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06BFX014)

作品数:21 被引量:100H指数:7
相关作者:苗连营吴礼宁程雪阳李培才高建军更多>>
相关机构:郑州大学河南财经学院武汉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政治法律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1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2篇政治法律
  • 1篇经济管理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7篇宪法
  • 7篇宪政
  • 5篇人权
  • 5篇宪法学
  • 5篇法学
  • 4篇权利
  • 3篇地方公债
  • 3篇政府干预
  • 3篇人权保障
  • 3篇税制
  • 3篇公债
  • 3篇法律
  • 3篇分权
  • 3篇分税
  • 3篇分税制
  • 3篇财政
  • 3篇财政关系
  • 3篇财政联邦主义
  • 2篇政府
  • 2篇政治

机构

  • 17篇郑州大学
  • 3篇河南财经学院
  • 1篇武汉大学
  • 1篇中国政法大学

作者

  • 12篇苗连营
  • 7篇吴礼宁
  • 4篇程雪阳
  • 3篇李培才
  • 2篇康华茹
  • 2篇高建军
  • 1篇姚远
  • 1篇郑磊
  • 1篇王平正
  • 1篇李永超

传媒

  • 5篇河南省政法管...
  • 3篇郑州大学学报...
  • 2篇中国特色社会...
  • 2篇河南社会科学
  • 1篇中国青年政治...
  • 1篇浙江学刊
  • 1篇河南公安高等...
  • 1篇学习与探索
  • 1篇河北法学
  • 1篇四川大学学报...
  • 1篇学习论坛
  • 1篇国家检察官学...
  • 1篇公民与法(综...

年份

  • 7篇2010
  • 6篇2009
  • 3篇2008
  • 6篇2007
2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政府干预的宪法渊源考察——一项基于宪法文本的宪政分析被引量:1
2007年
在文本学意义上,通过法律授予政府公共权力可能与法律的稳定性要求相矛盾。尤其在宪政条件下,公共权力的设定和运行应当具有充分的宪法渊源,或者起码不能与宪法构建的社会秩序相冲突。作为一项干预社会经济生活的公共权力,一方面,政府干预必须具有理论上的自恰性,另一方面,通过制定新宪法,或者修改和解释现行宪法,使政府干预在实践上具有充分的宪法渊源,从而保证政府干预在宪法上的合法性、正当性。
李培才
关键词:政府干预宪法消极权利积极权利
宪法学视野中的司法问题之研究被引量:7
2007年
权力固有属性的差异是区分立法权、行政权和司法权的基本依据。国家权力之间的错位是目前我国司法体制的主要问题与症结所在,也是导致司法行政化、地方化的主要根源。理性认识司法权的内在属性应当成为司法改革的理论原点。从制度上切断司法与行政和地方的脐带,是司法真正树立起自身权威和公信力的前提。一场真正的司法改革必须从宪政体制的角度进行统筹分析与考量,每一个具体的改革措施也都应当与宪政和法治建设的总目标相一致。
苗连营
关键词:司法权司法改革宪政建设
论司法能动与司法节制——关于政府干预之司法审查的司法理念分析被引量:7
2007年
作为公共权力的运行过程,政府干预虽然在法律上具有先定力,但不具有终局性的法律效力,因此,法院对政府干预进行司法审查,不仅是必要的,也是可行的。关键的问题在于,法院在对政府干预进行司法审查的过程中,应当秉承何种审查标准和审查态度。这构成法院司法审查的司法理念。在一般意义上,关于政府干预的形式合法性问题的司法审查,被认为是法院固有的权力,但对于政府干预的实质合法性问题的司法审查,法院存在两种明显对立的态度,并由此形成司法能动主义和司法节制主义两种司法理念。
李培才
关键词:政府干预司法审查司法能动
论传统法律文化中的和谐因素及其压迫性
2010年
和谐是人类的共同社会理想。中国的传统法律文化尤其钟情于"和"的概念,无论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上,还是在社会关系与政治关系方面,都力求达到和谐境界。然而当这种理念被付诸实践,所依靠的并不是社会主体的自觉,而是一种外在的强制。
吴礼宁康华茹
关键词:和谐社会调解无讼
论中国宪政建设的价值取向被引量:2
2008年
在20世纪以前,强调政府权力的有限性一直是主导西方宪政理论发展和宪政实践的最根本理念。现代宪政理论要求国家承担大量积极的政治职能,福利国家是其目标。当代宪政理论志在寻求"有效"与"有限"之间的平衡。对于中国的政治制度变迁而言,寻求平衡的社会基础并不存在。中国当前在宪政建设方面的首要任务仍然是启蒙,而不是跨越。
高建军
关键词:宪政建设有限政府
论“草根”民主的困境与出路被引量:1
2010年
20世纪初以来的近代化—现代化进程中,在一系列社会运动的冲击之下,农村中的传统宗法关系遭到毁灭性的打击。改革开放以后,国家权力草率地撤离农村,留下了权力真空地带,宗法关系迅速填补了这一地带。同时,有的基层权力异化,基层政权与宗法关系交织,共同侵蚀基层民主,给基层民主的发展带来了危险。这一问题能否得到解决,关系着中国农村基层民主以及整个宪政和法治建设的命运。
吴礼宁康华茹
关键词:农村基层民主村民自治
人权属性与道德标准
2009年
人权是人之作为人应该享有的权利,它在本质上是自然权利而不是法定权利。人权自身包含有某种正当性,无论基于法律还是基于道德的权利,都是正当的。通常所说的道德权利,其实是一种自然权利。道德是相对的,道德可以评价人权而不能决定人权,如果说人权是一种道德权利,那是因为人权获得了道德的承认。人权的正当性并非来自道德,而是来自人性,在人性那里,人们获得了关于人权的一致判断。
高建军
关键词:普遍人权道德权利道德规范
寻求思想与行动的对话——改革开放30年之际对宪政命运的反思被引量:2
2008年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这一战略构想,预设了我国宪政建设的理论起点与归宿。而当今,宪政命题虽然掌握了话语霸权,却仍有隔靴挠痒之嫌,甚至变成容不得他者的压迫性话语。说到底,是因为思想和行动之间出现了各种各样的偏差,由此带来宪政建设成果的差强人意。摆脱建构理性主义的情结,为思想与行动寻求对话的平台,才是中国宪政建设的出路。
吴礼宁
关键词:保守主义
分税制、地方公债与央地财政关系的深化改革——基于立宪主义的视角
关于是否允许地方政府发行公债,近些年来一直是人们关注的话题。如果认真分析建立在1994年分税制基础之上的央地财政分权所存在的问题,就会发现破解地方债务黑洞的最为根本且亟需的策略并非是允许地方政府发行公债,而是要依据立宪主...
苗连营程雪阳
关键词:分税制地方公债财政联邦主义
文献传递
公民法律意识的培养机制:制度层面的考察被引量:4
2007年
公民法律意识的培养和提高是一个复杂的渐进过程,受到诸多因素的交互影响,既需要适宜的社会条件与氛围,也需要制度的合理建构及其有效运作。坚持“法律至上”原则,实现良法之治、依法行政、公正司法,积极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进一步健全和完善各项基本民主制度,既是塑造公民现代法律意识的有效途径,也是法治社会的必然要求。
王平正
关键词:法律意识法治建设民主政治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