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项目(KZCX2-YW-JC404)
- 作品数:3 被引量:73H指数:3
- 相关作者:周玉梅韩士杰王学娟杨晓霞张振华更多>>
- 相关机构: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院上海应用技术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更多>>
- 长白山苔原生态系统土壤酶活性及微生物生物量对增温的响应被引量:28
- 2014年
- 采用开顶箱 (open-top chamber,OTC) 增温方法 ( 1.1-1.9 ℃),研究了长白山苔原生态系统土壤酶活性、土壤微生物生物量、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及土壤微生物呼吸对温度升高的响应。结果表明,连续三个生长季 (6-9月) 增温,没有明显地改变土壤蔗糖酶 (58.1和45.9 mg g^-1 24 h^-1) 和纤维素酶 (0.34 和0.26 mg g^-1 72 h^-1) 的活性,但土壤脲酶活性升高80.1% (0.82和 0.46 mg g^-1 24 h^-1),过氧化氢酶活性也升高10.1% (1.18 和 1.07 ml KMnO4 g^-1 h^-1)。增温与对照条件下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含量 (0.85 和0.75 mg g^-1)、氮 (0.07 和0.06 mg g^-1) 、磷 (0.013 和0.011 mg g^-1) 和土壤微生物呼吸 (6.1 和 6.3 μmol m^-2 s-1) 无明显差异。相关分析表明,土壤微生物生物量月际间明显的变化与土壤含水量及土壤有机质的相对变化有关。增温改变了土壤微生物的群落结构。增温并未引起与碳循环相关的酶活性、土壤微生物生物量和土壤微生物呼吸发生明显变化,可能是短期增温及增温幅度不足以使土壤微生物活性产生明显的改变。
- 王学娟周玉梅王秀秀江肖洁韩士杰
- 关键词:增温土壤微生物生物量土壤酶
- 增温对长白山苔原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影响被引量:13
- 2014年
- 研究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对温度升高的响应,对预测气候变化条件下土壤微生物以及土壤养分循环具有重要意义。采用开顶箱(OTC,Open-top chamber)增温方法对长白山苔原土壤进行连续两个生长季(6—9月)增温处理,结果表明:增温使土壤磷脂脂肪酸(PLFA,Phospholipid fatty acid)总量降低了16.1%,革兰氏阳性菌/革兰氏阴性菌比值(G+/G-)升高21.2%。增温与对照条件下的G+、G-、细菌、真菌的PLFAs相对含量和真菌/细菌比值在统计上无显著差异,除真菌与G-外,其它指标均存在明显的季节波动。增温与对照条件下,细菌、G+、G+/G-和PLFA总量在土壤温度较高的7、8月份较温度较低的9月份高,真菌/细菌比值则在9月份温度较低时达到最大值。主成分分析表明,整个生长季代表真菌和G-的脂肪酸相对变化较明显。冗余分析(RDA,Redundancy analysis)表明,G+/G-比值与土壤温度呈正相关关系,土壤含水量与PLFA总量呈负相关关系,表明增温直接或间接导致G+/G-比值和PLFA总量变化,改变了土壤微生物的群落结构。
- 王学娟周玉梅江肖洁韩士杰
- 关键词:磷脂脂肪酸真菌细菌土壤微生物
- 青藏高原高寒草甸非生长季温室气体排放特征及其年度贡献被引量:32
- 2013年
- 高寒草甸是青藏高原地区的主要植被类型,目前对其温室气体研究多集中于生长季。本文利用静态箱-气相色谱法,对非生长季高寒草甸温室气体排放特征及其与主要环境因子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非生长季高寒草甸表现为CO2和N2O的源、CH4的汇。其中非生长季CO2通量平均值为89.33mg·m-2·h-1,累积排放通量为280.01g·m-2;CH4通量平均值为-11.35μg·m-2·h-1,累积吸收通量为124.74mg·m-2;N2O通量平均值为8.02μg·m-2·h-1,累积排放通量为39.51mg·m-2。非生长季CO2、CH4和N2O累积排放通量分别占全年的13.33%、53.47%和62.67%。冻融期(2012年4月)CH4累积吸收通量较小,只占非生长季的4.5%;而CO2和N2O累积排放通量较大,分别占非生长季的25.8%和20.8%。非生长季CO2通量与温度(气温、5和10cm土壤温度)和5cm土壤湿度均存在显著正相关关系,而CH4和N2O通量仅与5cm土壤湿度存在显著正相关。研究表明,虽然冻融期CH4累积吸收通量在非生长季累积量中比重较小,但非生长季CH4和N2O累积排放量却占全年累积排放量的1/2以上,在温室气体累积通量评估中不容忽视。
- 王广帅杨晓霞任飞张振华贺金生
- 关键词:高寒草甸温室气体通量冻融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