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0660031)

作品数:10 被引量:51H指数:5
相关作者:王绍明张霞王建明马剑英孙惠玲更多>>
相关机构:石河子大学中国科学院兰州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大基础研究前期研究专项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生物学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0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7篇生物学
  • 3篇农业科学

主题

  • 6篇羽毛针禾
  • 4篇盆地
  • 4篇准噶尔盆地
  • 3篇同位素
  • 3篇稳定碳同位素
  • 2篇植物
  • 2篇碳同位素
  • 2篇种群
  • 2篇荒漠
  • 2篇古尔班通古特
  • 2篇古尔班通古特...
  • 2篇光合型
  • 1篇大孢子
  • 1篇大孢子发生
  • 1篇短命植物
  • 1篇雄配子
  • 1篇雄配子体
  • 1篇异交
  • 1篇异交率
  • 1篇营养器官

机构

  • 10篇石河子大学
  • 3篇中国科学院
  • 2篇兰州大学
  • 2篇伊犁师范学院
  • 1篇中国热带农业...

作者

  • 9篇王绍明
  • 5篇张霞
  • 5篇王建明
  • 3篇孙惠玲
  • 3篇马剑英
  • 3篇齐妍婷
  • 1篇邓必建
  • 1篇陆爽
  • 1篇周鹏
  • 1篇祝建波
  • 1篇张煜星
  • 1篇涂锦娜
  • 1篇杨萍
  • 1篇陈发虎
  • 1篇杨岩
  • 1篇李学钢
  • 1篇邱菊辉
  • 1篇王红
  • 1篇孙秀霞
  • 1篇韩彩霞

传媒

  • 2篇干旱区研究
  • 2篇石河子大学学...
  • 1篇种子
  • 1篇北方园艺
  • 1篇安徽农业科学
  • 1篇中国沙漠
  • 1篇植物学报
  • 1篇伊犁师范学院...

年份

  • 3篇2010
  • 4篇2009
  • 1篇2008
  • 2篇2007
1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准噶尔盆地伊犁郁金香稳定碳同位素组成变化特征被引量:6
2009年
选取准噶尔盆地古尔班通古特沙漠南缘9个样地中的伊犁郁金香(Tulipa iliensis)自然居群,通过测定各居群中伊犁郁金香的稳定碳同位素组成(δ13C)、叶片和土壤中全氮、全磷、全钾以及水分含量,分析伊犁郁金香δ13C值与上述因子之间的相互关系。结果表明:不同生境间伊犁郁金香δ13C值差异不显著,水分利用方式可能受其基因型的控制而较为保守,同时在一定程度上也受生长环境中环境因子变化的影响,因而会有小的变幅;除了土壤中全钾含量之外,伊犁郁金香的叶片全氮、全磷、全钾、叶片水分含量以及土壤全氮、全磷和土壤水分含量在不同生境间均存在显著差异;其中伊犁郁金香叶片和土壤中的全氮含量与δ13C值呈显著正相关;随着该植物叶片和土壤中水分含量的下降,伊犁郁金香δ13C值显著增大,水分利用效率(WUE)明显提高。说明伊犁郁金香δ13C值是植物的遗传学因子和环境因子共同作用的结果,其叶片及土壤中的氮素含量和有效水分含量是影响伊犁郁金香δ13C值的关键因子。
孙惠玲马剑英陈发虎王绍明
关键词:准噶尔盆地营养元素含量稳定碳同位素组成水分含量
羽毛针禾(Stipagrostis pennata)营养器官解剖结构及其生态适应性特征被引量:5
2010年
通过对荒漠环境中羽毛针禾营养器官解剖结构的研究,结果表明:营养器官的抗旱和防风固沙结构特征明显,主要表现在根系发达,其3~4层外皮层细胞壁明显加厚,变为厚壁细胞,靠近内皮层的薄壁细胞间有大的细胞间隙,原生木质部束数多(25原),导管和筛管多,根毛发达;不定根发生能力强;茎由多层叶鞘包裹起来,维管束丰富;叶表皮细胞外切向壁增厚,上表皮有发达的表皮毛,大型泡状细胞3~8个,维管束鞘细胞体积大,有明显的叶绿体。揭示了羽毛针禾具有典型C4植物叶的结构特征,丰富和补充了C4植物。
韩彩霞王建明邱菊辉涂锦娜杨岩王绍明
关键词:营养器官生态适应性古尔班通古特沙漠
羽毛针禾交配系统的SSR分析被引量:3
2008年
利用SSR共显性标记位点对新疆准噶尔盆地羽毛针禾(Stipagrosits pennata(Trin.)De Winter)居群进行了交配系统研究。采用20个家系共160个子代样品测定了该居群花粉库基因频率、固定指数(F)、多位点异交率(tm)和单位点异交率(ts)。结果显示该居群异交率处于较高的水平(tm=0.839),多位点异交率与单位点异交率差异较显著(tm-ts=0.178),固定指数(F)的估计值大于0(F=0.158),表明该居群以异交为主,但双亲近交较明显。这可能是受居群密度、风力等因素影响的结果。
齐妍婷邓必建杨波张霞王绍明
关键词:羽毛针禾交配系统异交率SSR
羽毛针禾组织培养方法研究被引量:1
2009年
[目的]筛选适合于羽毛针禾种子发芽的培养基及愈伤组织诱导培养基。[方法]以羽毛针禾种子为基础材料,以MS培养基为基本培养基,研究不同激素浓度配比条件下种子发芽率及愈伤组织的诱导效果。[结果]6-BA对羽毛针禾种子的萌发作用不太明显,但加入6-BA后有利于种子个体的生长发育;GA3对羽毛针禾种子的萌发起着关键性的作用。种子发芽最适培养基为1/2 MS+GA32.0 mg/L,可诱导出结构致密、绿色颗粒状胚性愈伤组织。较高浓度的2,4-D可促进愈伤组织较快发生,但浓度过高对胚性愈伤组织的诱导有抑制作用且容易导致愈伤组织的褐化现象,只有当2,4-D浓度为2.0 mg/L时,胚性愈伤组织的诱导率达最大值,得到最好的培养效果。种子愈伤组织的诱导以MS+2,4-D 2.0 mg/L+6-BA 0.5 mg/L为宜。[结论]为完善羽毛针禾的高频再生体系和基因转化奠定了基础。
张煜星杨萍王红王绍明祝建波周鹏
关键词:羽毛针禾
羽毛针禾萌发特性研究被引量:5
2009年
研究了羽毛针禾在冷冻(-18℃)和冷藏(4℃)环境下在湿沙、干沙、水中分别处理3、20、60 d后破除休眠的情况,以及破除休眠的种子在不同的光温条件和两种荒漠环境中的萌发情况。结果表明:在冷冻和冷藏处理中,在湿沙和(4℃)水中处理20 d的破除休眠的效果较好,在水中浸泡20 d的效果最好萌发率最高,且萌发速率最快,播种后的第3天就开始萌发。在光温处理中,25/15℃有光环境有最高的萌发率,在40℃有光环境中的萌发速率最快,播种后24 h就开始萌发,但萌发率较低仅为19%±1.16%(40℃有光),6%±1.16%(40℃无光)。在实验室条件下,在模拟的砾质荒漠和沙漠公路边的环境的几种基质中萌发较好,而且生长较好。
王建明张霞王绍明
关键词:羽毛针禾萌发预冷荒漠
羽毛针禾大、小孢子和雌雄配子体发育观察
2010年
利用常规石蜡制片技术研究了羽毛针禾(Stipagrostis pennata(Trin.)de Winter)大、小孢子发生及雌、雄配子体的发育过程.主要结果有:(1)花药壁由3层结构组成,最外层为表皮,其次为药室内壁,最内层为分泌型绒毡层;(2)小孢子母细胞减数分裂过程中的胞质分裂为连续型,四分孢子为左右对称型;(3)成熟花粉粒为3细胞型,具单萌发孔,羽毛针禾精子排列存在两种情况:一种是两枚精子近乎平行位于营养核一侧,另一种是羽毛针禾有少数花粉的两条眉状精子呈"八"字形排列;(4)羽毛针禾为单子房、单胚珠、双珠被、薄珠心、倒生型胚珠,大孢子母细胞减数分裂形成线型或T型排列的4个大孢子,合点端大孢子具功能;(5)胚囊发育为蓼型,反足细胞经无丝分裂形成多个细胞的反足细胞群.
王建明龚秀花王绍明
关键词:羽毛针禾大孢子发生小孢子发生雄配子体雌配子体
准噶尔盆地荒漠植物碳同位素组成研究被引量:19
2007年
通过对准噶尔盆地古尔班通古特沙漠南缘17个科、41个属的53种荒漠植物的稳定碳同位素分析,结果显示准噶尔盆地荒漠植物的叶片稳定碳同位素值在-7.77‰^-30.10‰之间变化,其稳定碳同位素比值分布范围较广,C3和C4植物资源丰富。其中,C3植物有34种,δ13C值分布区间为-23.27‰^-30.10‰,平均值为-26.77‰;C4植物有19种,δ13C值的变化范围为-7.77‰^-14.90‰,平均值为-13.04‰。研究区内木本植物和草本植物的δ13C平均值分别为-16.74‰和-19.81‰,说明木本植物的水分利用效率明显高于草本植物,这种现象可能是全球荒漠生态系统的一种共性。但是一年生草本植物的δ13C平均值(-19.54‰)却高于多年生草本植物的δ13C平均值(-20.07‰),由于植物叶片δ13C可以用来间接指示植物的长期水分利用效率,即δ13C值越大,植物的水分利用效率越高;也就是说在该地区,相对于多年生草本植物而言,一年生草本植物对环境的适应能力较强。
孙惠玲马剑英王绍明张霞
关键词:荒漠植物水分利用效率光合型
古尔班通古特沙漠南缘羽毛针禾种群年龄结构分析被引量:7
2009年
利用种群生态学中的年龄(植丛大小)结构的研究方法,比较了沙漠内(处于沙漠较深处———距农田边缘500m以外)和农田边(500m内相邻于农田)羽毛针禾种群年龄结构的特征。结果表明,从总体比较,农田边羽毛针禾种群植丛密度、数量分布显著高于沙漠深处;如果将种群中的植丛大小按从小到大分成30级,沙漠中和农田边的羽毛针禾种群年龄结构中幼年植丛(1,2,3,4级)显著多于其它级别的植丛,都属于增长型;羽毛针禾种群的老年植丛的存活率在这两个区域都比较低,这可能是沙漠极端干旱环境条件下植物种群动态的基本特征,同时也说明,增长型羽毛针禾种群应是其能在沙漠中长期续存的基本要素。从研究的结果看,似乎人类农业活动并不损害羽毛针禾种群的发育,反而提高了其幼年植丛补充更新的成功率与成活的比率,推测可能是农业活动改善了局域小环境,增加了局域降水,从而提高了羽毛针禾幼苗成活率及幼年植丛的成活率。另一方面,羽毛针禾是活化沙地上的先锋植物,人类的扰动使沙地活化程度增加,这一点可能也是使农田边羽毛针禾种群相对较为繁荣的原因之一。
王建明李学钢徐基平齐妍婷王绍明
关键词:沙丘盖度准噶尔盆地
SSR标记对大颖针禾种群遗传结构的研究被引量:3
2010年
以大颖针禾7个不同地理种群100个样本为研究对象,利用SSR技术从群体水平进行遗传结构的研究。结果表明:大颖针禾遗传多样性丰富,Nei’s基因多样性指数H=0.2244,Shannon多样性指数I=0.3355,这2个指标都在YT种群最高,MSS种群最低;大颖针禾种群的遗传分化系数Fst=0.5475,即在总的遗传变异中有54.75%存在于种群间,种群间遗传距离GD变幅为0.0871~0.2441,地理距离和遗传距离之间无相关性;通过聚类分析,以遗传距离0.14为标准,大颖针禾种群可划分为4个类群。
孙秀霞齐妍婷王建明陆爽张霞
关键词:SSR标记
准噶尔盆地早春短命植物碳同位素组成研究被引量:10
2007年
通过对准噶尔盆地古尔班通古特沙漠南缘17科30属36种早春短命植物的稳定碳同位素分析,结果显示,准噶尔盆地早春短命植物的叶片稳定碳同位素值在-23.80‰^-29.71‰之间变化,平均值为-26.53‰。根据碳同位素比值可用来区分植物不同的光合途径类型,可判定本研究区内的早春短命植物均属于C3植物。准噶尔盆地早春一年生短命植物和多年生类短命植物均为草本,它们的稳定碳同位素(加权)平均值十分接近,分别为-26.55‰和-26.51‰。这或许是早春短命植物的两种生活型在长期进化过程中对准噶尔盆地这一特殊生境形成的趋同适应。
孙惠玲王绍明马剑英张霞
关键词:短命植物稳定碳同位素光合型准噶尔盆地
共1页<1>
聚类工具0