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科技支撑计划项目(12214903)
- 作品数:8 被引量:18H指数:3
- 相关作者:张玉平更多>>
- 相关机构:承德石油高等专科学校河钢股份有限公司承德分公司更多>>
- 发文基金:河北省科技支撑计划项目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理学金属学及工艺冶金工程化学工程更多>>
- 高频燃烧红外吸收法测定氮化钒铁中碳和硫被引量:3
- 2016年
- 对于含氮量较高的氮化钒铁而言,其熔点高达1 450-1 650℃,给测定碳和硫的含量带来难题。利用钒铁标准物质建立校准曲线,钒铁标准物质进行校准验证,设定分析时间为50s,以0.4g纯铁和1.4g钨粒为助熔剂进行助熔,建立了高频燃烧红外吸收法测定氮化钒铁中碳和硫的分析方法。方法中碳和硫的检出限分别为0.001 1%和0.001 3%,方法测定下限分别为0.003 5%和0.004 2%。由于缺乏氮化钒铁标准物质,取一定量的钒铁标准物质,分别与氮化硅铁标准物质混合,参照FeV45N10、FeV55N11氮化钒铁的成分配比配制氮化钒铁合成样品1#和2#,按照实验方法进行测定,所得测定值和理论值基本一致。实验方法测定氮化钒铁样品中碳含量结果的相对标准偏差(RSD,n=8)在1.2%-3.0%之间,硫在2.2%-4.2%之间。
- 张玉平高树峰宋晓军张海岩李彩云
- 关键词:钨铁红外吸收法碳硫
- 氮化钒铁中硅含量的硅钼蓝分光光度法研究
- 2019年
- 采用硅钼蓝分光光度法测定氮化钒铁中的硅含量,研究了氮化钒铁溶样方法,通过溶样效果,选择确定溶样酸。结果表明,该方法准确度高、重复性好,操作简便,可广泛运用于氮化钒铁中硅的检测。
- 张玉平
- 关键词:硅分光光度法
- X射线荧光光谱法测定氮化钒铁中铁、钒、硅的含量被引量:5
- 2014年
- 应用X射线荧光光谱法测定氮化钒铁中铁、钒和硅的含量。样品需研磨过孔径为0.074mm的样筛(即200号筛),用淀粉或甲基纤维素为粘合剂,将样品细粉压制成样片,样片厚度在3~5mm间。试验表明:上法制得的样片所得荧光强度稳定,测定结果的精密度符合要求。铁、钒、硅3种元素测定值的相对标准偏差(n=10)依次为0.27%,0.23%,1.51%。经验证,本方法的测定结果与化学法测定结果相符。用基体匹配法制作工作曲线,进行定量分析。
- 高树峰张海岩张玉平李彦辉宋晓军
- 关键词:X射线荧光光谱法铁钒硅
- 氮化钒铁中硅、锰、磷测定过程中样品处理方法的对比研究被引量:2
- 2015年
- 分别用酸溶法、碱溶法和微波消解法溶解氮化钒铁后,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和化学分析方法对比测定氮化钒铁中硅、锰、磷的含量。结果表明采用酸溶法,样品溶解不完全,溶液中有少量黑色沉淀,测定结果偏低。采用碱溶法和微波消解溶样测定的数值与化学方法测定值极为接近,分析结果的相对标准偏差为0.699%~3.586%,精密度好。
- 张玉平高树峰张海岩李彩云郭玉聪
- 关键词:酸溶碱溶微波消解
- EDTA滴定法直接测定钒铝合金中的铝被引量:2
- 2016年
- 钒铝合金是生产钛合金和不含铁只含钒的特殊合金的添加剂,在钛合金中钒是一种强的稳定剂。钒铝合金能改善合金的耐热性能与冷加工性能,
- 张玉平高树峰刘静
- 关键词:EDTA滴定法冷加工性能耐热性能钛合金稳定剂
- 氮化钒铁中磷含量的铋磷钼蓝分光光度法测定
- 2013年
- 采用铋磷钼蓝分光光度法测定氮化钒铁中的磷含量。研究了显色体系稳定性、显色体系酸度、显色剂用量等对测定结果的影响。结果表明,显色时间为20min,在4%~7%的硝酸介质中,钼酸铵加入量为4~10mL范围内吸光度值最大且稳定。确立了氮化钒铁中磷含量的检测条件;同时对方法准确性和精密度进行研究。研究与应用实践表明,该方法操作简便、测定结果准确、具有较强的实用性。
- 张玉平刘静高树峰张海岩
- 关键词:磷分光光度法
- 自蔓延高温合成氮化钒铁中高氮含量实验检测与理论计算法的对比研究被引量:1
- 2015年
- 探讨了自蔓延高温合成工艺生产的氮化钒铁中高氮含量的检测方法。并在缺乏标准物质的情况下,通过实验检测和理论计算对比,验证并确定了惰性气体熔融热导法测定氮化钒铁中高氮含量的准确性。
- 高树峰李彩云张玉平陈国涛张海岩
-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法测定氮化钒铁中8种杂质元素被引量:6
- 2014年
- 提出了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法测定氮化钒铁中8种杂质元素(铝、铬、镁、锰、磷、钾、钠、硅)的含量。利用X射线荧光光谱法对氮化钒铁进行半定量分析,根据所得结果进行基体匹配,配制标准溶液,制作工作曲线,并用ICP-AES对样品中上述8种元素进行定量测定。试验选择此8种元素的分析线依次为236.705,205.560,285.213,279.079,213.618,769.896,330.298,256.611nm。方法用于生产样品的分析,测定值的相对标准偏差(n=10)在0.29%~4.5%之间。加标回收率在96.0%~105%之间。
- 高树峰张海岩张玉平李彦辉武挺刘静
- 关键词: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法X射线荧光光谱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