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广东省医学科学技术研究基金(B2013120)

作品数:5 被引量:13H指数:2
相关作者:檀卫平黄雪琼黄花荣麦贤弟蓝丹更多>>
相关机构: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聊城市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广东省医学科学技术研究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5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支气管
  • 3篇支气管上皮
  • 3篇上皮
  • 3篇气管
  • 3篇气管上皮
  • 3篇细胞
  • 2篇RSV感染
  • 2篇IL-13
  • 2篇IL-25
  • 2篇病毒感染
  • 1篇地塞米松
  • 1篇亚群
  • 1篇炎症
  • 1篇药理
  • 1篇药理机制
  • 1篇依托泊苷
  • 1篇支气管上皮细...
  • 1篇脂膜炎
  • 1篇人支气管上皮
  • 1篇人支气管上皮...

机构

  • 5篇中山大学孙逸...
  • 2篇聊城市人民医...
  • 2篇中山大学附属...

作者

  • 5篇檀卫平
  • 2篇黄雪琼
  • 1篇欧榕琼
  • 1篇蓝丹
  • 1篇麦贤弟
  • 1篇黄花荣
  • 1篇李莎

传媒

  • 2篇新医学
  • 1篇中国急救医学
  • 1篇免疫学杂志
  • 1篇中山大学学报...

年份

  • 4篇2017
  • 1篇2014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丙卡特罗对RSV感染支气管上皮细胞分泌IL-8、IL-13和IL-25的影响被引量:5
2017年
目的探讨丙卡特罗对呼吸道合胞病毒(RSV)感染正常人支气管上皮细胞(NHBE)分泌IL-8、IL-13和IL-25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7例毛细支气管炎住院患儿为喘息组,以同期住院的7例腹股沟斜疝、隐睾择期手术患儿作为对照组,采集2组患者的外周血标本,提取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建立RSV感染NHBE与PBMC共培养的体外细胞模型,观察IL-8、IL-13和IL-25的表达水平,以及丙卡特罗干预后上述炎症因子的变化。结果免疫荧光技术鉴定RSV感染NHBE细胞模型建立成功。RSV感染前后,喘息组IL-8、IL-13及IL-25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均<0.05)。喘息组中,RSV感染组IL-8、IL-13和IL-25水平高于对照组,丙卡特罗干预组IL-8、IL-13水平比RSV感染组有所下降(P均<0.05)、2组间IL-25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RSV感染后,NHBE的IL-8、IL-13、IL-25水平上调,可能触发和加重气道炎性反应,而丙卡特罗可能通过下调IL-8和IL-13水平发挥抗炎作用。
黄雪琼范玲玲檀卫平
关键词:丙卡特罗白介素-13
哮喘患儿外周血CD3^+TCRvα24^+NKT细胞亚群分析被引量:2
2014年
目的比较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期患儿和正常小儿外周血CD3+TCRvα24+NKT细胞频率;CD4+、CD8+、CD4-CD8-(DN)3个亚群比例;各亚群细胞胞内IL-4、IFN-γ水平及其表面活化分子CD69的表达情况。探讨NKT细胞在哮喘发作过程中的作用和机制。方法收集12例哮喘急性发作期患儿和10例健康小儿外周血,分离其中单个核细胞(PBMCs),对其表面分子CD3、TCRvα24、CD4、CD8、CD69及胞内分子IL-4、IFN-γ进行染色,流式细胞仪分析检测。结果哮喘患儿和健康小儿外周血CD3+TCRvα24+NKT细胞频率分别为0.42%、0.32%。哮喘组CD4+、CD8+、DN 3个亚群比例分别为:71.60%、14.90%、12.55%,正常对照组为:63.00%、13.12%、22.78%。哮喘患儿较正常小儿外周血CD4+NKT细胞比例上升,而DN NKT比例下降。3个亚群的NKT细胞均检测到了CD69、IL-4和IFN-γ的表达。总体而言,CD4+亚群和DN亚群胞内IL-4、IFN-γ水平较CD8+亚群高,DN NKT表面CD69表达高于其它2个亚群。但各亚群CD3+TCRvα24+NKT细胞CD69、IL-4和IFN-γ水平在哮喘组及正常对照组中未检测出明显差异。结论哮喘患儿急性发作期外周血CD3+TCRvα24+NKT细胞CD4+亚群频率上升,DN亚群频率下降。NKT细胞亚群比例的改变可能参与或介导了哮喘患儿急性期气道炎症反应。
庞迪舟檀卫平蓝丹麦贤弟吴保菁黄花荣
关键词:NKT细胞气道高反应性亚群
地塞米松对RSV感染支气管上皮细胞分泌IL-8、IL-13和IL-25的影响
2017年
目的 探讨地塞米松对呼吸道合胞病毒(RSV)感染正常人支气管上皮细胞(NH-BE)分泌IL-8、IL-13和IL-25水平的影响.方法 提取有湿疹或家族过敏史毛细支气管炎患儿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建立RSV感染NHBE与PBMC共培养的体外细胞模型,观察IL-8、IL-13和IL-25的表达水平及地塞米松、地塞米松联合丙卡特罗治疗后上述因子的变化.结果 免疫荧光技术鉴定RSV感染NHBE细胞模型建立成功.RSV感染后NHBE分泌IL-8、IL-13及IL-25均较未感染组升高,地塞米松组上述因子表达均有所下降,联合用药组与单用地塞米松组比较,IL-8和IL-13水平下降,IL-25则无明显差异.结论 RSV感染促进NHBEIL-8、IL-13、IL-25表达,可能诱发和加重气道炎性反应,而地塞米松可通过下调三者的表达发挥抗炎作用.
黄雪琼范玲玲檀卫平
关键词:地塞米松IL-8IL-13IL-25
联用依托泊苷成功治疗儿童组织细胞吞噬性脂膜炎合并EB病毒感染一例并文献复习
2017年
目的探讨儿童组织细胞吞噬性脂膜炎(CHP)合并EB病毒感染的临床特征、诊断与治疗经验。方法报道1例婴儿期起病的CHP合并EB病毒感染患儿临床诊治经过,并以"儿童""CHP""EB病毒"为检索词,在PubMed、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中检索,结合国内外报道的相关资料对该病进行文献复习。结果该例为2岁10月龄女童,反复皮下结节伴发热2年4个月,伴肝脾肿大、淋巴结肿大、全血细胞减少、肝功能异常、高甘油三酯血症、凝血功能障碍、血浆EB病毒DNA增多,骨髓细胞学检查见噬血细胞,皮肤活组织检查见"豆袋样细胞"。患儿在外院被拟诊为"结节性非化脓性脂膜炎并巨噬细胞活化综合征"并给予泼尼松、环孢素及甲氨蝶呤治疗,病情进展。收入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诊断为CHP合并EB病毒感染。确诊后予联用依托泊苷,患儿逐渐获得临床及病理学缓解,随访13个月未见复发。检索文献后收集到已被详细报道的CHP 13例,患儿年龄6个月~19岁、中位年龄11岁,其中既往有EB病毒感染4例,患儿多以发热、皮下结节起病,可伴有肝、脾、淋巴结肿大。治疗上多数予糖皮质激素(激素)及免疫抑制剂,国外3例中有2例联用依托泊苷治疗,病情缓解;国内尚无应用依托泊苷的报道。结论儿童CHP是一种少见的特殊类型脂膜炎,进展快,病死率高;合并EB病毒感染者更为罕见,误诊率及治疗难度增加,病死率上升,传统的激素及免疫抑制剂治疗效果欠佳,尽早联用依托泊苷有助于缓解病情。
李莎欧榕琼檀卫平
关键词:脂膜炎组织细胞依托泊苷EB病毒
孟鲁司特抑制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人支气管上皮细胞所致炎症的药理机制被引量:7
2017年
【目的】探讨孟鲁司特抑制炎症过程中的药理机制。【方法】构建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人支气管上皮细胞(16HBEC)炎症模型,分别用qPCR和Western-blot方法检测核因子NF-E2相关因子(Nrf2)、血红素加氧酶1(HO-1)、醌氧化还原酶1(NQO-1)、谷胱甘肽硫转移酶(GST)的mRNA水平和蛋白水平,荧光探针DCFH-DA法检测细胞活性氧化物(ROS)的产生。进一步通过合成Nrf2小干扰RNA(Nrf2 siRNA),下调Nrf2的表达后,探究炎症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孟鲁司特显著降低RSV感染后炎症因子IL-6、TNF-α和IL-1β的表达(P<0.05)及细胞中ROS水平(P<0.05),增加细胞炎症模型中Nrf2、HO-1、NQO-1、GST的基因与蛋白表达(P<0.05),且高剂量的孟鲁司特效果越显著。下调Nrf2的表达后,炎症因子IL-6、TNF-α和IL-1β表达量上升(P<0.05)及活性氧ROS含量明显升高(P<0.05),Nrf2、HO-1、NQO-1、GST的基因与蛋白表达量下降(P<0.05)。【结论】孟鲁司特能抑制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人支气管上皮细胞所致的炎症,其作用机制可能是影响Nrf2/ARE信号通路。
江敏时檀卫平陈小平姚海魂
关键词:孟鲁司特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炎症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