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06JA75011-44024)

作品数:15 被引量:37H指数:3
相关作者:张树国翟景运更多>>
相关机构:杭州师范大学青岛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文学历史地理艺术哲学宗教更多>>

文献类型

  • 1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0篇文学
  • 3篇历史地理
  • 2篇艺术
  • 1篇哲学宗教

主题

  • 3篇祭祀
  • 3篇家祭
  • 3篇国家祭祀
  • 2篇谶纬
  • 2篇舞蹈
  • 2篇舞蹈史
  • 2篇舞蹈史诗
  • 2篇郊祀
  • 2篇汉代
  • 2篇创制
  • 1篇东汉
  • 1篇学史
  • 1篇雅乐
  • 1篇艺术
  • 1篇艺术形态
  • 1篇音乐
  • 1篇音乐舞蹈
  • 1篇音乐舞蹈史诗
  • 1篇阴阳
  • 1篇阴阳五行

机构

  • 13篇杭州师范大学
  • 2篇青岛大学

作者

  • 14篇张树国
  • 1篇翟景运

传媒

  • 4篇杭州师范大学...
  • 2篇广州大学学报...
  • 2篇中南民族大学...
  • 1篇中国典籍与文...
  • 1篇浙江学刊
  • 1篇齐鲁学刊
  • 1篇陕西师范大学...
  • 1篇中国文化研究
  • 1篇淮阴师范学院...
  • 1篇乐府学

年份

  • 1篇2014
  • 3篇2012
  • 2篇2011
  • 4篇2010
  • 3篇2009
  • 2篇2008
1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诗性时历——《月令》与汉代祭事诗关系探析被引量:1
2012年
《礼记·月令》是上古时代具有经典地位的时历书,同时也是政书,对天子岁时祭祀的种类和举行仪式的季节及功能具有规定性,为汉以后帝王们所恪守。岁时祭包括五郊迎气、社稷、山川、宗庙等"大祀",同时也包括诸如高禖、大雩、驱傩、八蜡等祭仪。五郊迎气以五神帝为诉求对象,祈祷四季平安;社稷之祀为祭祀土谷之神后土、后稷,祈年报功;山川之祀在上古时代具有疆界、川源、财用等多重信仰,在秦汉时代发展为封禅告天这一国家祭典;宗庙祭祀列祖列宗。《乐府诗集·郊庙歌辞》及历代礼乐志中记载的汉代祭事诗是汉代帝王们岁时祭祀中的仪式用歌。汉代祭事诗在祭祀对象、用牲、日期及仪式过程等方面体现了《月令》的影响,具有周期性、表演性和象征性的特点。
张树国
关键词:月令汉代文学史
汉至唐郊祀制度沿革与郊祀歌辞研究被引量:12
2008年
郊祀祭天是中国古代国家宗教的中心,帝王通过"绝地天通",获得沟通神圣世界与世俗国家的独占权,以之作为王权合法性的基础和终极来源。汉唐郊祀礼仪经过了复杂的演变过程。汉武帝定郊祀之礼,具有方术和游仙色彩;汉末王莽确定了儒家祭祀体系;魏晋南北朝时期频繁的"告代祭天"成为改朝换代的标志;隋唐时期大型礼书的编纂标志着郊祀制度的最终完善。郊祀仪式中的巫祭乐舞、游仙乐舞、民间俗乐、胡部新声丰富了郊祀乐歌的表现力和艺术性,郊祀乐章与诗篇是祈祷、祝颂等宗教情感的表现,同时也具有一定的娱乐性。
张树国
关键词:国家祭祀
神道设教——论古代帝王的宗教职能与祭祀文学的核心特征被引量:2
2011年
传说时代的古代帝王被赋予了贯通天地鬼神的世袭神性,来证明统治的合法性和神圣性。"绝地天通"是上古信仰领域的重大事件,标志着巫觋沟通天地的本领为统治者所独占,原始普泛性的巫术文化发展为祭司文化;以天地鬼神崇拜为代表的郊祀庙享成为夏商周三代以来"国家宗教"的核心,包括天帝崇拜、祖先崇拜、自然崇拜及相应仪轨,而根植于血缘宗法观念之上的祖先崇拜更具有现实功利性。汉—唐国家祭祀制度受到原始巫教、谶纬神学、佛道二教的深刻影响。诗歌与乐舞为上古祀神仪式中最富有艺术性的部分,承担着"通天地"的使命,《诗经·周颂》大部分为"史巫祝宗"之辞,为仪式用语。上古时代形成的国家祭祀形态对汉—唐国家宗教的确立与沿续具有规定性和约束力,郊庙歌辞与乐舞一起服务于降神、娱神的需要。
张树国
关键词:郊庙歌辞
变雅:庙堂雅乐的生命张力被引量:1
2009年
传统雅乐包括诗、乐、舞等,其核心是以郊庙歌辞为中心的庙堂文学,与古代帝王祭祀天地鬼神的宗教活动密切相关。"变雅"本属于《诗经》学史上与"正雅"相对的重要术语,是正统雅乐的自我更新机制,在庙堂文学创作中发挥了积极作用,具体体现为郑声入雅、清乐入雅、胡音入雅以及三教入雅。郑声入雅体现为民间俗乐进入雅乐表演体系,时间为春秋战国至汉代;清乐入雅时间为汉魏南朝;胡音入雅则从汉代开始,经历北朝,迄于唐代而臻于大盛;正因为吸收了民间俗乐、胡部音乐及道曲、佛曲等音乐文学的要素,促使庙堂雅乐从内容到表现形式发生了诸多新变。三教入雅指东汉以来儒、道、释三教对庙堂雅乐的深刻影响。而历代帝王频繁的宗教活动,也是"变雅"经常发生的原因,凡此都不同程度地体现了庙堂雅乐本身的生命张力。
张树国
关键词:变雅清乐
《宋书·乐志》所见汉魏六朝乐府歌诗的记声方法被引量:1
2010年
《宋书·乐志》在著录歌诗的时候,虽然没有记载完整的乐谱,却别具心裁地运用了以字记声等特殊方法,务求从歌辞、音乐两个方面全面保存历代乐府歌诗的原始面貌,让后人得以窥见汉魏六朝乐府歌诗的某些音乐要素和表演细节,在传世典籍中堪称首创,具有极高的文献价值。
翟景运
关键词:乐府
论鼓吹曲辞与中古时代音乐舞蹈史诗的创作被引量:2
2012年
魏晋迄唐的乐舞史诗主要保存在《宋书·乐志》、《隋书·音乐志》及《乐府诗集·鼓吹曲辞》中,为沿用《汉铙歌十八曲》曲调而创作的新题乐府,表现历代王朝开国承家的诗性历史。乐舞史诗作为独具民族特色的史诗范型,与中古时代战争频仍、改朝换代频繁有直接关系,同时也体现了音乐制度、民族艺术等方面的广泛影响。
张树国
关键词:中古时代
“口诵史诗”与“舞蹈史诗”——论周秦汉唐史诗形态及与郊庙祭仪之关系被引量:1
2011年
古典史诗具有"口诵史诗"与"舞蹈史诗"两种形态。"口诵史诗"集中出现在西周初年,具有吟诵性、教训性及叙事性特征;而舞蹈史诗则从周初的"大武乐章"一直延伸到唐代,并与宗庙祭仪紧密结合,具有表演性、戏剧性和诗乐舞综合性的特征,是古代雅乐的重要组成,是天地、祖先祭仪中最富有艺术性的部分。舞蹈史诗具有与口诵史诗不同的表现力,更能体现中国古典史诗的民族特性。
张树国
关键词:舞蹈史诗
谶纬神话与东汉国家祭祀体系的构建被引量:3
2009年
谶纬神学与今文经学尤其是齐地方士化儒生关系很深。谶纬神化刘姓皇权,奉孔子为宗教主,将儒学发展为儒教,具有完整的宗教神学体系,而成为东汉官方意识形态。光武帝刘秀进一步使儒教国教化,对东汉郊庙祭祀体系(本文称为国家祭祀)包括封禅、明堂、南北郊、社稷等的建立具有直接影响,封建时代的国家祭祀因此制度化和体系化,郊祀祭天成为证明帝王即位之合法性、正统性和神圣性必须举行的仪式。谶纬神学对东汉及以后国家祭祀的确立意义重大。
张树国
关键词:国家祭祀
论汉代游仙诗的来源、艺术形态及其影响被引量:1
2010年
游仙观念来源于原始巫教和道家学派,在信仰、仪式与方技三个方面规定了游仙诗艺在汉代的发展方向和艺术形态特征。汉武帝时代的郊祀活动通过对神灵的献祭祈求游仙长生,祭神乐舞发展为游仙乐舞,在《郊祀歌》中得到完美的展现;同时游仙诗也是两汉时代世俗宴享仪式上的艺术消费品。汉代游仙诗艺具有仪式性、表演性和在场性特点,是从《楚辞.远游》到魏晋游仙诗发展的重要阶段,对魏晋文人同类题材作品的创作具有重大影响,成为古典浪漫主义的重要范型。
张树国
关键词:游仙诗文本形态
汉武帝时代国家祭祀的逐步确立与《郊祀歌》十九章创制时地考论被引量:3
2009年
研究汉《郊祀歌》十九章应从武帝时代郊祀制度入手,要把握三个原则:一为"先正后杂",即区分武帝时代"正祭"(如雍五畤、甘泉泰畤和汾阴后土、泰山明堂)与"杂祀"(甘泉寿宫的巫术祭祀、方仙道、齐地八神等),前者为武帝亲临的国家祭祀,后者为祠官所领;二为"先祠后乐",元鼎六年(前111年)之前虽已设立雍五畤、甘泉泰畤和汾阴后土之祠,但献祭仪式基本属于"礼物献祭"或"食物献祭",元鼎六年以后郊祀乐舞的创制是皇帝亲祀的最高级的形式,同时也是考察《郊祀歌》创作的重要指针;泰山明堂虽建于元封元年(前110年),而明堂乐歌则创制于太初元年(前104年);三为"正散兼有",即区分用于郊祀仪式的"正歌"(用于甘泉泰畤和汾阴后土、泰山明堂的乐歌)和不用于仪式却被收录于《郊祀歌》中的"散歌",这些"散歌"基本上是武帝巡祭或求仙路上的祥瑞歌。根据上述三原则,制定了《郊祀歌》创作时地表,分析了武帝郊祀活动的宗教心理根源。
张树国
关键词:国家祭祀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