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科技重大专项(2010ZX04017-013)

作品数:17 被引量:90H指数:7
相关作者:林洪彬张玉存刘彬黄明辉毛大恒更多>>
相关机构:燕山大学中南大学北京机电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秦皇岛市科学技术研究与发展计划课题更多>>
相关领域:金属学及工艺机械工程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电子电信更多>>

文献类型

  • 17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7篇金属学及工艺
  • 5篇机械工程
  • 5篇自动化与计算...
  • 2篇电子电信
  • 1篇一般工业技术
  • 1篇理学

主题

  • 4篇模锻
  • 3篇压机
  • 3篇圆环点
  • 2篇等温
  • 2篇点云
  • 2篇锻件
  • 2篇有限元
  • 2篇整体性
  • 2篇转类
  • 2篇自标定
  • 2篇组合结构
  • 2篇铝合金
  • 2篇合金
  • 2篇测量系统
  • 2篇超声
  • 1篇等温锻造
  • 1篇等温模锻
  • 1篇点模型
  • 1篇点云配准
  • 1篇电磁

机构

  • 9篇燕山大学
  • 7篇中南大学
  • 2篇北京机电研究...
  • 1篇天津职业技术...

作者

  • 6篇林洪彬
  • 5篇刘彬
  • 5篇张玉存
  • 3篇石琛
  • 3篇毛大恒
  • 3篇黄明辉
  • 2篇金淼
  • 2篇李毅波
  • 2篇马晓晖
  • 2篇李雅倩
  • 2篇董晓传
  • 2篇彭冲
  • 2篇边翊
  • 2篇刘阳
  • 1篇廖国防
  • 1篇陈铖彬
  • 1篇赵冠中
  • 1篇钟志平
  • 1篇杨家旺
  • 1篇扶宗礼

传媒

  • 3篇中国机械工程
  • 2篇光学精密工程
  • 2篇机械工程学报
  • 2篇机械工程材料
  • 2篇中南大学学报...
  • 1篇材料科学与工...
  • 1篇锻压技术
  • 1篇光学学报
  • 1篇计算机工程
  • 1篇华南理工大学...
  • 1篇光电工程

年份

  • 1篇2015
  • 1篇2014
  • 2篇2013
  • 7篇2012
  • 7篇2011
1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基于核密度估计的点云鲁棒配准算法
2012年
针对传统点云配准算法收敛区间窄、鲁棒性差的难题,提出了一种基于核密度估计的点云配准算法。构建了一种能够实现Kullback-Liebler测度与欧氏测度之间平滑过渡的核密度分布相似性测度,推导了该测度在刚体约束下的解析表达式;通过对比实验分析了测度函数在大尺度参数下平滑但存在极值偏移,在小尺度参数下全局极值位置精确但存在局部极值的性能特点;提出采用尺度参数可变的BFGS拟牛顿算法进行点云配准参数的寻优求解。实验结果表明,该算法实现了点云数据的配准,拓展了算法收敛区间,同时提高了算法在白噪声干扰下的鲁棒性。
林洪彬刘彬张玉存
关键词:点云配准核密度估计
逆向工程中散乱点云变尺度配准算法研究被引量:10
2011年
针对传统散乱点云配准算法收敛区间与配准精度之间的矛盾,提出一种变尺度点云配准算法。构造一种基于重合点计数点云配准测度函数;对测度函数的高斯平滑过程进行研究,并对尺度参数对测度函数性能的影响规律进行分析;根据测度函数在大尺度参数下平滑但存在极值偏移,在小尺度参数下全局极值位置精确但存在局部极值的特点,提出一种尺度参数可变的散乱点云配准算法;借鉴模拟退火算法的思想,通过对比选定Lundy退化策略作为算法的尺度衰减策略;采用曲率约束进行控制点筛选并利用快速高斯变换进行测度函数值的计算以提高算法效率;利用合成数据和实测数据进行对比试验,结果基于变尺度策略的散乱点云配准算法具有更加广泛的收敛区间和更高的配准精度。
林洪彬刘彬张玉存
关键词:散乱点云
CCD分段测量的光学位移测量系统被引量:9
2011年
为了高精度地实现大量程的位移测量,采用传统激光三角法的测量原理,提出一种基于虚拟探测器的激光三角法来测量位移。该方法基于3个CCD分段测量的思想,将3个CCD互相独立且沿光轴均匀分布,以此扩大传统方法测量的范围。使用平面反射镜作为虚拟探测器进行探测,当成像光束经平面镜反射后在CCD上成像时,系统相当于增加了一个CCD,扩展了测量量程。由准直系统、偏振片、光阑组成准直滤光系统,缩小探测器光敏面上像点的直径,减小被测表面非理想光点对测量精度的影响,从而实现了较高精度下的大位移测量。最后通过实验验证了方法的可行性。
李雅倩付献斌周坤
关键词:激光三角法CCD
基于等效梁长法的组合深梁临界预紧力计算模型被引量:6
2015年
为确定合理的临界预紧力,保证预紧组合结构横梁的整体性,提出采用等效梁长法修正传统Airy应力函数计算结果,从而得到更准确的临界预紧力。基于平面应变理论,建立临界预紧力的理论计算模型,通过叠加原理,分别得到弯曲模型和压缩模型中间截面x方向应力的傅里叶三角级数形式解,分析误差原因;采用等效梁长法进一步修正,结合临界开缝判据,得到临界预紧力理论计算公式。试验结果表明:等效梁长法修正的临界预紧力理论计算结果与试验结果最小误差为10.1%,最大误差为13.5%,与试验结果吻合较好,能够为大型成形设备的预紧组合结构横梁的设计提供理论依据。
董晓传金淼姚阳张杰
关键词:组合结构深梁整体性傅里叶级数
超声球磨活化处理后纳米WS_2颗粒在基础润滑油中的分散稳定性及机理被引量:7
2013年
用自制的超声球磨试验装置采用不同的分散方法(球磨搅拌分散,球磨搅拌、表面活性剂分散,强超声、球磨搅拌、表面活性剂分散)将纳米WS2颗粒分散于PAO6基础润滑油中,研究了纳米WS2颗粒在基础油中的分散稳定性以及表面活性剂对纳米WS2颗粒分散稳定性的影响,并对其分散机理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强超声、球磨搅拌、表面活性剂分散的复合处理对提高纳米WS2颗粒在基础油中分散稳定性的效果最好,其机理是将基础油中的纳米WS2团聚体解聚,并使解聚后的纳米WS2颗粒表面活性增强,表面特性由亲水疏油转变为亲油疏水,经表面修饰后的纳米WS2颗粒被长碳链极性分子和润滑油分子所包围,形成空间位阻层和溶剂化层共同作用防止纳米颗粒的碰撞团聚,使得解聚后的纳米WS2颗粒长期稳定地分散在基础油中。
毛大恒刘阳石琛
关键词:纳米WS2表面活化
P91无缝钢管立式热挤压工艺的边界条件被引量:7
2011年
以P91厚壁无缝钢管立式挤压为研究对象,采用缩比挤压的试验方法实测得到了挤压比为5,7和9时挤压过程的载荷行程曲线。应用Deform软件模拟不同边界条件下的挤压变形过程,通过对数值模拟结果和实测值进行挤压力误差分析,确定摩擦系数μ=0.03~0.05,为大口径厚壁无缝钢管的挤压工艺模拟提供了合理的边界条件。
马晓晖边翊彭冲闫红艳钟志平
关键词:有限元模拟
大型回转类锻件的三维重建方法被引量:2
2011年
提出一种基于单幅图像的回转类锻件三维重建方法。利用图像中提取的锻件截面椭圆求解圆环点图像,并结合极线约束建立绝对二次曲线像的三参数约束方程,进而求取相机的内参数矩阵。利用平行截面椭圆间的平面投影特性,进行回转体表面经线和纬线的求解,进而通过对经线进行校正实现被测锻件形状的三维重建。利用拉盖尔(Laguerre)公式进行截面椭圆可见区域求解,提出了一种等弧长纹理采样方法,解决了传统纹理提取中纹理分辨率不一致的问题。实验结果表明,在只利用被测对象自身几何约束,不借助辅助标定设备条件下,形状重建及纹理映射结果较为有效。
林洪彬刘彬张玉存
关键词:三维重建圆环点纹理映射
一种含纳米WS_2颗粒乳化液的制备及其摩擦学性能被引量:2
2013年
通过表面活性剂的复配研制了一种新型热模锻润滑剂———含纳米WS2颗粒的乳化液,测定了乳化液的稳定性、润湿性和表面张力,观察了纳米WS2颗粒在乳化液中的分散状态,并对乳化液的摩擦学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表面活性剂复配能使乳化液的润湿性提高、稳定分散的时间延长,而且纳米WS2颗粒在其中分布得更均匀;添加纳米WS2颗粒后,油膜强度、烧结载荷分别提高了1.7倍和2.5倍,摩擦副的摩擦因数随摩擦时间延长而变化平稳,磨斑直径变小,表面无明显的犁沟出现。
石琛毛大恒刘阳陈铖彬
关键词:热模锻乳化液表面活性剂复配摩擦学性能
航空接头锻件等温锻压成形工艺被引量:11
2012年
为了提高航空锻件的综合性能,通过等温锻压工艺研究了航空接头锻件的成形过程,采用Deform3D有限元软件对高筋薄壁铝合金航空接头锻件的锻压成形工艺进行了仿真研究,在实验室油压机上开展了缩比(1∶5)锻件的成形工艺实验.研究结果表明:在坯料与模具温度均为450℃、成形速度为0.1 mm/s的等温模锻工艺下,材料变形抗力比常规热模锻降低70%,材料在模腔中的流动性提高,锻件充填完好,锻件变形均匀,应力集中降低;等温锻造工艺可使锻件获得流线顺畅、晶粒细小、力学性能优良的纤维组织,避免了热模锻易出现的涡流、折叠、穿流、充填不满等锻造缺陷;仿真与实验结果吻合,为航空接头锻件锻压成形工艺的制订提供了依据.
廖国防易幼平王少辉
关键词:铝合金等温模锻有限元
回转体形貌测量中的相机自标定被引量:1
2011年
为实现回转体形貌测量系统的相机自标定,研究了回转体对象的透视投影特性,提出了一种基于被测回转体对象自约束特征的摄像机内、外参数自动标定方法。首先,利用被测场景中回转体截面特征易于提取的特性,从测得图像提取场景中的截面椭圆,利用正交于回转轴的截面椭圆求取圆环点的像,并结合极线约束建立绝对二次曲线像的全约束方程;然后,通过对求取的绝对二次曲线矩阵进行Cholesky分解获得相机的内参数。其次,在求得的内参数矩阵的基础上,通过回转轴和截面图像的成像特点建立测量系统外参数方程,求解测量系统外部参数。实验结果表明,利用本文方法进行相机内参数标定的精度优于0.95%,外参数标定精度优于5.6%。该方法只需利用被测对象自身几何约束,不需任何标定板和标定块,标定过程简单有效,能够满足工程实际需要。
李雅倩林洪彬
关键词:回转体圆环点极线约束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