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科技支撑计划(2012BAA01B00)

作品数:20 被引量:166H指数:8
相关作者:许洪华胡书举黄伟煌付勋波许洪斌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科学院中国科学院大学重庆理工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电气工程机械工程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交通运输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20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9篇电气工程
  • 5篇机械工程
  • 4篇动力工程及工...
  • 2篇交通运输工程
  • 1篇天文地球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一般工业技术

主题

  • 6篇电机
  • 4篇发电
  • 4篇发电机
  • 4篇发电机组
  • 4篇风力
  • 4篇风力发电
  • 4篇风力发电机
  • 4篇风力发电机组
  • 3篇有限元
  • 3篇谐振
  • 3篇风电
  • 3篇风力机
  • 3篇变流
  • 3篇变流器
  • 2篇低电压穿越
  • 2篇电压
  • 2篇电压控制
  • 2篇有限元分析
  • 2篇损耗
  • 2篇逆变

机构

  • 6篇中国科学院
  • 4篇中国科学院大...
  • 3篇重庆理工大学
  • 3篇北京科诺伟业...
  • 2篇合肥工业大学
  • 1篇长沙理工大学
  • 1篇南京航空航天...
  • 1篇中国气象局国...
  • 1篇重庆大学
  • 1篇中国科学院研...
  • 1篇中国大唐集团...
  • 1篇阳光电源股份...
  • 1篇浙江运达风电...
  • 1篇北京科诺伟业...
  • 1篇青岛华创风能...
  • 1篇中国水利电力...
  • 1篇科诺伟业风能...
  • 1篇大连华锐重工...

作者

  • 6篇许洪华
  • 5篇黄伟煌
  • 5篇胡书举
  • 3篇付勋波
  • 2篇王付胜
  • 2篇许洪斌
  • 2篇胡建军
  • 2篇任康乐
  • 2篇杨长辉
  • 2篇汪天呈
  • 1篇祖世华
  • 1篇邓晓湖
  • 1篇周克印
  • 1篇石玉
  • 1篇秦飞龙
  • 1篇林资旭
  • 1篇张兴
  • 1篇张秀芝
  • 1篇罗宣国
  • 1篇刘长坤

传媒

  • 3篇电力系统自动...
  • 3篇电网与清洁能...
  • 2篇机械传动
  • 1篇电机与控制学...
  • 1篇太阳能学报
  • 1篇液压气动与密...
  • 1篇计量学报
  • 1篇中国机械工程
  • 1篇电力电子技术
  • 1篇中国电机工程...
  • 1篇电力自动化设...
  • 1篇中国工程科学
  • 1篇控制工程
  • 1篇可再生能源
  • 1篇科技创新与应...

年份

  • 1篇2018
  • 1篇2016
  • 3篇2015
  • 9篇2014
  • 4篇2013
  • 2篇2012
2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基于EtherCAT的变流器控制系统设计被引量:1
2016年
变流器并联技术可以有效增加系统容量,但同时对每台变流器之间的数据传输实时性和可靠性要求提高,传统的CAN通讯或RS485通讯传输速率较慢,可靠性较低,导致各变流器模块之间信号同步性较差,难以满足变流器并联的要求。针对这一问题,引入实时以太网Ether CAT技术,提出一种基于Ether CAT的变流器控制系统设计方案。此方案选用倍福公司CX2030型号的PLC作为变流器并联系统的主站控制器,同时利用Ether CAT从站接口控制器ET1100与DSP芯片TMS320F28335共同开发了变流器的从站设备,构建了一主多从的Ether CAT控制系统架构,并进一步给出了控制系统硬件和软件的设计方案。最后,搭建一套采用4台500 k W三电平变流器两两并联组成的功率循环实验平台,并在该平台上采用CAN通讯方案和设计的ETher CAT方案进行对比测试,实验结果表明Ether CAT方案合理、可行,且较CAN通讯方案各从站变流器间的差模环流更小。
刘长坤王付胜任康乐汪天呈
关键词:并联实时性
基于灰色粗糙集理论的风电机组传动链智能故障诊断方法被引量:8
2012年
风电机组的状态监测和故障诊断是保证机组长期稳定运行和安全发电的关键。风电机组传动链系统的故障种类繁多,原因复杂,其故障征兆、故障原因和故障机理之间存在着极大的不确定性。文中在其故障诊断过程中,首先利用粗糙集原理对其特征参数进行约简,去除冗余参数,再利用粗糙集理论定量确定各特征参数的重要程度;根据约简的特征参数和各参数的重要程度,利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方法确定标准故障状态与目前机组状态的关联度,从而找到其故障之处。实例计算表明:在风电机组的故障诊断中将灰色系统理论和粗糙集理论结合是一种有效的方法,为其今后开展智能故障诊断提供了理论基础。
蒋维
关键词:风力发电机组传动链粗糙集理论故障诊断
Boost型PWM整流器并联环流机理分析及抑制策略被引量:9
2014年
对Boost型脉宽调制(PWM)整流器的并联环流产生机理进行了详细分析。通过在αβ0坐标系下建模,将环流划分为共模环流、差模环流、高频环流3类,揭示了各类环流的影响因素。在此基础上,基于比例谐振调节器,针对差模环流和共模环流分别设计了独立控制器。由于αβ0坐标系不需要电网相位信息,因此该控制策略能够省略锁相环节,简化计算量和控制结构。在600kVA对拖平台上进行了实验,验证了机理分析的正确性与控制策略的有效性。
黄伟煌胡书举高俊娥许洪华
关键词:谐振控制器
风力发电机组的台风适应性设计方法研究被引量:8
2014年
设计工况决定了风电机组的外部载荷和运行环境。由于目前的风电设计标准没有考虑台风环境的影响,运行于台风地区的风电机组遭到破坏的风险增大,制造和运营成本增加。利用观测到的热带气旋数据分析了台风过程中的湍流强度、阵风特性和风向变化特性,提出了包括台风特性、台风工况、结构失效分析设计、台风控制策略和运维策略的系统性的风电机组台风适应性设计方法。文章基于上述方法,计算分析了风电机组在不同工况条件下的载荷;结果表明,采用本文方法设计的风电机组,应用于台风多发地区,具有更好的经济性和安全性。
申新贺叶杭冶潘东浩张秀芝方郁锋
关键词:风力发电机组台风控制策略
水平轴风力机桨叶覆冰数值模拟被引量:10
2014年
利用CFD软件对所取多个翼型截面为基准下的风力机桨叶和风轮覆冰进行数值模拟,在针对三维风力机桨叶结冰时,采取截取多个翼型进行二维覆冰模拟得出覆冰冰形,从二维覆冰的形状和覆冰的覆盖区域以及覆冰量的规律去判断整个桨叶覆冰的属性,且在之后针对风力机桨叶覆冰前后性能进行对比分析。研究结果对风力机桨叶的覆冰机理和风力机运行控制具有一定意义,且为风力机桨叶覆冰的实验研究提供了理论基础和对比数据。
蒋维李亚冬李海波邓晓湖刘衍选
关键词:风力机桨叶覆冰数值模拟性能对比
基于拓扑优化方法主减速器壳体的轻量化设计被引量:6
2014年
以某越野车主减速器壳体为分析对象,对其进行模态分析和强度分析,得出主减速箱的应力云图和位移云图。在保证原有强度和性能的基础上,根据拓扑密度云图对其进行轻量化优化设计。优化结果表明,主减速器壳体的质量减轻了约5%,同时主减速器壳体的综合性能也得到了提高,实现了主减速器壳体的轻量化设计。
杨长辉秦飞龙黄德见王伟黄家勇胡建军
关键词:主减速器有限元分析拓扑优化轻量化
中点钳位型中压三电平风电变流器的损耗分析被引量:11
2014年
中点钳位(NPC)型中压三电平变流器在兆瓦级风电机组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由于变流器容量及电压等级较高,功率器件的损耗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文中详细分析了各个功率器件的开关动作与实际电流通路,在此基础上推导了其损耗的实用计算公式,指出了损耗在机侧变流器和网侧变流器之间的不同分布,为变流器的散热设计提供参考,并结合风力发电的特点,研究了功率波动对变流器效率的影响,得出了变流器的效率与功率成正相关的结论。最后,通过MATLAB/Simulink与GH Bladed的联合仿真系统,对分析结果进行了验证。
黄伟煌胡书举许洪华
关键词:三电平变流器中点钳位功率器件损耗分析
DVR在风电机组LVRT中的应用及其无功补偿能力被引量:7
2014年
针对动态电压补偿器(DVR)在风电机组低电压穿越(LVRT)的应用进行了讨论。为了提高DVR的动态响应能力,设计了双闭环控制策略,并引入电网电压前馈项,以避免补偿电压的过冲;电压外环采用了谐振控制器,可在静止坐标系下实现无静差跟踪,省略了坐标变换以及锁相环节。同时详细分析了DVR在正常运行与跌落情况下无功补偿能力,通过对其补偿方式的分类与比较,指出了其无功补偿能力受到限制的原因。在Matlab/SIMULINK中构建仿真模型,仿真结果表明,所设计的控制策略能够迅速精准地补偿定子电压,减小了定子电流冲击,平稳地实现了机组的低电压穿越。最后在110 kW的电机平台上进行了实验验证。
黄伟煌胡书举付勋波许洪华
关键词:风电机组低电压穿越谐振控制器无功补偿
兆瓦级风力发电机组液压制动系统的设计与应用被引量:5
2015年
阐述了风力发电机组液压制动系统的工作原理,针对兆瓦级风力发电机组对液压制动系统的高集成化、高可靠性的要求,对液压制动系统进行深入研究探讨;针对现场实际应用中容易出现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董连俊
关键词:风力发电机组液压系统制动系统
服从正态分布随机载荷作用下齿轮弯曲疲劳试验研究被引量:9
2013年
根据齿轮传动过程中普遍承受的高斯分布载荷谱,编制了试验用随机变幅疲劳载荷谱,在MTS电液伺服疲劳试验机上利用成组试验方法完成了该随机载荷作用下全寿命齿轮弯曲疲劳试验,得到了特定变差系数高斯分布载荷谱下齿轮弯曲强度的R-S-N曲线。试验结果证明,随机变幅疲劳试验得出的轮齿疲劳寿命低于由疲劳载荷上限值取为载荷谱均值的恒载荷疲劳试验得出的疲劳寿命,因此,如果采用后者的试验结果去估算实际服役中的齿轮的弯曲疲劳寿命是非常危险的。对随机载荷下的齿轮设计的疲劳极限的理论值进行了预测,并与试验结果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理论分析结果与试验结果基本相符。
胡建军许洪斌祖世华高孝旺
关键词:随机载荷齿轮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