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政府间科技合作项目(AM1021)

作品数:12 被引量:179H指数:9
相关作者:王健刘加海杨红春方红光王丽更多>>
相关机构:浙江大学浙江体育职业技术学院中国人民解放军73021部队更多>>
发文基金:政府间科技合作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一般工业技术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7篇医药卫生
  • 3篇生物学
  • 2篇一般工业技术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8篇电信号
  • 8篇肌电
  • 8篇肌电信号
  • 8篇表面肌电信号
  • 7篇面肌
  • 7篇表面肌电
  • 6篇信号
  • 5篇肌肉疲劳
  • 3篇信号特征
  • 3篇肌肉
  • 2篇信号变化
  • 2篇腰部
  • 2篇肱二头肌
  • 2篇非线性
  • 2篇复杂度
  • 1篇电极
  • 1篇电位
  • 1篇多裂肌
  • 1篇研磨
  • 1篇腰部肌肉

机构

  • 11篇浙江大学
  • 1篇华南理工大学
  • 1篇浙江理工大学
  • 1篇浙江体育职业...
  • 1篇中国人民解放...

作者

  • 11篇王健
  • 3篇刘加海
  • 2篇杨红春
  • 2篇张海红
  • 2篇方红光
  • 2篇吴飞
  • 2篇王丽
  • 1篇刘深泉
  • 1篇卢宁艳
  • 1篇田丹丹
  • 1篇温晓利
  • 1篇罗晓芳
  • 1篇胡斌
  • 1篇杨镇

传媒

  • 4篇生物物理学报
  • 3篇中国康复医学...
  • 2篇中国运动医学...
  • 1篇体育科学
  • 1篇浙江大学学报...
  • 1篇航天医学与医...

年份

  • 1篇2010
  • 1篇2008
  • 5篇2006
  • 2篇2005
  • 3篇2004
1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运动性肌肉疲劳的表面肌电非线性信号特征被引量:61
2005年
研究目的在于探讨不同强度等长运动诱发肌肉疲劳过程中s EMG非线性信号变化特征及其与肌肉运动耐力的关系。10名青年大学生志愿者参加本次实验。采用4 0 %、6 0 %和80 %MVC强度的等长运动试验诱发肱二头肌疲劳,同步采集该肌肉s EMG信号并进行非线性C(n)和% DET和线性MPF分析。研究发现1)肌肉疲劳过程中s EMG信号的MPF和C(n)呈单调递减型变化,而% DET呈单调递增型变化;2 )不同强度运动负荷诱发肌肉疲劳过程中MPF、C(n)和% DET变化率具有明显的运动强度依赖性并与肌肉耐力运动成绩高度相关;3)以% DET变化率反映运动性肌肉疲劳的敏感度明显高于MPF和C(n)。
王健方红光杨红春
关键词:肌肉疲劳表面肌电信号
双关节运动的局部肌肉疲劳与肌电变化被引量:2
2006年
目的以腕-肘关节为例,探讨不同水平运动负荷诱发尺侧腕屈肌(FCU)和肱二头肌(BB)疲劳过程中sEMG信号与各关节最大屈肌肌力的关系。方法采集10名青年男性受试者在不同负荷水平(30%、55%、80%MVC)下疲劳过程中尺侧腕屈肌(FCU)和肱二头肌(BB)的表面肌电信号和各关节在疲劳前后的MVC。结果不同运动负荷强度分别诱发前臂和上臂肌肉疲劳过程中,腕、肘关节最大屈肌肌力明显下降且具有明显负荷强度效应;BB和FCU的MPF与MF单调递减且下降率具有明显的负荷强度效应;不同负荷强度下BB和FCU的MPF和MF下降斜率与肘、腕关节最大屈肌肌力的下降比值之间有明显相关。结论局部肌肉疲劳过程中MPF和MF下降率变化能够对相应关节最大肌力变化作出比较准确预测。
吴飞王健
关键词:表面肌电信号肌肉疲劳
不同负荷方式引起的腰部肌肉表面肌电信号变化特征被引量:10
2004年
采用时频、复杂度和定量递归信号分析方法对Biering-sorensen和Ito-Shirado条件下腰部肌肉表面肌电信号的变化规律和特点进行了比较.10名正常受试者分别参加Biering-sorensen和Ito-Shirado运动负荷试验,分别获取两侧L2~L3和L5~S1部位表面肌电信号.研究发现,以上两种运动负荷方式下平均功率频率和复杂度时间序列曲线呈单调递减型变化,而确定性线段百分数时间序列曲线呈单调递增型变化.双因素方差分析表明负荷方式和采样部位对以上信号分析指标变化斜率的影响均有显著统计学意义,证明Biering-sorensen负荷方式较Ito-Shirado负荷方式对腰部肌肉表面肌电信号特征有较大的影响,而采样部位也是腰部肌肉功能评价不可忽视的因素.
方红光王健
关键词:负荷方式腰部肌肉表面肌电
24种瑞士球练习对腰部竖脊肌和多裂肌激活程度的影响被引量:23
2010年
目的:探讨24种常见的动静态瑞士球练习对腰部竖脊肌和多裂肌激活程度的影响。方法:14名青年男性受试者分别完成10种动态和14种静态瑞士球练习,记录腰部竖脊肌和多裂肌sEMG信号,计算平均肌电振幅(AEMG)并进行标准化处理。按肌肉不同激活程度(0~40%、40~80%、>80%)将24种练习方式分为轻度、中度和重度激活三类,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对不同练习方法对腰部竖脊肌和多裂肌激活程度的影响进行分析,采用t检验考察不同支点位置(近端和远端)对仰卧直腿桥式支撑练习时腰部竖脊肌和多裂肌激活水平的影响。结果:不同瑞士球练习时腰部竖脊肌和多裂肌激活程度有显著性差异(P<0.05)。腰部竖脊肌激活程度:重度激活7项,中度激活10项,轻度激活7项;多裂肌:重度激活11项,中度激活7项,轻度激活6项。近端和远端支撑对仰卧直腿桥式支撑练习时腰部竖脊肌和多裂肌激活水平的影响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不同瑞士球练习对腰部竖脊肌、多裂肌激活程度不同,利用瑞士球练习维持和改善腰部肌肉功能可以根据不同阶段的训练目标选用相应强度的练习方式。
胡斌吴飞田丹丹王健
关键词:竖脊肌多裂肌表面肌电信号
基于相空间、熵和复杂度变化的表面肌电信号分析被引量:19
2006年
采集20名男性实验对象在静态背伸疲劳负荷试验和动态等长负荷试验中的表面肌电信号,用混沌、分形理论的方法处理肌电信号、周期信号、随机信号,研究它们的延迟时间、重构相空间、熵值和复杂度等非线性指标的变化规律和特点.结果发现,表面肌电信号的延迟时间、重构相空间、熵值和复杂度等各种非线性特性均介于周期信号和随机信号之间,表现出混沌信号的特征.
刘加海王丽王健
关键词:非线性表面肌电信号周期信号随机信号
龙虾胃肠神经系统的数值分析被引量:4
2004年
利用抑制神经系统的WinnerLessCompetition(WLC)模型,通过数值方法分析Mulloney型龙虾胃肠神经系统神经元的电位发放,得到胃研磨囊和幽门神经系统中各个神经元的电位发放和系统的节律变化。结果表明,胃研磨系统内神经元的发放规律显示两侧牙齿和中间牙齿出现切断、挤压和研磨食物等状态,幽门系统内神经元的发放规律显示幽门节律出现依次发放的三个部分。两个神经系统的数值结果,不仅解释了龙虾胃肠神经系统中神经元电位发放与肌肉运动的关系,而且理论再现了龙虾胃肠神经系统的节律变化和实验结果。
刘深泉L.Song
关键词:龙虾神经元电位肌肉运动
电极放置位置对表面肌电信号特征的影响被引量:9
2008年
目的:探讨不同电极放置位置对表面肌电(sEMG)信号特征的影响。方法:健康男性大学生14名,分别采用50%、70%和90%最大随意收缩力量(MVC)强度静态屈肘运动诱发肱二头肌疲劳,同步采集肱二头肌上三个不同电极位置上的sEMG信号,采用线性和非线性信号分析方法,计算线性指标平均肌电值(AEMG)和平均功率频率(MPF)以及非线性指标C(n)和DET%。结果:电极位置只对sEMG的四个测试指标的均值产生影响,对其变化斜率无明显影响,而四个指标的变化斜率中,除AEMG变化斜率对负荷强度无明显区分度外,其余三个指标对负荷强度均有良好区分度。结论:采用MPF、C(n)和DET%变化斜率作为评价局部肌肉疲劳的客观指标,既可以忽略电极放置位置对sEMG的影响,又对不同负荷强度有良好区分度。
卢宁艳王健杨红春
关键词:表面肌电
等长收缩诱发肌肉疲劳及恢复过程中表面肌电信号特征变化规律被引量:14
2005年
运用线性和非线性分析方法分析不同强度等长收缩诱发局部肌肉疲劳及恢复过程中表面肌电信号(surfaceelectromyogram,sEMG)特征的变化规律,探讨影响sEMG信号变化的可能原因和机制。结果显示,在肱二头肌疲劳收缩过程中,sEMG的特征指标平均肌电值(averageEMG,AEMG)、平均功率频率(meanpowerfrequency,MPF)、Lempel-Ziv复杂度(Lempel-Zivcomplexity,C(n))和确定性线段百分数(Determinism%,%DET)的变化具有良好的规律性。恢复期AEMG没有表现出规律性的变化,MPF、C(n)和%DET在恢复期2秒即开始显著恢复,在前10秒恢复很快,随后恢复速度变慢。恢复初期sEMG信号特征的快速变化提示中枢控制因素可能发挥更大作用。
杨红春王健张海红
关键词:表面肌电复杂度
局部肌肉疲劳的表面肌电信号复杂度和熵变化被引量:23
2004年
目的在于探讨静态和动态疲劳性运动过程中肱二头肌和腰部脊竖肌表面肌电(surfaceelectromyogra-phy,sEMG)信号的Lempel-Ziv复杂度和Kolmogorov熵的变化规律。18名男性大学生志愿者被随机分为肱二头肌和腰部脊竖肌运动负荷组,分别完成静态和动态疲劳运动负荷试验。运动负荷期间连续记录sEMG信号,在对运动负荷时间和重复次数进行标准化处理后,截取相应时段的sEMG信号,计算Lempel-Ziv复杂度和Kol-mogorov熵,观察它们随肌肉疲劳发展的变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无论是静态还是动态疲劳运动条件下,被检肌肉sEMG信号的复杂度和熵均随着运动负荷时间呈现明显的单调递减型变化。该变化可能与神经系统渐进性协调众多运动单位同步收缩的“协同效应”有关。
刘加海王健罗晓芳
关键词:表面肌电信号复杂度肱二头肌
sEMG信号变化的对侧负荷效应被引量:5
2006年
目的观察一侧肢体疲劳负荷条件下对侧相应肌肉的sEMG信号变化特征。方法10名女性受试者完成两臂不同负荷等长疲劳实验,同时记录两侧肱二头肌sEMG信号并考察线性指标平均肌电值(AEMG),中位频率(MF)和非线性指标复杂度(C(n))、确定性线段百分比(%DET)的变化特征。结果30%受试者出现对侧肌肉MF斜率的随变现象,且观察臂MF下降百分数为负荷臂下降百分数的50%以上;对所有受试者对照组和实验组各指标变化斜率的均值进行配对t检验,MF,C(n)及%DET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而AEMG斜率存在显著性差异(t=-4.342,P<0.01)。结论一侧肱二头肌等长疲劳负荷对对侧未疲劳肱二头肌AEMG斜率变化有显著影响,存在对侧肌肉MF斜率的随变现象但具有个体差异性,这可能是中枢神经双侧交叉控制策略的结果。
温晓利王健
关键词:表面肌电信号肌肉疲劳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