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大连市科技计划项目(2009E12SF165)

作品数:7 被引量:155H指数:5
相关作者:李媛媛李墨林舒晓宏李传刚谢明杰更多>>
相关机构: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大连医科大学辽宁师范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大连市科技计划项目辽宁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7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顺铂
  • 3篇小鼠
  • 3篇大剂量
  • 2篇异黄酮
  • 2篇肾毒
  • 2篇肾毒性
  • 2篇髓过氧化物酶
  • 2篇肿瘤
  • 2篇细胞
  • 2篇黄酮
  • 2篇活性
  • 2篇过氧化
  • 2篇大豆异黄酮
  • 2篇大剂量顺铂
  • 1篇毒性
  • 1篇毒性损伤
  • 1篇抑菌
  • 1篇抑菌活性
  • 1篇异构酶
  • 1篇肾毒性损伤

机构

  • 3篇大连医科大学
  • 3篇大连医科大学...
  • 2篇大连职业技术...
  • 2篇辽宁师范大学
  • 1篇大连医科大学...

作者

  • 3篇李传刚
  • 3篇舒晓宏
  • 3篇李墨林
  • 3篇李媛媛
  • 2篇徐春华
  • 2篇谢明杰
  • 1篇田大宇
  • 1篇胡祥
  • 1篇张治广
  • 1篇曹亮
  • 1篇曲振运
  • 1篇周琴
  • 1篇戚婷
  • 1篇王倩
  • 1篇杨阳
  • 1篇杨明
  • 1篇张肖
  • 1篇孙章萍
  • 1篇胡云
  • 1篇郝伟莹

传媒

  • 2篇大连医科大学...
  • 1篇中国微生态学...
  • 1篇大豆科学
  • 1篇微生物学报
  • 1篇中央民族大学...
  • 1篇中华消化外科...

年份

  • 2篇2012
  • 1篇2011
  • 4篇2010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MTT法检测大豆异黄酮对癌细胞的生长抑制作用被引量:15
2012年
本文选择小鼠红白血病细胞系CML-K562和大鼠肝癌细胞系CBRH-7919作为大豆异黄酮的作用对象,通过MTT法检测大豆异黄酮对CML-K562和CBRH-7919的抑制作用.结果显示,大豆异黄酮对小鼠红白血病细胞系CML-K562和大鼠肝癌CBRH-7919细胞生长均有抑制作用,其抑制率达到50%时,所需要的用量即IC50分别为15.36 mg/L和16.58 mg/L.
徐春华
关键词:大豆异黄酮MTT法
木犀草素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菌活性及其机制被引量:69
2010年
【目的】研究木犀草素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制活性及其机制。【方法】利用2,3,5-氯化三苯基四氮唑(TTC)染色,细胞膜渗透性测定,SDS-PAGE蛋白谱变化,4′,6-二脒基-2-苯基吲哚(DAPI)荧光染色法等对木犀草素的抑菌活性及其机制进行研究。【结果】木犀草素能影响金黄色葡萄球菌细胞膜的通透性,木犀草素作用16h,菌体可溶性蛋白总量减少64.54%,DNA含量减少48.44%,RNA含量减少39.35%,木犀草素的浓度为1.6mg/mL时,拓扑异构酶I和II的活性可完全被抑制。【结论】木犀草素有明显的抑菌活性,其抑菌机制主要是通过抑制DNA拓扑异构酶的活性,进而影响菌体核酸及蛋白质的合成来实现的。
王倩谢明杰
关键词:木犀草素DNA拓扑异构酶
残胃癌的淋巴结转移特点及外科治疗被引量:9
2010年
目的探讨残胃癌的淋巴结转移特点及外科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1994年1月至2008年1月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收治的42例残胃新生癌患者(研究组)和同期收治的56例胃上部癌患者(对照组)的临床资料。采用t检验、x^2检验分析相关数据,Kaplan—Meier法和Log—rank检验分析两组患者的生存率及淋巴结转移率。结果研究组和对照组患者的胃周围第1~3组淋巴结转移率相近,转移率为43%~61%,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752,0.833,0.678,P〉0.05);第7~9组淋巴结转移率分别为22%、18%、25%和46%、25%、30%,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2.168,3.263,5.761,P〈0.05);第10~14组淋巴结转移率分别为47%、36%、31%、20%、25%和33%、34%、19%、6%、0,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3.225,1.883,3.945,4.137,6.823,P〈0.05);第16组淋巴结转移率分别为0和23%;空肠系膜淋巴结转移率分别为27%和0。研究组和对照组患者总体5年累积生存率分别为38%和48%,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165,P〈0.05)。研究组和对照组根治度A、B患者的5年生存率分别为54%和57%,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622,P〉0.05)。结论残胃癌有其独特的淋巴结转移规律;应采取积极的外科治疗,对于改善患者预后有积极的作用。
胡祥田大宇曹亮
关键词:胃肿瘤残胃淋巴结转移外科治疗
吡咯烷二硫氨基甲酸对小鼠大剂量顺铂肾毒性损伤的防治作用被引量:5
2010年
[目的]探讨抗氧化剂吡咯烷二硫氨基甲酸(pyrrolidine dithiocarbamate,PDTC)对大剂量顺铂(cisplatin,DDP)所致肾毒性损伤的防治作用。[方法]昆明种小鼠100只,雌雄各半,依体重随机分为DDP组,DDP+PDTC组,生理盐水(NS)对照组。DDP 12 mg/kg单次腹腔内注射,PDTC 50 mg/kg每日皮下注射1次,连用3 d,等量NS对照。每组取10只小鼠,观察并记录其用药后的反应、体重变化及存活时间;分别取对照组小鼠和DDP用药后24、48、72h的DDP组和DDP+PDTC组小鼠各10只,内眦静脉取血检测肾脏功能,然后剖腹取两侧肾脏,称重并计算肾系数,统计学分析。[结果]DDP用药后24 h,DDP用药组小鼠体重下降、肾系数增高;用药后48 h,小鼠血尿素氮、肌酐含量明显升高;用药72 h 66%小鼠死亡,与对照组小鼠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P<0.01)。PDTC可明显减轻DDP所致小鼠的体重下降,并能有效预防DDP用药后小鼠血尿素氮和肌酐的升高,明显提高小鼠的生存率,与DDP用药组小鼠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PDTC可改善小鼠DDP用药的毒副作用,预防大剂量DDP所致的肾损伤。
李传刚张萌佳舒晓宏李媛媛周琴李墨林
关键词:急性肾功能衰竭小鼠
髓过氧化物酶与大剂量顺铂所致小鼠肝功能变化关系的探讨
2012年
目的利用大剂量顺铂(Cisplatin,DDP)诱发小鼠急性肾功能衰竭的动物模型,了解大剂量DDP在引起肾损伤的同时对小鼠肝的毒性作用,探讨髓过氧化物酶(Peroxidase,MPO)与DDP所致小鼠肝功能变化的关系。方法 C57BL/6小鼠50只,雌雄各半,依体重随机分为DDP用药组和生理盐水(NS)对照组。15 mg/kg DDP单次腹腔内注射,等量NS对照。分别取对照组小鼠和DDP用药后6、12、24和48 h小鼠各10只,称重后乙醚麻醉,内眦静脉取血检测肝、肾功能;剖腹取肝、称重、计算肝系数,并取少量肝组织行HE染色、形态学观察;检测血浆和肝组织匀浆中MPO活性,统计学分析。结果大剂量DDP用药后48 h,小鼠出现急性肾功能衰竭。DDP用药后6 h血清谷丙转氨酶(ALT)含量达(91.0±11.3)IU/L,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后血清ALT含量持续维持在高水平。DDP用药后各组小鼠肝系数明显升高,光镜下见肝细胞广泛变性水肿,肝小叶中可见点状坏死及炎细胞浸润。DDP用药后6 h,小鼠肝组织匀浆MPO含量显著升高,达(1.54±0.45)U/g,与对照组(0.58±0.28)U/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随后MPO含量降至正常水平;DDP用药后小鼠外周血MPO含量缓慢增高,用药后48 h达(12.78±2.78)U/L,与对照组(8.06±1.89)U/L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大剂量DDP在诱发小鼠急性肾功能衰竭的同时还可引起小鼠急性肝细胞的破坏,其发生可能与肝组织内白细胞的激活及MPO的释放有关。
李传刚舒晓宏李媛媛杨阳张金宝孙彦翠王曼睿周婧媛张肖曲振运李墨林
关键词:大剂量顺铂急性肝损伤髓过氧化物酶C57BL/6小鼠
中性粒细胞在实验性小鼠肾毒性损伤中的变化及其意义被引量:6
2011年
[目的]探讨大剂量顺铂(Cisplatin,DDP)诱发实验性小鼠急性肾毒性损伤中中性粒细胞的变化及意义。[方法]昆明种小鼠40只,雌雄各半,依体重随机分为DDP组(12 mg/kg DDP单次腹腔内注射)和生理盐水(NS)对照组(等量NS对照)。分别取对照组小鼠10只和DDP用药后6、24、48 h小鼠各10只,内眦静脉取血,行白细胞(WBC)计数和分类计数,并检测肾脏功能。取两侧肾脏,制备10%肾皮质匀浆,比色法测定血浆和肾组织中髓过氧化物酶(Peroxidase,MPO)活性。[结果]DDP用药后48 h,小鼠血尿素氮和肌酐含量明显升高,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小鼠外周血WBC数量DDP用药后逐渐下降,24 h内外周血涂片中性粒细胞(poly-morphonuclear neutrophil,PMN)脱颗粒明显可见;用药后48 h血WBC计数最低,达(3.7±0.66)×109/L,与对照组(5.93±0.55)×109/L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P<0.01)。小鼠外周血MPO含量DDP用药24 h内逐渐下降,用药后48 h升高,达(39.58±4.04)U/L,与对照组(19.44±5.87)U/L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P<0.01)。小鼠肾皮质匀浆MPO含量DDP用药后6 h明显升高,用药后24 h最高达(0.34±0.11)U/g,与对照组(0.13±0.03)U/g比较差异均具有显著性意义(P<0.01);用药后48 h下降,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中性粒细胞的激活,特别是肾皮质中性粒细胞MPO的释放在大剂量DDP所致小鼠肾毒性损伤早期发挥重要作用。
李传刚高华琨孙章萍罗世华杨明郝伟莹戚婷胡云李媛媛舒晓宏李墨林
关键词:大剂量顺铂急性肾损伤中性粒细胞髓过氧化物酶小鼠
大豆异黄酮的抗氧化和抗肿瘤活性研究被引量:52
2010年
采用邻苯三酚自氧化法和Fenton法,检测大豆异黄酮的抗超氧自由基和羟基自由基的活性,通过MTT比色法检测大豆异黄酮对大鼠肝癌CBRH-7919细胞和小鼠白血病CML-K562细胞增殖的影响来研究大豆异黄酮的抗氧化和抗肿瘤活性。结果表明:大豆异黄酮具有显著的抗氧化和抗肿瘤活性。其中大豆异黄酮对超氧自由基的清除率达到50%时所需要的用量(IC50)为0.14 mg.mL-1;对羟基自由基的清除率达到50%时所需要的用量(IC50)为0.57 mg.mL-1;大豆异黄酮对CBRH-7919细胞生长抑制率达到50%时所需要的用量(IC50)为7.55 mg.L-1;对CML-K562细胞生长抑制率达到50%时所需要的用量(IC50)为10.35 mg.L-1。大豆异黄酮具有显著的抗氧化和抗肿瘤活性。
徐春华张治广谢明杰
关键词:大豆异黄酮抗氧化活性抗肿瘤活性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