珀酸)及微生物与螯合剂的复合调控,分析了黑麦草吸收铅能力。结果发现,EDDS和真菌的复合处理下黑麦草根系和叶片中的铅含量分别比对照增加了7.7倍和10.68倍。说明复合处理对铅在黑麦草体内的富集和传输上有显著的诱导作用。
曹铁华牟忠生王淑萍闫海洋梁烜赫范作伟金荣德
关键词:去除率吸收量
吉林省农田重金属含量及其在作物中的累积被引量:14
2011年
为研究吉林省农田及相应农作物中重金属污染状况,采集了26个县(市)97个土壤样品及相对应的农作物样品进行检测。结果表明,大豆田土壤中有1个样品镉含量大于背景值,超标率为6.67%;玉米田中有1个样品铜含量、4个样品镉含量超过土壤环境背景值,超标率分别为1.39%和5.56%;水稻田中各重金属元素含量均低于相应pH条件下的土壤环境标准限制。农作物中,大豆中有4个样品镉含量超标,超标率达到26.7%;玉米中铜含量超标的有1个样品,镉、汞含量超标的各有3个样品,超标率均达到4.17%;水稻中各重金属元素含量均在标准值之内。土壤的污染等级属于"清洁"一级。
梁烜赫曹铁华张磊于雷刘春光
关键词:农田重金属农作物
镍矿区周边不同距离玉米农田的重金属污染及转移规律被引量:2
2022年
以吉林省镍矿区作为污染中心,调查周边1~5 km不同距离玉米农田中铬、镍、镉、砷和铅共5种重金属的含量及其在玉米体内的蓄积量和分配规律,为合理评价重金属污染状况及制定治理措施提供借鉴和参考。结果表明,镍矿区周边不同距离农田中,镍、镉含量超标1.3至8.9倍,砷含量接近标准上限,铬、铅不超标;在漂移性方面,镍和镉较弱,而砷、铬和铅较强。重金属含量高的农田,玉米子粒生物量呈显著下降趋势,降幅可达15.8%~31.7%。玉米对镍、铬和砷的富集量较多,对镉和铅的富集量较少,且倾向于砷、铬富集于子粒,镍、镉、铅富集于营养器官。吉林省镍矿区周边不同距离农田重金属污染和转移规律存在显著差异,玉米适合做镍的修复植物,在砷或铬含量高地区不宜种植食用玉米。
赵鑫史旭曾李善龙李涛王洪君王楠陈宝玉孙孟琪魏雯雯曹铁华梁烜赫
关键词:玉米重金属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