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12BZW120)

作品数:25 被引量:13H指数:2
相关作者:古远清更多>>
相关机构: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浙江越秀外国语学院华文文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文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2篇文学

主题

  • 16篇文学
  • 13篇台湾文学
  • 5篇小说
  • 3篇学史
  • 3篇作家
  • 3篇文学史
  • 2篇新文学
  • 2篇新文学史
  • 2篇原住民文学
  • 2篇争夺
  • 2篇左翼
  • 2篇文学诠释
  • 2篇文艺
  • 2篇乡土
  • 2篇乡土文学
  • 2篇小说创作
  • 1篇新诗
  • 1篇学者
  • 1篇野火
  • 1篇战后

机构

  • 22篇中南财经政法...
  • 1篇浙江越秀外国...
  • 1篇华文文学

作者

  • 22篇古远清

传媒

  • 4篇天津师范大学...
  • 3篇中国现代文学...
  • 2篇华文文学
  • 2篇盐城师范学院...
  • 2篇山西大同大学...
  • 1篇江汉论坛
  • 1篇学术研究
  • 1篇暨南学报(哲...
  • 1篇贵州社会科学
  • 1篇台湾研究
  • 1篇商丘师范学院...
  • 1篇苏州教育学院...
  • 1篇长沙理工大学...
  • 1篇武陵学刊

年份

  • 3篇2017
  • 1篇2016
  • 3篇2015
  • 9篇2014
  • 5篇2013
  • 1篇2012
2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新世纪台湾原住民文学的发展被引量:1
2015年
如果说20世纪80年代的中国台湾原住民族文化振兴运动重点是"还我土地"、"还我姓氏",那么到了新世纪,则进一步深化到"还我话语权力"、"还我书写主体"。这阶段原住民文学创作特色是:不再是由汉族作家代言,而是由土生土长的原住民作家用独特的族群发声,摆脱了以往"代言"的被动局面。浦忠成的专著《台湾原住民族文学史纲》,则是新世纪台湾原住民文学研究最重要的收获。
古远清
关键词:台湾文学原住民文学
简论施叔青的小说创作被引量:1
2014年
施叔青的创作分为四个阶段。第一阶段,现代主义者的各种意识和主义,对其创作均产生过影响。第二阶段,她改为描写边缘人的文化冲突以及与女性相关的家庭、婚姻问题。第三阶段,她努力去建构一个充满金钱、权力、性爱、犯罪组合而成的都市奇观,表现多层次的人生。第四阶段,以不同的统治政权做区隔,以便更好地表现台湾政权转移时所体现的断裂特征。
古远清
关键词:施叔青
台湾三位诗评家评论道路略论
2013年
奚密的批评注意复杂叙事背后的作者对态历史的态度:既包含彼时彼地诗作诞生的历史情景的理解,又不回避政治对现代汉诗干预的严峻的一面。在研究女性诗歌方面,陈义芝这位试图作"女性解读"的评论家,所关注的不仅是诗歌文本,而且关切文本中透露出来的文化内涵,这正是女诗人思考并在写作中发挥的空间。杨宗翰不迷信权威,不迷信主流论述,大胆地挥起自己的"针刺",向台湾向大陆的名家进行针砭。
古远清
关键词:台湾文学现代汉诗女性诗歌文化建构
新世纪以来台湾“独派”的长篇小说
2015年
新世纪以来的台湾"独派"长篇小说主要以杨青矗和李乔的作品为代表。杨氏的《美丽岛进行曲》,让读者在具有戏剧张力的情节中了解党外运动的历史,留下他们那一代奉献的记录,但写得像报道文学。李氏的"老人三书",尽管表现方法不同,艺术形式上有差异,但在内容上倒是一气呵成,分别为"台湾"这个主体除煞、解咒、招魂。
古远清
关键词:台湾文学
新世纪两岸对台湾文学诠释权的争夺——以“反攻”大陆学者写的《台湾文学史》为例
2014年
某些台湾作家在新世纪对大陆学者撰写的《台湾文学史》或分类史所做的"反攻",主要是出版《台湾新文学史》或类文学史的著作,对"台湾文学是中国文学一个组成部分"、"反共文学"是一种逝去的文学、"皇民文学"就是汉奸文学的观点作出反弹。他们从政治上和学理上清算大陆学者的台湾文学史观时,还把岛内的统派学者"捆绑"在一起.。代表人物有钟肇政、陈芳明、林瑞明、谢辉煌。
古远清
关键词:皇民文学
新世纪以来台湾的左翼政治小说被引量:1
2016年
新世纪以来,台湾涌现了诸多著名的左翼作家,也出现了很多左翼政治小说。代表性的作家有陈映真、蓝博洲和刘大任,代表性的作品有《忠孝公园》《台北恋人》和《远方有风雷》等。这些作品突出表现为关怀底层人民命运,具有强烈的忧患意识和批判意识,主要目的是批判社会、保护人权等。师承鲁迅的陈映真,是台湾文学的经典作家,是坚强的民族主义战士,是"台湾文学"这门学科中具有史诗性的英雄般的人物,不愧是台湾文化界和出版界的一面光辉旗帜。蓝博洲的左翼叙事,亦显示出自己的创作技巧,在《藤缠树》和《台北恋人》中试图超越统独、超越两岸的艺术追求,再次证明了这一点。刘大任的保钓小说,充满了浪漫、现代与激进,是一位介于周树人(鲁迅)与周作人之间的有特色的作家。
古远清
台湾“南部诠释集团”的多重面孔
2017年
如果说"台北文学"具有或浅或深的中国意识,那"南部文学"更多的是强调台湾意识乃至台独意识。他们在党外政治运动的配合下,不断质疑解构陈映真的"在台湾的中国文学"这一经典定义,处处强调南台湾与北台湾在政治与价值观念的"南辕北辙",用各人的不同方式向"台北即台湾"的这种政治和文化神话挑战。在批评方法上,"南部"评论家颠覆了"北部"评论家的学院书写方式。
古远清
关键词:台湾文学
评马森的《世界华文新文学史》——兼谈台北相关的争论
2015年
马森认为大陆文学与台湾文学是"一体两面",并认为战后的台湾文学在中国现当代文学发展起过先锋作用,值得肯定。但这部厚厚的文学史,其实应叫《20世纪中国两岸文学史》,港澳文学和海外华文文学在此书中"吊在车尾",便是最好的证明。有大量引文的此书,不该署名"著",而应为"编著"。作者对大陆的政治体制多次作声讨和批判,失却了文学史书写的学术品格,硬伤也屡见不鲜。
古远清
关键词:华文文学世界华文文学
龙应台的“野火”风格及其争议
2014年
充满勇气和锐气的龙应台的小说批评,不仅为台湾文坛献上一束带刺的玫瑰,同时也向评论家抛出了一块厚重的"砖"。但李敖对龙应台用心营造起来的"野火"式文明不屑一顾,他认为这是属于国民党意识形态的文明。《大江大海一九四九》继承了龙氏早期的"野火"风格,给读者展示的是一幅场面宏伟、情节复杂的"流民图"。李敖却认为龙应台用各种手法为国民党的失败辩护,把国民党的"残山剩水"美化为"大江大海"。
古远清
关键词:小说批评
三类台湾专题文学史探析
2013年
浦忠成的《台湾原住民族文学史纲》,注意原住民文学的特点,处处让人感受到与汉人殊异的语言习惯和生活模式。三本"台语文学史"将方言文学看成是台湾的特有文化现象,将台湾文学研究扩大到很少人问津的领域,但认为只有母语文学才是台湾文学,这就有排他性。上世纪90年代开始出现的台湾区域文学史编写,以人文地理或历史地理为标尺,文学史在名称上多用"县"或"市"而少用"地区",这便受到视野的局限。
古远清
关键词:原住民文学区域文学非主流文学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